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勞動之義、明勞動之理

懂勞動之義、明勞動之理

劉向兵

作者:劉向兵,系中國勞動關係學院黨委書記

勞動是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的根本力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勞動的系列重要論述,在繼承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勞動思想的基礎上,回應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所面臨的新使命和新課題,形成了“實幹興邦”的勞動實踐觀、“民族復興”的勞動發展觀、“崇尚勞動”的勞動價值觀、“熱愛勞動”的勞動教育觀,構築起以勞動支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實踐路徑。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貫徹落實《意見》精神,應準確把握新時代勞動教育的四個特點和四個要求:一是目標的系統性。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既不能把新時代勞動教育理解為只是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的教育,忽略對學生勞動技能水平的培養,更不能把勞動教育“窄化”為勞動技能水平培養,忽略對學生勞動態度、勞動品德、勞動價值觀的塑造。二是實施的貫通性。《意見》突出強調勞動教育要“貫通大中小學各學段”,明確各學段學生要進行一體化、貫通式培養。從小學到大學,不僅僅是學生勞動技能水平逐步提高的過程,更是學生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變化的過程。大學階段主要培養的是日後要直接走向社會的“準勞動者”,應在教育學生愛勞動、會勞動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懂勞動之義、明勞動之理,深入理解勞動作為人類本質活動的基本規律,由衷認可並懂得勞動最光榮、最崇高、最偉大、最美麗的道理。三是課程的必要性。《意見》明確要求“在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程,系統加強勞動教育”,對普通高校首次提出“明確勞動教育主要依託課程,其中本科階段不少於32學時”。新時代加強高校勞動教育,必須注重加強課程的主渠道、主陣地作用,在勞動教育課程建設上破題出新。四是推進的時代性。《意見》提出要“適應科技發展和產業變革,針對勞動新形態,注重新興技術支撐和社會服務的新變化”。勞動教育要緊跟時代步伐,靈活運用各種新技術,創新內容與手段,打造勞動教育的“金課”,大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勞動能力,增強勞動教育的互動性、即時性、趣味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