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縱身一躍,讓無數人為之心傷,至今仍記得他的翩翩身姿

張國榮:一代巨星隕落,為什麼人們至今都還在懷念他?


娛樂圈的更迭速度素來很快,人們的記性也總不太好,很快便會忘記“舊人”,而去追求“新人”。而在香港的八九十年代,可謂是“黃金年代”,音樂、影視人才頻出,一片繁榮。在這樣眾星雲集的圈內,競爭不可謂不激烈,“舊人”要保持榮光,“新人”要奮力直上,都不容易。但有一個人,無論作為“新人”還是“舊人”,時間抹殺不了他的姓名,哪怕是到了今天,人們依然懷念著他。人們喊他一聲“哥哥”,他就是張國榮,讓人“愛”和“惜”的張國榮。他究竟是怎樣一個人,怎樣一顆星,才讓人懷念至今,無法忘記?


他的縱身一躍,讓無數人為之心傷,至今仍記得他的翩翩身姿

音戲俱佳,才華橫溢


在張國榮並不漫長的人生中,卻留下太多的作品,無論哪一部,留到如今仍是經典。他的戲和音樂皆是雙絕,如果娛樂圈是一座金字塔,那麼他的作品一定在塔尖之上。年輕的他頗具鋒芒,在那個年代裡,富有才華的人比比皆是,在他之前的前輩已然稱王,而他初來不過無名小輩,卻毫無畏懼之意。一首《風繼續吹》將他從娛樂圈的“路人大街”上跳脫出來,而第二年,他便以一首《Monica》扶搖直上,得以衝進與“王者”爭霸的擂臺。同資歷已是“太上皇”的前輩已然是無法同臺競技,但作為當時歌壇上的歌王,譚詠麟卻是值得一爭,而後兩人便真正地開始了“龍爭虎鬥”。作為音樂上的較量,評定的方法,自然是專輯銷量,以及音樂上的獎項。從這點來評判,兩個人不相上下。這邊譚詠麟得了獎,那邊張國榮的新唱片一經推出,便在眾多佳作中拔得頭籌。


他的縱身一躍,讓無數人為之心傷,至今仍記得他的翩翩身姿

雖然一開始是因為歌曲被人所知,但後來他在影視上的成就相比音樂上也不遑多讓。他飾演的人物多變,從溫潤的書生,到反差萌的娘娘腔,又或是不羈的少年,他都完美駕馭,真正地做到,無論是什麼類型的角色,他都能做到“人與角色合一”。《阿飛正傳》讓他成為“金像獎影帝”,光憑這點便已然可以領受眾人讚譽,收穫無數榮光。但他的成就不止如此,《霸王別姬》與他的相遇像是命中註定,註定他們要互相成就。他塑造的程蝶衣,令其他人難以企及,只得以望其項背。這樣的結果卻並非得來毫不費力,為了演好這樣一個角色,他潛心同真正的京劇大家學習半載,在這期間推掉多餘通告,只一心將自己活在人物之中。正因為如此,到拍攝以後,導演原本給他準備好的替身,他一次都沒有用過。


少年多艱,從不服軟


事實上,張國榮的家境十分優越,就算沒有進入娛樂圈,繼承家業也不愁吃穿。父親雖然只是一個裁縫,但卻負有盛名,許多名人都特意找他設計服裝。但張國榮並未享受到這樣的“優越”,他在少年時候便被父親送往英國唸書,不過父親並沒有給予他在物質上的需求,而是讓他“自力更生”。而張國榮也沒有因此鬧騰,而是利用課餘時間,通過去餐館洗碗掙得生活費用。雖然日子過得清苦,但也讓張國榮和同齡人相比更能吃苦、更為成熟,而單憑自己去獲得收入,也更能讓人產生成就感。也正因如此,成就了他的獨立,讓他可保持自尊而不同人乞要。


