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世界之旅,中世紀的文化交流方式,歐洲的遠方探險與貿易

導語:

在14世紀之前,世界上的有些文化地區之間就存在頻繁的交往。可是在整個早期,人們對其他遙遠地區的民族,一直不瞭解。古時埃及人、希臘人與羅馬人對中國或者日本知之甚少,對美洲一無所知。古時中國人對羅馬人、希臘人與埃及人只存在最模糊的認識。而對古時的美洲人來說,舊世界是完全不存在的。 為什麼歐洲發現了世界?在近代時期,世界上的每個地區都相互進行密切交往,這是值得關注的事實。這種密切交往的方式與事蹟是奇妙的。

發現世界之旅,中世紀的文化交流方式,歐洲的遠方探險與貿易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歐洲人探險與發現的背景

可是為什麼歐洲人要前往探險與發現呢?為什麼近代世界大多數被歐洲化了而非亞洲化了呢?這些大問題不容易進行準確與徹底的回答。但我們大膽提出,為什麼是由歐洲前往遠方探險與發現的兩個主要理由:經濟需要與宗教熱忱。 經濟上的需要 世界被歐洲人所發現,由於他們是商人,滿足經濟需求的商人,還由於需求是相當大的。他們對世界各個地方的需要,多於世界各個地方對他們的需要。

正如有人曾經說過,"歐洲很飢渴"。這句話從種種意義上來講都是對的。很多青年人渴望探險。一小部分國王渴望征服。在歐洲人口密集的地方,千千萬萬的人渴望土地和所獲。正如幾個世紀之前這種動機驅使野蠻民族來到歐洲一樣,如今再次驅使人們離開歐洲,去發現新世界。

發現世界之旅,中世紀的文化交流方式,歐洲的遠方探險與貿易

中世紀的歐洲商人

在遠東的傳教士與商人

歐洲同中亞、東亞的直接交往,始於13—14世紀。此時,在成吉思汗和其繼承人統治之下的蒙古人正從中亞向外擴張,創建了一個龐大的帝國。那時優秀的基督徒,包括教皇與法王路易九世,預見到如果蒙古人改信基督教,他們將會成為十字軍反抗穆斯林最可貴的同盟軍,另外還是一種將基督教擴至其他地區的方法。

最後於1245年,一位名叫約翰的聖方濟各會修士柏朗嘉賓被派往遠行,途經波蘭、俄國,又前行了3000英里,來到了蒙古大汗的首都。約翰拜見了大汗,並不是很成功,可是兩年後他回國了,詳盡地寫出了自己的旅行與觀察筆記。之後沒多久,還有一位名叫威廉的聖方濟各會修士魯布魯克,也被派執行相同的使命。威廉自君士坦丁堡向北,又向東繞過黑海與裡海,在蒙古大汗那兒住了半年時間,他也未達到自己的主要目的。但是他所寫的書卻介紹了很多情況,頗受歡迎,有利於激發歐洲人對遙遠陌生的亞洲各地的興趣。

發現世界之旅,中世紀的文化交流方式,歐洲的遠方探險與貿易

路易九世

波羅兄弟 這兩位聖方濟各會的修士約翰與威廉,都聽說過很多有關中國的事情,可是第一批訪問並探訪中國的歐洲人是威尼斯商人。兩位姓波羅的兄弟,約於1260年找到了前往中國的路,來到了忽必烈的宮廷。我們一定要記得,蒙古人統一了中國,忽必烈登上帝位,建立了元大都,即今天的北京城。他支持和協助藝術與學問,對每種宗教都表示寬容,而且鼓勵中國與外界通商

所以,在波羅兄弟來到北京時,忽必烈對他們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耐心地聽他們講述歐洲的事情,而且委託他們前往邀請100名基督教傳教士來到中國。 波羅兄弟取道波斯北面與亞美尼亞,於1269年回到了威尼斯。馬可·波羅 波羅兄弟為中國邀請100名基督教傳教士的事情並未成功,可是他們自己卻對遠東產生了相當濃厚的興趣,所以沒多久便去中國進行了第二次旅行,還帶上了其中一個人的兒子,也就是另一個人的侄子,年輕的馬可·波羅。

馬可·波羅成為了中世紀最知名的旅行家。 他們走了四年的時間,途經亞美尼亞與波斯,穿過戈壁。後來,他們在中國逗留了17年,學習當地的語言,還為忽必烈服務。

發現世界之旅,中世紀的文化交流方式,歐洲的遠方探險與貿易

馬可波羅遊記

在中國的商人與傳教士 

隨著他們的腳步,大批歐洲商人與傳教士找到了前往中國的路,有些人自陸路途經俄羅斯與蒙古,另外一些人經由海路自波斯繞過印度。14世紀前半期,有一段時間,遠東好像也被基督教化了。可是在14世紀後半期,中國爆發了一場佛教徒革命,最後明朝掌控了大權。信奉佛教的明朝統治中國達近三個世紀,消滅了基督教。

