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畫、攝影、雕刻、寫作、書法、音樂等創作者,會以什麼樣的方式刺激靈感激發創作?

柳侍墨




靈感是藝術家或藝術工作者在某一時刻創作衝動的靈光閃現,也是一部好作品產生的重要源泉。

無論文學創作,還是藝術創作,都是離不開靈感的。靈感使作者產生創作激情,往往也是一部作品最閃亮最能打動人的地方。

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壇巨匠達芬奇在一次社交場合遇到了當時佛羅倫薩的新貴薩芒多和夫人。達芬奇為薩芒多夫人的氣質所深深迷住,忽然產生一種興奮不已的創作上的靈感。後來他把薩芒多夫人請到他的畫室,為其畫像,最終成就了一幅不朽的傳世之作《蒙娜麗莎》。而蒙娜麗莎的微笑被人稱作“神秘的微笑”。這個微笑,正是達芬奇靈感產生的本源。

我國著名畫家羅中立1978年在中央美術學院讀書時,在寒假回鄉途中遇到一位掏糞的老年農民。這個農民的形象太典型了,一下子激發了羅中立的創作靈感,隨後他以這位老人為原型,歷經兩年時間,創作了在國內外產生巨大影響的人物油畫《父親》。

法國十九世紀繪畫大師德加一生創作了大量表現芭蕾舞藝術的油畫。德加說,只要在芭蕾舞看臺上看著女孩子們跳舞,聽著悠揚的芭蕾舞舞曲,我就會有創作的靈感。

當然,靈感是藝術家生活積累的產物,許多藝術家的經典之作都是因靈光乍現的靈感而創作完成的。


誰憐一燈影


題目中提到了繪畫、攝影、雕刻、寫作、書法、音樂六類藝術學科,那麼接下來我就分別舉例說明一下。
1、寫作
先談談寫作。
經典的文學作品必然是能夠引起讀者的深思和共鳴的。不過作家在創作的時候,靈感卻不會如自來水管中的水,隨時打開龍頭就會源源不斷。
怎麼辦呢?
很多作者都會用增加閱讀量的方式刺激自己,因為“書讀百遍,其義自現”。

不過,還有一些作者會用其他方式還刺激靈感的,比如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

2、書法
書法作品,可以按照字體形式分為行書、草書、隸書等等……行書當中,最有名的要數顏真卿的《祭侄文稿》。
《祭侄文稿》與東晉王羲之的《蘭亭序》、北宋蘇軾的行書《黃州寒食帖》並稱為“天下三大行書”,內容是顏真卿追祭侄子顏季明的草稿。
“安史之亂”爆發時,顏真卿曾聯絡其兄常山太守顏杲卿起兵討伐叛軍。次年正月,叛軍史思明部攻陷常山,顏杲卿及其少子季明被捕,並先後遇害,顏氏一門被害30餘口。

顏真卿的《祭侄文稿》就是在悲憤交加的心情下一氣呵成的。

3、繪畫、雕刻和攝影作品,可以合併稱之為美術作品。
美術家們可以用出去採風的方法開闊視野,刺激靈感。
還可以臨摹、翻拍經典作品,在臨摹和翻拍的過程中對比學習原作者的創作意圖。

另外,增加“閱圖量”,也是刺激靈感的好方法。同樣的素材,別人是怎麼拍(畫)的,為什麼要選這個角度,思考他人的作品內涵,同樣可以提升自己,打開思路。

4、音樂
以《月光曲》為例。
月光曲,原名《升C小調鋼琴奏鳴曲》,於1801年由著名音樂家貝多芬所作。
當時他的耳聾疾患日漸嚴重——音樂家聽不到音樂,是多麼痛苦的事情!
而且他還沒走出失戀的陰影。
雙重打擊之下,《月光曲》誕生。
不過,坊間傳說的版本還有另一種——
“一天晚上,貝多芬在維也納郊外散步,忽然聽到琴聲,而且是他的作品。他尋聲走到一幢舊房窗前,發現是一位盲姑娘在演奏。他進屋後才知道她非常喜歡貝多芬的音樂。作曲家非常感動,在月色輝映下,他寫下了這首月光曲……”
雖然這個故事後來被證明是由出版商杜撰的,卻也有不少讀者相信。(這個故事還曾被編入小學生語文的課文當中)
這大概就是“藝術來源於生活,但又高於生活”吧!


白馬晉一


看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一位偉大的科學家如何來定義“靈感”的,他說道:“是知識、經驗、追求、思索與智慧綜合實踐在一起而昇華了的產物”。

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如果沒有99%的汗水,也就沒有那1%的靈感,所以靈感並非憑空想象、捏造的。

無論是繪畫,攝影,雕刻,寫作,書法,音樂等等,對於創作這來說都是需要有靈感的,書法創作同樣如此。孫過庭在《書譜》中說到書法創作中的“五合”,即神怡務閒,感惠徇知,時和氣潤,紙墨先發,偶然欲書,這些都是促發靈感產生的重要因素。

其實一部藝術作品之所以稱得上優秀,其中很重要的一個成功因素就是把握住了靈感。

往往有一種感覺就是“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所以一件好的藝術作品上不了靈感啟發,而創作靈感也是來之不易的,比如:厄斯塔什·勒·敘厄爾的《克里奧、厄代爾普與達莉》如下圖:

