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是脫貧攻堅的“發動機”

說起來,賈文東在左權縣芹泉鎮下莊村扶貧時間並不長。2017年7月,賈文東被省審計廳派駐到下莊村扶貧。兩年多來,他見證了左權縣下莊村的變化,親歷了一線扶貧幹部的艱辛,也看到了貧困群眾在這場決戰中的奮進狀態。

下莊村地處左權縣東部邊緣,包括4個自然村,全村有862戶、2219人,其中貧困戶536戶。駐村後,賈文東便開始開展村情、戶情調研,與村幹部、致富能手以及村民交流,很快掌握了村情民情。皮膚黑了、鞋子爛了、腳也起泡了……他毫無怨言。賈文東深知,解決下莊村的問題,關鍵在於產業,產業是脫貧攻堅的“發動機”,有了產業才能從根本上拔掉“窮根”。

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查論證,賈文東和他的扶貧隊友們發現,下莊村雖年平均氣溫低,但耕地平整、交通便利,很適宜發展設施蔬菜。

說幹就幹。一開始,由於沒有種植經驗,不知道收益如何,村民們就有些猶豫,尤其是貧困戶。為此,賈文東配合村幹部一起給大家做工作。缺技術,找專家培訓;缺資金,跑銀行融資。 經過幾年發展,如今全村已建蔬菜大棚280餘畝,主要種植西紅柿,每畝純收入5000元-1.5萬元,全村每年可收入150萬元-300萬元。同時,村裡又積極培育菌類種植項目,成效初顯。2018年,下莊村實現整村脫貧。

回顧這兩年產業扶貧的歷程,賈文東總結出3點經驗。一是,產業選擇要因地制宜。在充分尊重群眾意願的基礎上,立足資源稟賦,選擇適宜的特色產業。另外,技術如何引進、資金如何籌集等,都是實實在在的難題。二是選好項目帶頭人。農村基礎設施薄弱,貧困戶抗擊風險能力較弱,在產業項目推進中,最好先選項目示範帶頭人,不易“大水漫灌”。有了帶頭人示範引領,群眾看到“錢”景,參與積極性自然提高。三是精準對接市場。產業要有旺盛生命力,路徑一定要尊重市場經濟規律,科學謀劃佈局,這樣產業才能做大做強。脫離市場的產業規劃,扶貧效益不可持續。

賈文東說,產業扶貧不是簡單的產業化,扶貧才是它的本質屬性。完善利益分享機制也需要重視起來,只有構建穩定利益聯結機制,提升貧困戶抱團取暖的能力,才能讓他們分享更多發展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