大一統的秦王朝極有可能是白種人?

客觀的講,現今中國有如此廣闊的版圖面積,基本上要感謝古遊牧民族。

周王朝時期,在以黃河流域為中心的中原地區,已經形成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領土思想。但是,此時的普天之下,依舊比較侷限,只針對周王朝分封的侯王邦國。

大一統的秦王朝極有可能是白種人?

周王朝開始的中國所有朝代,全部面對遊牧民族侵擾的困擾,所有的朝代必須面對如何解決邊患,保護農業種植區及農業人口的重責。中央王朝防守為主進攻甚少,有限的幾次進攻都付出了慘重的代價,而被後世視作不值的政治舉措。例如漢武帝北擊匈奴,西鑿大漠,一定程度上講,確實將富裕之國消耗成為貧弱之邦,自漢武以後的東西漢王朝,大部分採取的是和親媾和、破財消災的政治舉措。

第一個真正柔和內外,開疆拓土的帝國是秦帝國,秦帝國為什麼可以統一中國?

秦王朝王族雖是趙氏後裔,但是,區域內的主體人種,卻包含了大量的西北遊牧城邦民族的特性,白種人大量在秦王朝境內存在,甚至達到了相當大的比例。要知道,當時周王朝分封秦國先王的時候,本意就是給一塊難啃的骨頭。秦王朝通過政治聯姻、遠交近攻的戰術,逐漸把境內的少數民族整合為一,而整合後的秦王朝,已經變成了一個人種上帶有濃厚白人基因、軍事上具有強大戰鬥力、經濟上屬於遊牧和種植業相結合的社會組織結構,這樣的組織結構,產生了具有攻擊性、具有強烈領土擴張思想的國家,秦朝採納商鞅的論功行賞制度的基本原則,也是來源於遊牧民族在瓜分戰利品的原則---多殺人多獲得。

大一統的秦王朝極有可能是白種人?

春秋局勢

而這種制度設計,則更加激發了戰爭的衝動,要想改變社會地位,就只有一條路----殺更多人,秦王朝沿著這種邏輯,兼併了古蜀國、古巴國,繼而快速地開展了攻略東方六國的壯舉,並且進一步把版圖跨過南嶺,進攻到南海之漄,毫無疑問,秦王朝對中國的疆土貢獻的力量是最大的。

秦朝的擴張存在幾個疑問,值得我們探討和深思。

第一個問題是秦王朝在兼併戰爭時期為什麼沒有向河西走廊及更西北的地區擴張?

秦本紀記錄的比較詳細:“大費生子二人:一曰大廉,實鳥俗氏;二曰若木,實費氏。其玄孫曰費昌,子孫或在中國,或在夷狄。”---《秦本紀》。從這則記錄中,基本上可以確定,秦王朝的先祖,很有可能是西北的少數民族,基本上可以推斷屬於吐火羅人種擴展到黃河上游的分支,即使大廉屬於華夏正統,那麼他長居西北狄人部落,自然少不了要受到感染,通婚和結盟的對象一定是這些狄種部落,而狄種人皆是白種人。

大一統的秦王朝極有可能是白種人?

戰國局勢

在陝西秦兵馬俑裡面,很多兵馬俑的形象就是典型的歐洲人種樣貌,假如能夠恢復當時的顏色設計,則應該會看到赤發、高鼻、色目的白種人形象。秦國的版圖內,擁有大量的白種人是公認的。因此,大廉的後代一定是白種人,從這一點分析,不管秦的先王是什麼民族,但是中期的王族具有典型的白人特點。

正因為如此,秦王朝繼續向西攻略也沒有了必要,因為西北可以看做他的大後方,是自己的根據地。整個西北在先秦之時,皆屬於白種人區域。秦王朝在兼併戰爭中,戰爭優勢巨大,主要的因素是有白人種族基因的影響,一方面單兵作戰能力強於農耕區域的戰士,另外一方面,以騎兵為重要法寶的古代戰爭中,騎兵的能力基本上決定了戰爭的結果。

大一統的秦王朝極有可能是白種人?

戰國局勢

秦王朝王族的本族---趙國王族,則在漢人區域接收了“胡服騎射”,從這一點分析,秦趙王族對於胡人、狄人有一種特別的親切感,也可佐證秦王族是白種人的觀點。

第二:秦王朝究竟是為什麼快速崩潰的?

秦王朝統一中國後,快速的瓦解了,自古以來,分析原因的大家學者數不勝數,政治的、經濟的、政策的等等不一而是,但是最關鍵的原因應該是王朝的發展模式出了問題。

秦朝是依靠遊牧民族遊獵規則制定的推動兼併戰爭的政治設計,這套制度讓全國上下形成了以戰功論賞罰的社會氛圍,快速推動秦國統一了六國。

但是,當戰爭結束,秦王朝沒有新設計政治遊戲的規則,普通人力爭上游的孔道消失了,生活的希望變小,失望變大;另外一方面,缺乏了攻伐戰爭,上層統治者開始相互傾軋,上層政治鬥爭的激烈程度快速上升。再反觀遊牧部落,激勵人的東西有兩樣,打獵更多食物,殺死更多敵人,而當狩獵結束,殺人結束,戰利品按照功勞大小分完之後,遊牧民族最喜歡做的事情有兩件,一個就是跳舞,一個是相互攻伐,最後自我消耗。

大一統的秦王朝極有可能是白種人?

秦帝國

顯然,秦朝同樣沒有逃離自身具有的濃烈的白種人遊牧生活的習慣,

本文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