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時代,傳統地圖廠商如何避免走向沒落?

日前,四維圖新與百度互相起訴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讓四維圖新這一沉寂多日的地圖廠商重返公眾視野。

四維圖新成立於2002年,曾是中國車載導航市場的霸主。然而,在移動互聯網、AI、智能汽車等新技術浪潮影響下,四維圖新近年來正面臨著越來越大的挑戰,市場主導地位正逐漸被BAT主導的互聯網地圖平臺取代。

智能時代,傳統地圖廠商如何避免走向沒落?

昔日車載導航霸主面臨增長壓力

上一次四維圖新受到外界高度關注是在2016年,當時其起訴360母公司奇虎侵犯其著作權,要求後者賠償損失1億元,賠償合理支出100萬元,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於2019年1月作出判決,駁回四維圖新全部訴訟請求。

四維圖新最近一次高光時刻則是2014年,當時騰訊以11.7億入股成為其第二大股東。當時正值地圖行業格局劇變時刻:2013年,阿里巴巴全資收購高德地圖,百度收購圖商長地萬方。隨後騰訊推出騰訊地圖、投資四維圖新,並補齊地圖數據採集能力。至此,BAT已全部親自下場佈局地圖業務。

跟阿里全資收購高德後的充分整合不同,騰訊對四維圖新戰略投資比例較小,雙方並未進行深度整合,主要原因在於騰訊深知地圖數據對移動生態的重要性,因此一直在佈局自有數據採集能力,包括獲取互聯網地圖服務甲級測繪資質、建立全套自有數據生產線、佈局高精地圖等未來技術。隨著自有地圖能力的健全,騰訊對四維圖新的依賴已經逐漸降低。今年9月30日,四維圖新公告稱,騰訊產業投資基金於2020年9月中下旬累計減持公司股份共計1961.57萬股,佔公司總股本比例為1%。

四維圖新的業績正面臨較大增長壓力。傳統圖商主要商業模式是面向B端企業提供數據服務,但兩類大客戶正面臨著損失:一類大客戶是汽車廠商,即汽車出售時所搭載車機地圖的授權費用,然而汽車行業近兩年表現低迷,在汽車“新四化”(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共享化)進程中,傳統汽車廠商面臨較大沖擊;另一類大客戶是互聯網地圖服務商,但互聯網地圖行業發展至今只剩下BAT等少數玩家,且互聯網巨頭對地圖數據十分重視,傾向於自建地圖數據採集生產能力。

行業的變遷,再加上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讓四維圖新業績受到直接影響,財報顯示,2020年前三季度營收15.3億元,同比下降0.3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虧損1.95億元,同比下滑904.4%,這是其上市十年來首次錄得虧損。

對於四維圖新來說,起訴結果不重要,擺在其面前最關鍵的問題是,如何成功化解當前所面臨的各種挑戰,扭轉頹勢。事實上,不只是四維圖新,所有傳統圖商日子都不是很好過。在互聯網地圖與智能化地圖兩波浪潮的衝擊下,沉澱下來的傳統圖商已經越來越少,且舉步維艱。

智能地圖時代傳統圖商挑戰巨大

電子地圖行業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傳統圖商主導的時代,為數不多的垂直圖商手握測繪資格、擁有地圖數據資源,互聯網公司、汽車企業等B端客戶只能向其購買數據,這一階段用戶主要通過PC、車載導航等設備使用電子地圖;

第二個階段是互聯網地圖時代,地圖測繪資質逐步開放,BAT等互聯網巨頭紛紛下場做地圖數據採集生產,不再依賴傳統圖商,並衍生出衛星地圖、街景地圖、高精地圖等創新應用,推動地圖成為互聯網基礎設施;

第三個階段是智能地圖時代,一方面,地圖業務的每一個環節均已充分融入AI技術。AI本質是處理數據,地圖本質則是數據應用,因此成為典型的AI驅動應用。另一方面,地圖不只是移動互聯網基礎設施,而是成為智能社會新基建,在自動駕駛、共享出行、智慧交通、智慧城市、智慧物流等領域更是不可或缺,滴滴等相關平臺也開始戰略佈局地圖業務。

傳統圖商擅長的是B端服務,但互聯網地圖的模式卻是B/C協同的,比如百度地圖在面向C端用戶提供互聯網地圖服務的同時,面向廣泛的行業客戶提供智能地圖數據服務。在互聯網地圖衝擊下,四維圖新曾試圖通過收購圖吧等C端應用,卻收效甚微,一則是不擅長C端服務,二則是C端地圖業務百度與高德兩強爭霸格局已經形成,強者恆強。

在互聯網地圖衝擊下,有的圖商成功“下嫁”互聯網巨頭,如擁有“電子導航地圖製作”甲級測繪資質的長地萬方很早就被百度地圖收購,但更多圖商卻被“剩下”。

智能地圖成為新一輪競爭焦點,5G、AI、IoT、無人車等新趨勢給地圖行業帶來全新發展機會,但地圖行業的門檻也變得高了不少。在新一輪地圖大戰中,擁有AI核心技術的BAT們遊刃有餘,傳統圖商則捉襟見肘,核心原因是智能地圖是AI技術驅動的,人力密集型地圖數據生產模式已不再適用。

