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點擊關注我的頭條賬號DYtech ,不定期更新分享科技圈熱點等事件。有血有肉,有態度。
下面這段文字出自我在MIX 3發佈前於知乎相關問題的回答:
“自小米MIX 1以來 全面屏成為市場主流 所有的設計都是為了全面屏服務 現在為了更極致屏佔比甚至搬出了所謂滑蓋設計。
依然記得當年諾基亞的滑蓋手機 手輕輕一劃打開鍵盤的舒適感 大部分反對這類設計的通常都用機械結構不穩定容易出問題的說法 本人看來這是客觀存在的 跟傳統無機械結構機型相比穩定性肯定差一些 不過以現在的工藝水平 正常使用週期內的順利工作肯定沒有問題 所以也不必太過於糾結 退一步說 多年前的滑蓋機型也很少因為機械壽命問題被釘上恥辱柱 反而有很多標誌性機型
滑蓋是實現全面屏的一箇中間階段 在沒有實現屏下攝像頭等新技術的現在 用這種解決方案也算過得去 滑蓋全面屏也許永遠不會是最終真全面屏的解決方案 但它確實是當下最為出彩的那幾個之一”
時間拉回到2020年初,如今的我重新審視這段回答,反而感覺自己頗有為小米衝擊高端無力表現的洗地之意。尤其是2.13日小米十週年旗艦手機——小米10發佈會上,雷軍似乎間接承認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在高端手機市場,小米從沒有贏過。
2019.2.13 雷軍於小米10發佈會之際,宣佈“正式”衝擊高端市場
作為一直以來數碼圈的關注者,半個米粉。看到這張PPT時,大多唏噓不已。這絕不是小米第一次向高端市場投出覬覦的目光。早在2015年初,小米把“發燒”視為自己基因的年代,這樣的野心就曾表露。
2015年1月15日&2015年5月 開始
小米Note 頂配版 “安卓機皇”
“小米Note頂配版搭載了史上最強的高通驍龍810 八核64位處理器 ,採用4GB LPDDR4 內存,擁有夏普/JDI 深度定製的最強屏幕,5.7英寸2K陽光屏,PPI高達515。在相機方面,小米Note頂配版採用的是索尼1300萬像素光學防抖相機以及高通最強ISP影像處理器,同時配備了頂級芯片的最強HiFi音樂系統,在工藝方面,小米Note頂配版依然使用2.5D + 3D雙曲面玻璃和鋁合金金屬邊框的頂級工藝。”
2015年年初,小米第一次嘗試著掙脫1999的桎梏,隨著發佈會上3299的祖傳音效,橫空出世。它有很多亮點。設計方面,從小米4開始,小米不在奉“沒有設計的設計就是最好的設計”,一年前的奧氏體304科普仍舊餘音繞樑,3D玻璃設計的小米Note已經擺在面前。2020年來看,我認為它自然足夠漂亮,對於一家剛開始著手於設計的公司來說,能做到這樣,我認為是難能可貴的。配置方面,除了祖傳的旗艦配置,第一次加入Hifi,2K屏幕(直到小米10/Pro都再未搭載)。簡單來看,它的配置都是頂級,方面更是打出了安卓機皇的slogan。為了提升新系列的聲量,雷軍為小米Note系列來了N場發佈會,甚至為頂配版本在五月份單獨開了一場品鑑會。這些都足以看出小米衝擊高端的決心。但這樣的夢想收場於驍龍810的糟糕表現所導致的續航,發熱等方面的全線崩盤。同時在一些關鍵配置上,小米Note是不足的。華為Mate7更早配備了指紋識別,更早打出了所謂“爵士人生”的口號。自身素質不過硬,友商夾擊,小米Note初代黯然退場。
沉寂一年後的12月26日,小米帶來了小米Note2和小米MIX。
小米Note 2 雙曲屏商務旗艦
小米Note 2採用的來自LG的5.7英寸1080p OLED顯示屏,搭載滿血版四核2.35GHz的驍龍821處理器,內置4/6GB內存和64/128GB UFS 2.0閃存,提供一顆8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索尼IMX 268,支持自動對焦)以及一顆2256萬像素後置攝像頭(索尼IMX 318,F2.0光圈,支持EIS三軸視頻防抖),電池容量4070mAh,最高支持18W快速充電。(摘自百科)
