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換人”賦能義烏企業加速復工復產

“機器換人”賦能義烏企業加速復工復產

資料圖

4月20日,浙江趙龍重工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一片忙碌。與往年不同的是,今年該車間多了2個“機器人”。這2個機器人剛剛“上崗”一週,它們站立在焊接自動化操作設備旁,時而“彎腰”時而“扭頭”,與操作工人分工配合完成工程車生產。

“一般來講,一條焊接工序需要七八名工人,引進機器人後,焊接任務可以完全交給機器人。”趙龍重工總經理趙麗萍介紹,這樣一來,不僅可以省時省人力,還能大大提高產能。

“我們的訂單已經排到了5月底,產能更是比去年翻了三倍。”趙麗萍說,“為了滿足市場供應需求,進一步擴大產能,經過多次研究、討論,公司管理層一致決定:機器換人,勢在必行!在經過調試、安裝等系列程序後,2個工業機器人正式‘上崗’,企業產能得到了有效提升。我們正計劃再上馬6個工業機器人。”

在趙麗萍看來,這場疫情帶來的“機器換人”生產模式變革,對公司最大的意義在於人的思維意識的改變。以前,大家已經習慣墨守成規,但是,疫情之下出現的用工荒,讓所有人都幡然醒悟,車間作業從機械化到自動化、智能化再到無人化,這是企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也是趙龍重工未來的發展願景。

無獨有偶。得益於這些年不斷技改,義烏宏暉紡織有限公司的訂單已排至六七月份,企業24小時停人不停機,他們生產的混紡紗、化纖彈力絲、針織布、紡線等紡織原材料企業,主銷國內市場。

2019年,宏暉紡織投資近400萬元,實施500噸高檔針織用紗技改項目,在購置新自動絡筒機的同時,對原有粗紗機、節能緊密紡等設備加裝高效智能化粗紗設備、變頻器等設備,進行技術改造。“項目達產後,生產效率不僅得到大大提高,產品質量也有所提升,還省去了一部分人工。”宏暉紡織總經理陳慶華說,這一項技改,可為企業新增銷售收入1300多萬元。

“機器換人”程度的高低對義烏工業復工復產的賦能明顯,“機器換人”、數字車間等“雲上”項目也成為疫情期間企業有序復工復產的助推器,越來越多的企業走上自動化、智能化的道路。數據顯示,今年1至3月,義烏完成工業投資25.6億,其中完成技改投資18.6億,增速18.6%。

與此同時,政府部門的培育引導也在不斷加力。今年以來,市經信局已兌現兩批次技術改造財政扶持資金項目,惠及企業20家,涉及資金4739萬元。資金的快速到付,也幫助企業加快復工復產進度。

(原標題《“機器換人”賦能企業加速復工復產》,原作者王婷。編輯童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