以高精地圖為例,5G時代自動駕駛、智能交通、智能車聯等應用爆發,高精地圖迎來爆發階段,雖然有幾十家擁有甲級測繪資質的企業,但真正有能力做高精地圖的卻是鳳毛麟角。

一則因為高精地圖信息收集與處理量遠大於普通地圖,需要配備激光雷達的數據採集車採集,需要應用機器視覺等AI技術對數據進行智能解析,難度高、投入大、門檻高,事實上,目前真正在智能地圖這條路上走通的只有百度,2016年百度地圖實現數據全自採,自建國內規模最大、AI 技術最強的數據採編團隊,覆蓋全國超1000萬公里道路,在全球範圍內擁有超1.5億POI,百度地圖已成功定義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地圖”。

二則因為高精地圖目前缺乏清晰商業模式,只有巨頭才有實力不計成本去做長期性的戰略投資:百度戰略佈局Apollo自動駕駛與智能交通業務,基於百度智能雲做AI產業化基礎設施,因而做高精地圖是百度大戰略的一環,百度地圖也已成為百度生態基礎設施;阿里巴巴做數字化操作系統,不論是做物流,還是要賦能汽車、交通、城市等行業都必須要做高精地圖;騰訊大力落地產業互聯網戰略,在2019年6月已將大出行業務獨立為二級部門,地圖能力是大出行業務的基礎能力,騰訊地圖正在強化包括高精度地圖能力在內的自有地圖能力,前高德高精度地圖團隊負責人谷小豐已被騰訊招至麾下。

智能時代,傳統地圖廠商如何避免走向沒落?

不只是高精地圖,智能時代所有相關的地圖業務,互聯網巨頭都展現出更強的競爭力。對於面臨業績增長壓力的傳統圖商來說,要真正做好智能地圖難度是非常巨大的。如果做不好智能地圖,在數據生產效率、覆蓋能力上將被互聯網地圖玩家甩開,同時因為在高精地圖等業務上存在短板,因此很難滿足智能時代各行各業的地圖服務需求。

四維圖新轉型新業務道阻且長

新一輪智能地圖浪潮滾滾而來,四維圖新不是沒有看到。官網信息顯示,四維圖新主營業務有導航、高級輔助駕駛及自動駕駛、車載芯片、位置大數據、車聯網五大業務板塊,打造面向自動駕駛時代的“數據+雲+AI+芯片+軟硬一體化”綜合解決方案。

智能時代,傳統地圖廠商如何避免走向沒落?

今年8月,四維圖新披露了一份定增方案,公司擬募資不超過40億元,募資後將投入12.40億元建設智能網聯汽車芯片研發項目、投資10.43億元建設自動駕駛地圖更新及應用開發項目,投資7.24億元建設自動駕駛專屬雲平臺項目。此外,四維圖新曾在探索自動駕駛等新業務,在去年6月獲得T3級自動駕駛車隊路測牌照,今年9拿下合肥市頒發的第二張自動駕駛公開測試牌照。

對於正在逐漸沒落的四維圖新來說,抓住車聯網、自動駕駛、智能交通等新趨勢成為其翻盤的機會。今年前三季度,在公司虧損近2億元的情況下,四維圖新研發投入仍達7.5億元,較去年同期的7.11億元增長0.39億元,研發投入在整體營收中佔比已近半。從不惜虧損戰略佈局新興業務來看,四維圖新對轉型智能地圖服務商十分堅決,有媒體稱是“臥薪嚐膽”。

不過,對任何企業來說,轉型註定會有陣痛。四維圖新傳統導航業務收入佔比持續大幅下降,車聯網、自動駕駛等新興業務佔比不斷上升,但是新興業務市場仍在爆發前期,帶來的營收相對有限,因此四維圖新前三季度的營收基本沒有增長。

更難的是,在車聯網、自動駕駛與智能交通等新興領域,BAT均有強烈的勝出意志,因此多年來一直在不惜成本地大舉投資,在技術與資源能力上,BAT基於AI技術、大數據、商業生態、雲計算等綜合優勢,也正在瓜分走更多客戶。今年早些時候,特斯拉中國宣佈將地圖數據服務商從四維圖新更換為百度地圖,百度依託具有核心優勢的AI技術,率先佈局人工智能地圖,再與Apollo 自動駕駛、ACE交通引擎、百度智能雲等業務協同,一起服務B端企業,這樣的智能地圖服務模式是獨立圖商很難做到的。

雖然巨頭在前,但四維圖新沒有別的選擇,為了成功轉型智能地圖新興市場,四維圖新不得不進行大規模投入與巨頭們PK,利潤被拉低的同時難以具備核心優勢。5G正在加速普及、AI時代全面來臨、巨頭們的佈局緊鑼密鼓,留給四維圖新的轉型時間,已經不多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