遠方契丹的誘惑

可是歐洲並未拋掉所有,幻想與希望仍然存在。歐洲人當時對中國的稱呼為契丹,他們所知道的有關契丹與印度群島的事情,讓他們記憶猶新。他們已獲得的成果,激發了他們的野心。他們依舊期望為他們的信仰贏得教徒,還為自己獲取豐厚的遠東貿易利潤的主要部分。假如他們無法再安全踏上舊的陸路,他們就必須找到前往印度群島與契丹的新水路。

發現世界之旅,中世紀的文化交流方式,歐洲的遠方探險與貿易

在中國的傳教士

亨利親王與瓦斯科·達·伽馬

當然,新水路的可能性是葡萄牙人提出來的。他們居住在歐洲的西南角端,而且已沿著非洲蜿蜒的海岸走了很遠。他們為什麼不一直走下去呢?或許再向前走一些,海岸便會向東轉,前往印度群島與契丹的路就通了。他們知道非洲是廣闊而充滿危險的,但是他們卻一直夢想環繞著它航行。

航海家亨利親王 實現這種夢想,是葡萄牙皇室幹練的亨利親王一生的理想。他常被稱作航海家亨利,出生於1394年,卒於1460年。雖然他自己並未真正駕駛過船,可是他卻幫助他的同胞去征服海洋,還贏得了一部分世界貿易。首先,他在葡萄牙建立了一座航海學校,吸引當時最擅長航海的意大利航海者與最有學識的地理學者們來到這所學校,而且學校每年向外輸送包括戰士、商人與傳教士的海上遠征隊。他們再次發現了馬德拉群島與亞速爾群島,並建立殖民地,他們沿著未探測過的黑大陸的海岸越走越遠。當時的地圖只畫到了黑暗的邊緣,可是航海者的羅盤卻不分晝夜地指引他們前行。

發現世界之旅,中世紀的文化交流方式,歐洲的遠方探險與貿易

航海家亨利親王

達·伽馬發現的結果 自此之後,葡萄牙的船隻便時常取道好望角向東方駛去,回去時載滿了香料、絲綢與珠寶等貴重物品。基督教的傳教士與商人也一起前行,他們在商人做買賣的地方進行傳教,尤其是在卡利卡特北部的果阿鎮。 葡萄牙商人佔領了錫蘭、蘇門答臘、爪哇與香料群島。

他們於1517年來到了中國廣州,於1542年到達了日本。一位能幹的傳教士弗朗西斯·哈維爾在印度與日本教學。到了1600年的時候,日本的基督徒達到了20萬以上,印度還要更多。基督教的這些進展並非是長久的,葡萄牙的商業優勢也未能持續太長時間。儘管這樣,自15世紀至目前,歐洲與遠東的交往一直是直接和連續不斷的。

發現世界之旅,中世紀的文化交流方式,歐洲的遠方探險與貿易

達·伽馬

哥倫布、卡博特父子與麥哲倫

哥倫布的計劃

中世紀很多有學識的歐洲人,與一些古希臘人一樣,相信地球是圓形的,而且相信海洋環繞過歐洲與非洲,向印度、中國與香料群島延伸;可是沒人能想象到中間還橫亙著南北美兩大洲。

15世紀,在葡萄牙正找尋一條繞過非洲前往印度的新水路的時候,一位熱那亞的意大利航海者想橫渡海洋朝西直行,或許能夠更快速更容易到達遠東。他便是克里斯托弗·哥倫布。他沒提議去發現美洲,因為他沒想到還有美洲的存在。他只是計劃向西展開遠洋航行前往印度群島。他用少有的膽量與耐心,長時間的辛勤勞動來做準備,還勸說其他人相信自己的觀點是對的,為他的實驗籌措費用、船舶與人員。

發現世界之旅,中世紀的文化交流方式,歐洲的遠方探險與貿易

麥哲倫遠航探險

新"印度群島"

沒有幾個探險家有比哥倫布更大的膽量與毅力。想一想,乘坐一艘只有現代遠洋輪船二百分之一大小的航船,去橫跨大西洋! 哥倫布周復一週地向西行駛。他所帶的人都喪失了信心,漸漸要開始反抗了。一個月的時間過去了,他們的眼前依舊是茫茫的大海。不會絕望的哥倫布一直在堅持他的理想,直至最後,於1492年10月12日,眺望的人發出了"陸地,陸地!"的歡呼聲,他登上岸,感謝上帝,而且宣佈這片陸地歸伊莎貝拉王后所有。 如果有人告訴他說自己發現了新大陸,他會感到很驚奇。他絕對沒想到,他所登上的只是巴哈馬群島之一,距離印度與中國還有上千英里。他相信自己發現的島就位於亞洲海岸邊東印度群島之中;他將土著稱作"印第安人"

