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這些“暗示”,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毀掉一個孩子,經常跟他說這三個字就夠了——“你不會”!

孩子在每一次玩耍中都是在發展、成長,在玩耍過程中體驗樂趣,體會自我。

當遇到挫折,哪怕僅僅一次摔倒也是得到鍛鍊的機會。

很可惜的是,父母往往會帶孩子離開讓他產生任何挫折的地方,而沒有教會孩子如何面對和解決問題。

當他漸漸長大,遇到困難時自然就會選擇逃避,失去了面對挑戰的勇氣,在學習上遇到難題就放棄,沒有探索的精神。

有位媽媽說,她家孩子6歲了,讓他做點什麼,都直接說不會,不做。

經過仔細詢問後,才知道,孩子以前要幫媽媽做事時,媽媽都拒絕了,還說他:你又不會!

搶著洗碗時,你不會洗啊;

努力倒水時,你不會倒;

自己試著拆裝玩具時,你又不會!


一次次的“你不會”,就真得讓孩子什麼都不會了,讓他們漸漸地失去了探索的興趣。遇到一點困難時就沒有了信心,果斷放棄,反正自己不會。

“你不會”是一種負面暗示,這種暗示的力量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

當父母不停地給孩子負面暗示,孩子心理上也就認可了父母的暗示,於是也就不斷地朝父母的暗示靠攏。

父母常怪孩子不愛學習,不愛動腦筋,常聽到的話是:

這麼簡單的題你都不會,這麼笨!


孩子內心真得就接受了這種思想,我很笨,不可能會做的,不可能考好。於是也就越來越不喜歡學習,成為一個差生。

心理研究發現,影響孩子性格最深的人是父母。

“好的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鍊,從不隨心所欲地對孩子說話。”

既然不能隨心所欲,那就先從拒絕說“我不會”開始。

父母潛移默化的負面心理暗示,會造成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種種困擾。

很多心理學雜誌都曾引用過這樣一個案例:一位母親帶著一個八九歲的男孩來看心理醫生。這位母親說:“我生這孩子的時候不太順利,醫生不僅給他吸了氧,還告訴我孩子以後可能會出現智力問題。這不,這孩子9 歲了,和別的孩子確實不太一樣。因為先天不足,他腦子太慢,學習有困難,成績一直倒數,我真擔心他會有智力低下的問題。”母親越說越激動,“我帶他去過幾家醫院,做了很多檢查,可都沒查出什麼毛病。但他腦子肯定是有問題,這是我生他的時候落下的病根。”母親一直在反覆強調。而當醫生向孩子本人詢問時,孩子竟也不假思索地說:“我腦子有問題,所以學習不好。”孩子母親又插嘴說:“每次看病我都將他腦子受過傷,影響學習的事情告訴大夫。”通過這對母子的敘述,醫生對孩子的“病情”大致已心中有數。經測定,孩子智力水平正常,根本不存在智力低下的問題。他的學習成績之所以不好,完全是母親不良心理暗示的結果。當然,母親也是接受了當年那個醫生“這孩子可能會出現智力問題”的不良暗示。這些潛移默化的負面心理暗示,造成了孩子學習和生活上的種種困擾。

近日,在網上看到了一段視頻,細思極恐。

上個世紀的美國,有個男孩經常在課堂上提出一些和課本無關的問題,讓所有教過他的老師不勝其煩。

有一天,男孩放學回家,將一個紙條交給母親,並對她說,這是老師交給他的,只有媽媽才能看。

男孩的母親將紙條打開,邊流淚邊大聲讀出來:

“您的孩子是個天才,這個學校對他來說太小了,沒有好老師可教他,建議您親自教導。”

很多年後,男孩發明了電燈,一舉成名。

他就是世界上最偉大的發明家之一 ──愛迪生

母親去世很多年後,愛迪生無意間在衣櫃裡發現了一個紙條,正是老師當年給他的那個。

他打開紙條,看到上面寫著:“你的孩子精神有缺陷,我們決定不讓他繼續就讀,他被正式退學了。”

愛迪生看後淚流滿面,他在日記中寫道:“愛迪生是一個精神有缺陷的小孩,但是他的母親把他改變成為世紀天才。”

給孩子正面評價,就是向孩子暗示Ta是一個很棒的孩子,從而增強孩子的自信心。

你的這些“暗示”,正在毀掉你的孩子

我們都不完美,請互相包涵

“你是第一次當兒子,我也是第一次當媽,都多擔待著點。”

對啊,他們都是第一次為人父母,也是邊走邊學,父母不是完美的,就像我們也不是完美的一樣。

為人父母,首先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

每一個父母都在承受著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負面情緒得不到釋放,就傳染給自己最愛的人,孩子就會遭殃。

大人們總要學會控制自己的情緒和脾氣,如果控制不了,那就遠離孩子,避免孩子成為炮灰。

告訴自己的孩子,最近心情不太好,但是跟你沒有關係。

讓我自己安靜一會就行,這樣既免於衝突,你還為孩子示範了正確的情緒處理方式,多好。

如果沒忍住說了不該說的話,那就及時彌補,第一時間跟孩子道歉,道歉沒什麼丟人的。

其次,允許孩子犯錯,每個錯誤都是孩子自我成長的機會。

就像孩子小時候學走路,一定是需要經歷摔倒的,他在摔倒爬起的過程中,才學會掌控自己身體的平衡。

第三,父母需要獨立於孩子之外的生活。

孩子是父母的羈絆但不是全部,擁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就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孩子負責。

父母給予孩子最珍貴的禮物,就是讓他們積極地看待自己。

孩子的世界是一張白紙,你給予他愛,他傳承愛,也會愛別人;你給予他恨,施加於他暴力,他也會恨別人,施加別人於暴力。

暴力教育對一個孩子來說,是毀滅性的;而語言暴力對於一個孩子的傷害,更甚。

教育的目標,首先是讓孩子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人。

弱者才使用暴力,好的家長只會給予孩子更多的愛與包容。

因為從小被愛,就是孩子一輩子的鎧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