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事,別想著開店

沒事,別想著開店

一杯咖啡,手捧一本書,坐在靠窗戶邊,一遍曬著暖洋洋的太陽,一邊看書和咖啡,這樣的靜謐生活是很多人都想要的。

開書店,開咖啡館,開美食店,開衣服店,開珠寶店,你所能看到的店,都是很多人心中都夢想開的店。

但能開起來,能火的店鋪,卻是少之又少,能開成功的更是稀有店鋪。

別看著,滿大街都是店鋪,殊不知,有多少家是虧本,有多少家是接手上一代的,有多少是在垂死掙扎邊緣。

我們都知道,像一些大的連鎖超市,都是幾家虧錢,幾家賺錢,那為什麼還要把虧錢的開著呢?

很對人都覺得把虧損的應該關掉。關掉這家虧損的店鋪,可能會虧的更多。

超市跟便利店都是連鎖經營,為什麼要連鎖,一是為了量多,二是為了宣傳。

量多,人數大,讓消費者看到這家店大,店多,就更願意消費。

有的店虧損也要開,是為了佔據消費者心理,“種草”消費者。

我住的附近,就有兩家大的連鎖超市,有一家是是在本地有家,但其它地段的超市生意並不好,甚至不及一半。

其它家依然開著,這就是為了佔據消費者,佔據他們的心理。

不可否認,現在的實體店生意越來越難做。

今年聽到最多的話就是,錢越來越不好賺了,尤其是身邊開實體店的朋友們,他們也一直抱怨著。

2018年,淘寶雙十一全天的成交額為2135億元人民幣,這還沒有算其它的平臺。

電商給實體的衝擊是越來越大。在百花齊放的背後,實體店提前迎來了寒冬,市場的瓜分越來越明顯。

稍稍沒有抵抗力的實體店早就關門歇業了,那麼是實體店真的就那麼難嗎?還有沒有出路呢?

存在即合理。

電商的到來,也是合情合理。以前信息閉塞,一店獨大的時代已經遠去。

做生意,有競爭才有收穫。很多人喜歡在線上購物,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原因,那就是價格。

價格便宜,但始終沒有實體店購物的那種體驗,沒有觸摸感,沒有交流感,是不夠的。

電商和實體都是有利有弊的,實體沒有電商的價格,電商沒有實體的真實感。

就我個人而言,有的產品是願意在網上購買,有的產品必須去實體店購買。

電商和實體店的產品還是有一定的區別的。

那線下實體店的出路在哪呢?

1, 價格。很多時候,我們都覺得電商產品的價格低,因為成本低,其實並不是,在房屋水電等一些方面沒產生成本,但在另一方面,是咋增加成本,比如獲客成本、推廣成本。有的時候,電商的成本比實體的成本高。同樣的產品,電商的價格也有可能比實體高。所以,真要對比價格,誰貴誰便宜,還不一定呢。

2, 服務。服務上,實體的服務比電商服務更有優勢,這無可厚非。在產品過剩的時代,比的已經不是價格這麼簡單,更多的還是拼服務,這是很多人體驗的真實感受。之前有個客戶反應,不喜歡在實體購物的原因,是有壓力。去逛實體店,試了不買,總感覺心裡過不去,最討厭的是不喜歡銷售員一直推銷一直緊跟其後的感覺。買東西很多時候買的就是感覺,賣產品很多時候賣的是服務。

未來的實體店,越強的越強,越弱的越弱。價格不是實體店的優勢,但服務一定是實體店的優勢,這是也是電商一直無法取代實體業的根源。

網購的質量、售後、快遞等一直都是問題,值得深思。

拉長佔線,看得更遠,才能走得長遠。

未來,線上線下會整合營銷。一店多用,現在很多巨頭都有自己的線上線下旗艦店,先要明確兩者的本質區別,在滿足不同需求的消費者,同時提升品牌價值,實現雙贏。

實體業和電商是相互牽制,互相競爭,定位完全不同,找準定位,維護“真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