這一年,小米花重金請到了梁朝偉代言,用上了當年還是高端機型標配的曲面屏設計,整體配置均衡無短板。從硬件上看,後面Note2的再次失利歸咎於LG“抹布”屏的糟糕表現。同時也因為供貨問題。另一個重要原因,是因為更多的視線,更亮的聚光燈打在了另一款重磅產品——小米MIX
從雷軍口中的“概念”手機,到3499起的售價出現在中央屏幕,前後幾十分鐘時間,或許是小米創業來的第一個高光時刻。圈內外幾乎都對小米刷新了認知。尤其是對於全面屏概念,小米是開創者,並用了一系列雖然不夠成熟但足夠巧妙,能稱作黑科技的手段,達成了200多萬個像素點亮於一塊從未見過的形態的屏幕上。全陶瓷機身,懸臂樑壓電陶瓷,超聲波距離感應器,突破16:9比例的屏幕……更多不再贅述。所有的所有給小米帶來了高光,但也因為自身的原因,無法大面積量產,同時3499的起步價,放在當時的國產高端市場,並不像是一個足夠“高端”的價格。小米無疑第一個看到了全面屏時代的光亮,但並沒有把握住這樣的機會。沒有敢於掙脫性價比的束縛,作為一個有開創性的產品,小米MIX也許本可以讓小米在消費者心中的高端姿態得以確立,不能說一步登天,作用也一定是巨大的。但MIX的聲量或許僅僅在圈內,消費市場激起的浪花和發佈會現場的,媒體界的呼聲想比,顯得微不足道。一句話概括:時至今日,還有多少普通消費者記得小米是全面屏的開創者?
2017年的小米MIX 2亮相時,我已經發現,它已經沒有了初代的光芒。
小米MIX 2 UNIBODY全陶瓷機身
它儼然已經放下了身段。為了大規模量產,它想比初代做出了很多妥協。拋棄了全陶瓷設計,拋棄了效果不佳的陶瓷發聲技術,等等。我還記得MIX2發佈後,有人稱讚小米這一系列操作的正確性。誠然,為了向實用性靠攏,小米做了很多在它身上。但市場給了小米當頭一棒。彼時各家的全面屏機型已經摩拳擦掌,MIX2本身乏善可陳,衝擊高端無力,更像是一個水桶機。雖然也有Unibody版本的驚鴻一瞥,但這樣的小眾版本依然無法在市場的激烈環境中站穩腳跟。上有更體驗更優秀的對手,下有自家勁敵——小米6。3299的起步價格,讓很多人大呼“真香”。一時間,性價比的標籤被拍在了MIX上,這是小米急需想在高端市場撕掉的標籤。可以說,走了一圈,小米走回了原地。第二年的MIX2S,也同樣如此。2018年,站穩了高端市場的友商已經開始了其獨享的moment。
“那一天,雷軍說服了高管…”
19年的小米9,順著漲價的大潮,漲了價,動了情,對比了友商,玩了一出“說服高管”的把戲,不難看出,小米是無奈的,還在3000元檔位憂鬱不前。3299變2999的操作,讓我們這些消費者直呼良心,但喧囂過後,是否又有一些心酸呢。連ov都已經開始把目光投向了4k,5k甚至更高價位,只有小米在“感動人心,價格厚道”,“性價比”等標籤下活著,雖然足夠健康,足夠生存,但顯然並不是小米想要的,長遠來看,也不是合理的。但這一年,小米完成了對產品線的梳理,盧本偉(霧)扛起了性價比大旗,新開的CC系列…無數的證據表明,小米還想再上到那個從未到達的平臺。
2020年,疫情之下,小米搶先打響了第一槍。
米10的配置無疑是出色的,除了2K,ip防水防塵級別的缺席。在其他方面,它做到了同價位最佳表現,甚至也能越級對陣一些更昂貴的對手。但最吸引所有人注意的,是3999的起步價。
雖然在微博發佈會上多次,這樣的價格還是“勸退了”很多性價比粉。這樣的價格雖然談不上絕對性價比,但還能透露出足夠的誠意,至少在各家的旗艦新品還沒扎堆的當下。小米10的市場表現,依然需要交給市場去檢驗。
16年底的MIX 1被外界普遍看作衝擊高端的最佳時機,但當時的失利僅僅是因為售價嗎?或者是激進的設計嗎?
那麼一年後,兩年後的接連失敗,也因為售價感動了性價比粉絲嗎?
我想,是有一些長久以來的觀念,它不僅來源於外界對小米,也源於小米自身的迷茫。影響了產品設計,影響了市場決策等。
路漫漫,祝福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