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您有喜歡的書法嗎?

粲都


我最喜歡的古代書法作品首推蘇軾的《寒食貼》了。

《寒食貼》又名《黃州寒食詩帖》,被稱為“十大行書之一”,有著“天下第三行書”的美譽,其書法地位毋庸置疑,被歷代書家所推崇,令人高山仰止。

《寒食貼》究竟好在哪裡?其實今天仍有很多人對其書法地位存有質疑,如何欣賞《寒食貼》?我為什麼如此喜歡?

一、《寒食貼》的創作背景

蘇軾由於反對王安石變法,政治上遭受到迫害,後又歷經“烏臺詩案”,被貶黃州。來到黃州的第三年,到了寒食節(清明節),蘇軾看著自己簡陋的房屋,再想想自己被砭不幸的遭遇,百感交集,悲愴之情油然於心底萌發,提筆寫下這首著名的《黃州寒食詩帖》。

二、《寒食貼》的書法賞析

《寒食貼》是蘇軾書法中最經典的作品,沒有之一。

首先,來自於蘇軾無與倫比的文學造詣與書法造詣的珠聯璧合。從筆法上看,不管是藏鋒、露鋒、側鋒、絞轉、翻筆都極有講究,甚至每一個筆畫都蘊含了作者豐富跌宕的內心世界,將自己悲憤心情訴諸筆端。

第二,寬扁的風格創新

眾所周知,蘇軾之所以在宋代書壇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在於其獨樹一幟的書法風格。蘇軾的書法基本是寬扁結體,結字上左低右高,左疏右密,並且點畫肥粗豐腴,這是字形上的創新,黃庭堅笑言其為:石壓蛤蟆。儘管這是一句戲言,但也貼切:蛤蟆是寬扁偏胖的體型,與蘇軾極為相似,其中“石”可以理解為蘇軾在政治上受到迫害,其寬扁的字形與內心理想的壓迫似乎存在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可謂“字如其人”。

第三,跌宕起伏的節奏變化

從古至今,書法都一直強調誤用端正死板的書寫方式,變化豐富一直是書法的準則。《寒食貼》無論筆法、結構、章法,其節奏都是極其富有變化的。

1、大小之變

2、正倚之變

蘇軾的字有的正,有的斜,正倚交替變化,較為頻繁。

3、疏密、粗細之變

疏密、粗細的變化往往是同步的,疏密變化較大的地方往往粗細變化也較大。

4、布白之變

在空間布白上,行距(橫向距離)不一樣,有的大,有的小,並且整行的邊線也不一樣,有的整齊,有的傾斜,而字與字之間的距離(縱向距離)變化也極大。

5、情、文、書三者的高度統一

做到前三點,只是普通書法家的基本要求而已,情、文、書三者的高度統一才是《寒食貼》問鼎神作的決定性因素。只求變並不是很難,而如何變才是書法最核心、最困難、最精妙的問題。


筆事


這個我是門外客,但也有喜歡的書法家,比如古代的歐陽詢,當代的啟功等等。歐陽詢的九成宮帖,我小時候臨過,可惜文革來了放棄了。啟功先生的書法穩中有馳,張而不誇,秀氣而不失靈動,很有法度,值得喜愛。





清流正聲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書法是中國的藝術瑰寶,有知識有文化的人都喜歡書法作品,它不只是給我們帶來美感享受,還可以養心,好的書法作品能讓我們心情舒暢,養目可以讓我們眼睛感官受到輕鬆愉悅之感,養情讓我們情感豐富,養家收藏一幅好的作品升值空間無限,養志能拓展自己的鵬程萬里。養氣能讓我們心平氣和,安祥的去欣賞分享一幅好的作品。

我還認為好的作品能給我們帶來奮鬥的激情和力,尤其是知道作者的故事後,更更能讓我們激情滿懷,銳意進取,同時傳承書法的精神,魅力和理念。如張旭等草書讓我們有神彩飛揚是氣勢宏偉之感,王羲之蘭亭序給我們端莊規範之感,歐柳顏趙的楷書卻讓我們做人做事要有規規矩矩,不能隨隨便便之感。

而鳳毛麟角的蠅頭小楷卻讓我們感到凝聚的力量和精華之靈氣。

所以欣賞書法是一種情操和境界。好的作品是瑰寶,是力量,是堅強,是享受,是毅力,是令人神清氣爽的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