他的縱身一躍,讓無數人為之心傷,至今仍記得他的翩翩身姿

而在後來進入娛樂圈之後,張國榮也有過“窘迫期”。因為沒有名氣,就沒什麼收入,每一天都要活在“飢餓邊緣”。但哪怕是這樣的生活,張國榮也從未向家中開口要錢,對生活送給他的苦難照單全收。在這個期間,為了給自己的“癟肚子”找食,他也曾經做過小販售賣衣服,這也是他做過的唯一一件和“家業”有關的工作。生活上的窘迫無法擊敗他,事業上的不順利也只會讓他更加不認輸。因為長期待在英國的關係,他所喜愛並且會唱的歌曲都帶著濃厚的“英倫風”,但這樣的歌曲在香港卻出現了極大的“水土不服”,沒有人喜歡這樣的歌曲。所以在剛剛進入娛樂圈的時候,他在公開場合唱歌回報的都只有一片噓聲。可他並沒有因此退縮,相反,證明自己的鬥志愈發強烈。他告訴那些嘲笑的聲音,即便他們現在不喜歡,但他也會繼續唱,直到這些聲音變成喜愛。而後來,他做到了,在臺下等待他的不再是諷刺,而是鮮花和掌聲。

他的縱身一躍,讓無數人為之心傷,至今仍記得他的翩翩身姿

重情重義,人人愛他


問及張國榮的家人、朋友、愛人還有同行和粉絲,亦或者與他有所接觸之人,難得的是,無人能說得出一句他的不好。這樣統一的一片好聲評價,並非體面客套話,他的確值得如此稱讚。在他還在國外讀書時,父親病重,他便以最快速度趕回國來,奔赴塌前。一般人若是遇到此等狀況,倒也不至於直接輟學。但張國榮卻果斷地拋棄正在修習的學業,以他的想法來說,便是“父親已然如此,我怎可安心讀書?”好在,他的父親經過治療並無大礙,而張國榮卻也因此留在了國內,這也成為他進入娛樂圈的契機。


他的縱身一躍,讓無數人為之心傷,至今仍記得他的翩翩身姿

在從新人變成前輩後,張國榮非但沒有打壓新人,反而是很多被大家知曉的明星,都受過他的指點或提攜。香港有“雙古”,一“古”在歌壇,一“古”在影劇,他們就是古巨基和古天樂。而這兩個人的精確定位,卻來源於張國榮在採訪中的一句話,“唱歌應是古巨基,演戲應當古天樂”。而這兩個人都並非專科出身,古巨基原本是一個記者,而古天樂則是一個有前科的人。但張國榮慧眼識人,知道兩個人的天賦所在,於是到處向音樂製作人推薦古巨基,又嚮導演力薦古天樂。而事實證明,他的眼光沒有錯,最後這兩個年輕人一個成為流行歌曲王子,一個成為TVB的收視保證。


他的縱身一躍,讓無數人為之心傷,至今仍記得他的翩翩身姿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太多,那個當年被他勸誡少抽菸的年輕人就是如今的“歌神”陳奕迅,那個被他選做女主角的新人是後來演技一絕的張柏芝,那個被他接受客串mv角色的無名組合是後來紅遍全國的twins,那個被他拉到身邊增加出鏡率的mv群演女孩是後來萬千宅男皆愛的女神林志玲......他總是不計後果、不嫌麻煩地去幫助這些後輩,他的一句話和舉動,卻可能改變了這些人的人生軌跡。而這些人也在後來的日子裡,用著自己的方式來懷念這個幫助過他們的前輩。“雙古”同臺翻唱他的歌曲,儘管古天樂不擅也不愛唱歌;陳奕迅在每一場演唱會都會翻唱他的歌曲,並且總會有一套他的經典服裝著身。


他的縱身一躍,讓無數人為之心傷,至今仍記得他的翩翩身姿

英年早逝,惜之嘆之


他是黃金年代無法缺席的“貴客”,名聲響徹九州,卻惜不過半百之年,就已隕落在天際之邊。世人皆痛惋,如此美好之人,為何落得這般結局?在香港的文華酒店,他敲下後來讓他的演技登峰之作,卻也是在這個地方,短短几秒的跳躍,落下,像極了天上的星星從天邊劃過,人們再也見不到那個驚才豔豔的翩翩身姿。他的愛人悲嘆,夜闌與誰共鳴?而香港的黃金年代也隨著他的離去,一塊留在了人們的回憶中。人們惜嘆的是,如此才華,如此樣貌,如此人品,世出無二的人,明明事業有成,明明愛人在旁,明明深受愛戴,卻因為抑鬱症而了斷餘生。莫非這就是所謂的天妒英才,因為他的存在,實在太過完美而必須給予一個劫難於他。但這也是,儘管過了十七年,每一個受他影響的人都依舊在懷念他的原因,而就算不太瞭解他的人,也知道他的離去是歌壇和影視的一大損失。巨星雖逝,但後世永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