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庖丁解牛》中所蘊涵的自由勞動的哲理

寓言《庖丁解牛》中所蘊涵的自由勞動的哲理

寓言《庖丁解牛》中所蘊涵的自由勞動的哲理

原文:

庖丁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

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蓋至此乎?”

庖丁釋刀對曰:“臣之所好者,道也,進乎技矣。

始臣之解牛之時,所見無非牛者。

三年之後,未嘗見全牛也。

方今之時,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視,官知止而神欲行。

依乎天理,批大郤,導大窾,因其固然,技經肯綮之未嘗,而況大軱乎!

寓言《庖丁解牛》中所蘊涵的自由勞動的哲理

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

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數千牛矣,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彼節者有間,而刀刃者無厚;以無厚入有間,恢恢乎其於遊刃必有餘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發於硎。

雖然,每至於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視為止,行為遲。

動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為之四顧,為之躊躇滿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聞庖丁之言,得養生焉。”

寓言《庖丁解牛》中所蘊涵的自由勞動的哲理

解釋:

庖丁解牛的寓言充分的,說明了自由的勞動是怎樣的。

庖丁經過長期的勞動實踐,使勞動達到了自由的境界。

他按牛之“理”來解牛,即按牛這個物種的規律來變革牛,此其一。

他不是在肉體需要的支配下,也不是,在外部力量的強制下進行勞動。

對他而言,勞動已經不是手段,而成了目的,成了一種熱身的要素。

寓言《庖丁解牛》中所蘊涵的自由勞動的哲理

他解剖牛之後,感到“躊躇滿志”,有一種精神上的滿足,此其二。

庖丁的勞動,根據莊子的描寫,已經達到了一種藝術的境界。

“手之所觸,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於《桑林》之舞,乃中《經首》之會。”

在這樣的勞動中,人的某些本質力量,對象化了,形象化了。勞動具有了美感,成了美感的對象,此其三。

寓言《庖丁解牛》中所蘊涵的自由勞動的哲理

從勞動對象說,上述過程就是從自在之物,化為我物。

為我之物就是人類之“所作”,就是人類創造的文化。

而文化作為人的自由勞動的產物對人來說是有價值的。

最廣義的價值就是指為我之物的功能。為我之物既是真理的實現,又是人的目的的實現。

為我之物就是最廣義的價值、最廣義的。

“好”。一切可稱為“好”的東西,都是對人類有真實利益的東西。

在此基礎上,產生出科學的真、道德的善、藝術的美,以及一切有利的制度、措施,等等。

寓言《庖丁解牛》中所蘊涵的自由勞動的哲理

所有這些我們都可以說是為我之物的分化

而莊子描述的包丁解牛的勞動,也創造了這種精神文化。也可以說是為我之物的分化。將自在之物化,為了為我之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