發現世界之旅,中世紀的文化交流方式,歐洲的遠方探險與貿易

印第安人

麥哲倫

歐洲人相當緩慢地逐漸知曉了美洲並非亞洲而是一個新世界這個驚人的事實。就連在西班牙的探險家巴波亞於1513年通過了巴拿馬海峽,而且發現外面是一片廣闊的海洋之後,人們仍在夢想幾天之後便能夠將船開到中國。直至斐迪南·麥哲倫於1519年自西班牙航行,一直向西南橫渡了大西洋,經過接近南美洲南端的用自己名字命名的海峽,又跨過了廣闊的太平洋之後,這種看法才被消除。在菲律賓群島,麥哲倫被當地的土著殺死了,可是他的一艘船舶卻成功地繞過了非洲,回到了歐洲。

這是首次環世界航行,而且成為整個歷史上最偉大的航行之一。直至16世紀中期,新世界已經對歐洲實施開放,在很多方面建立了穩固的聯繫。

發現世界之旅,中世紀的文化交流方式,歐洲的遠方探險與貿易

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歐洲與世界的交往

對亞洲的影響 東亞諸國印度、中國、日本與馬來群島,居住著人口稠密、文化悠久的民族。他們擁有各自的宗教與文化,各自的學術門類與藝術高度發展。歐洲人能與他們做買賣,能夠施加影響,可是無法取代或者完全改變他們的文明。

不變的中國

歐洲人的來到,對中國的影響要比對印度的小。很久以來,中國就是一個很牢固穩定的帝國。儘管它包括不同的種族與宗教,而且被外界的入侵與內戰所幹擾,可是它卻是統一的,被一種浸透到各個部分的共同文化團結起來。蒙古人、韃靼人與其他一切種族,都是從入侵中國開始,最後因被"文明化"而結束,也就是說,他們採用了中國的風俗習慣。外國的宗教,比如佛教與伊斯蘭教在中國的發展,要依照它們對中國文化的適應程度來決定。佛教的適應能力很強,所以它發展得非常快。

發現世界之旅,中世紀的文化交流方式,歐洲的遠方探險與貿易

馬來群島

歐洲人在中國

明朝於1368年在中國崛起,遏制了歐洲商人與傳教士的活動。直至16世紀,西歐才再度與中國來往,當時的西歐沒有認真計劃去顛覆中華帝國或改變它的文明。一位葡萄牙使節於1517年來到廣州,卻被關入監獄。葡萄牙人在沿海創建貿易殖民地的計劃落空以後,便滿足於租借廣州附近的澳門島,來供葡萄牙商人使用。英國人與荷蘭人於17世紀得到了使用廣州港口的權力,還與華南進行貿易,可是他們的活動嚴格限於商業方面。

歐洲人在美洲的擴張

除了菲律賓群島與西伯利亞,歐洲擴張也對亞洲造成經濟與政治的雙重影響。而新世界的情況與亞洲完全不同。歐洲擴張對於美洲的影響,除了經濟與政治影響,還有宗教與文化上的同化。南北美大陸承繼了歐洲的真正特徵。 發現以後繼以征服 南美、中美、墨西哥與大部分西印度群島被稱作"拉丁美洲",原因是他們被歐洲的拉丁各民族佔據與改變,主要是西班牙人,還有很多葡萄牙人與少部分法國人。

發現世界之旅,中世紀的文化交流方式,歐洲的遠方探險與貿易

西印度群島

對歐洲的影響  

遠方的探險與發現對歐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首先,它們終止了它的孤立狀態,而且讓它與世界其他地方展開交往。這一切都讓生活產生了新的興趣,讓事業有了新的方向。歐洲的科學與藝術都因此受到深遠的影響與刺激。

文明的擴展 歐洲文明變得更為豐富多彩,和歐洲人對美洲、非洲與亞洲的征服與殖民地化,歐洲文明的地理區域大大擴展。 歐洲的移民 在十字軍時,就已經有小部分的歐洲移民,在發現新大陸之後便達到非常高的比例。

貿易與工業

對貿易的慾望是引發探險的主要原因之一。這些努力的成功,自然推進了工業與貿易。商業在運輸貨物的數量與種類兩方面,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歐洲人建造了更大更堅固的船舶。比較沉重與粗笨一些的貨物,比如木材、糧食與牲畜,便由水路運至較遠的地方。歐洲使用了很多新產品,比如咖啡、茶葉、蔗糖、土豆、玉蜀黍與鯨魚油等。大量的皮毛、魚類與木材自美洲海運至歐洲。歐洲生產了更多品種的製成品,運至殖民地。

發現世界之旅,中世紀的文化交流方式,歐洲的遠方探險與貿易

運輸貨物的航海船舶

結語:

歐洲因為商業的驚人發展而獲利最多的就是中等階級、城鎮的居民與資產階級。因此,中世紀的行會制度便發展成為近代的資本主義。而他們的探險則給中世紀的歐洲的國家政治建設和社會經濟的發展都帶來了深遠的影響,也推動了中世紀西方各個國家擴張領地的道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