所以我們經常說藝術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







墨韻書香1314


優秀的藝術創作,必然是思想的流露,所以藝術是感性的。感性的藝術很多時候需要一些情感的觸電,我們稱為靈感。

想激發靈感,我們就要思考靈感是怎麼出現的。比如說音樂家聶耳的《賣報歌》。這首歌曲的創作是聶耳偶爾在街頭看到了賣報兒童的心酸有感而發為他們創作的。他的靈感是什麼,就是這個賣報的小毛頭。那為什麼這麼多人都碰到了小毛頭,其中不乏音樂人。他們就沒有創作出來呢。歸根結底。少了對生活最細緻的體會,少了靈魂與生活的共鳴。如果聶耳看到了這些孩子,他卻沒有產生相應的情感。那他也不會創作出這麼優秀的作品。所以靈感的激發源於敏感的生活體驗。

很多人搞藝術創作,情感體驗的激發有時需要藉助一些外力。比如酒精。酒精能讓人的情感狀態放大。比如李白。李白“斗酒詩百篇”,就是這麼來的。天生豪放的李白在酒精催化下更加放浪不羈,才能寫出《將進酒》這樣的千古名篇。“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不喝多的人是幹不出來的。王羲之也是酒後寫下了飄逸灑脫的中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如果不喝點酒,不知王羲之就能不能有感而發,寫出這樣的千古美文了。

所以很多像李白這樣的藝術家都有自己的創作靈感激發套餐。古龍是美酒加女人,所以他寫的是快意江湖。路遙是拼命抽菸,所以他的《平凡的世界》是平凡人對生命的思考。

但是現代有些人比較走極端,為了追求靈感,為了找刺激去吸毒。這就是誤入歧途了。自己思想上沒火花,吸死也是沒用的。而且還違法犯罪,違背了藝術創作的初衷。


朱鐵平


的確,對於繪畫,攝影,雕刻,寫作,書法,音樂等創作者來說,我們通常都說需要靈感,有時還需要依靠一些外部條件激發靈感。

對於這些創作者來說,靈感是很重要的,靈感甚至起著決定性作用,是任何創作者都不能忽視的。我們就來分別說一說。

第一,繪畫

畫家創作出來的經典畫作,絕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我覺得畫家是最需要靈感的,因為對於畫家來說,畫一幅畫很簡單,但是要創作出精品,就不是那麼容易的事情了,所以,畫家需要靈感,而靈感來源於現實生活,畫家應該多觀察生活。


(繪畫)

第二,攝影

攝影是反映現實生活中的人和事的,因此,靈感也來源於大千世界,來源於生活,對於攝影師來說,要想獲得靈感,拍出好的作品,就應該去採風,去到處走走,積累素材和文化底蘊,這樣不斷地積累,在繪畫中就能獲得靈感。

第三,音樂

我們常常聽說誰創作音樂沒有靈感了,寫不出來旋律和歌詞,這就是靈感沒有得到啟發的原因,對於音樂,刺激靈感的方法我認為和前面兩種大同小異,應該多體會生活,多聽多看,以此來激發靈感。



總之,這些藝術門類都和生活緊密相關,具有千絲萬縷的聯繫,它們創作靈感只有來源於生活,生活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寶藏。

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歡迎留言,感謝關注!


鐵匠的頭髮


靈感,靈光一閃,是很奇妙的東西,好比一點火種,燃起來可以產生熊熊大火。

藝術創作需要靈感。

不過很可惜地說,靈感這個東西只是一個加分選項,並不是創作最主要的東西。

好比一幢建築,首先要有地基,然後有框架和柱子,最後有給排裝修和外牆。人們看到的是建築的外觀,不會太注意地基和結構。人們稱讚漂亮的建築,痛恨倒塌的建築。

靈感好比建築的外觀。創作者的靈光一閃,都可以以玻璃或者木頭或者磚塊的形式貼在建築框架上,產生美感和個性,讓人印象深刻,難以忘懷。沒有靈感的建築外觀,平庸無趣,讓人覺得乏味。

但問題的關鍵是,沒有地基和框架,你的靈感沒有地方附著。很多人都有靈感,但他們成不了建築師,因為他們不具備相關的知識和基礎條件。

所以我的認知告訴我,任何一種創作,最重要的是把地基框架搞好,到了一定的時候,靈感自然會來的。否則,有再多靈感也白搭。


鬼燈鍋有聲漫畫


文化藝術作品可以愉悅人們的精神享受,而人的審美都會出現疲勞,那麼藝術家又是怎樣激發自己的創作靈感,從而讓人欣賞到更多優越的不一樣藝術作品的呢?

藝術創作者的靈感就好比天上的流星一樣,經常去腦海裡一閃而過,不同於常人的想象力、觀察力、記憶力以及對事物的分析推理的能力,是藝術創作者激發藝術創作靈感最好的方式,如果一個藝術創業者沒辦法去激發自身創作靈感,那麼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就容易遇到“瓶頸”,導致出現“江郎才盡”的現象。




詩夜城主


這位友,你好。問,文學藝術行當用什麼方法剌激提升靈感…? 個人認為,文學藝術對於每一位創作者來說,根據你的藝術細胞的含量多少來決定的。一般性多釆取以下方式: 1,閉目養神;2,濃茶,菸酒醒腦,3,個人獨步靜養思考,4,清涼水沖洗頭臉,5,彼此交流,談笑風聲,6,深呼吸法。7,有的創作者堅持輕微捶胸法,等等。總之,根據你的興趣與愛好,用不同的形式和方法,逐個激活人體中的每一粒細胞。以上僅個人體驗,供參考。


鬱香墨


大凡成功的藝術作品都是藝術家有感而發,“感”來自於作者性格氣質,生平經歷,師承關係(內因),同樣也來自於所處時代,周圍環境(外因),然後通過獨有的藝術形式創作出來。寫下來,唱出來,舞起來,畫下來……就成了文學,音樂,舞蹈,繪畫……


藝術廣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