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歸屬感 “造”出滿意度 信陽溮河區湖東街道為老舊小區“美顏”提升居民生活環境質量

(何夢琳)近日,走進溮河區湖東家屬院、市直統建樓等老舊小區,映入筆者眼簾的是平整的道路,規範有序的車位,暢通的地下汙水管網,粉刷一新的牆體,捆紮捋順帶有綠色樹葉裝飾的線路……小區環境似乎加了美顏濾鏡,顏值不斷攀升。老舊居民小區的“蝶變”,得益於近年來湖東街道老舊小區改造的深入展開。

據瞭解,街道本著“先實用後美觀”原則,針對老舊小區的一些痛點、難點和堵點,為轄區33個老舊小區量身定做,改造以基礎設施、環衛設施、清理違章及雜物為主,有重點地解決小區內停車難、雨汙水堵塞、環衛設施差、小區治安無保障等問題。目前,完成及在建的老舊小區改造牆面罩白、路面硬化均達萬餘平方米,修整排水管道400多米,還規劃了停車位。

組織保障,有序規劃。街道結合百城建設提質相關標準與要求,依據轄區實際,建立政府與居民、社會力量合理共擔改造資金的機制,大力改造老舊小區、提質背街小巷,尤其是針對33個2000年以前建成的老舊小區、40個2000年至2005年建成的老舊小區進行調查摸底,全程跟蹤監督規劃設計、造價評審、材料應用、工程進度、質量安全、資金撥付等環節,目前完成7個老舊小區改造提升工程,一方面重點完善老舊小區的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著力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切實提高轄區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

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面對“改哪裡、如何改”的問題,街道首先問需於民,問計於民,通過問卷調查以及座談會,廣泛徵集居民對老舊小區改造的意見和建議,並與部分家屬院所在的單位進行協調會商,梳理重點、確定難點,優化設計方案,做到“居民點菜、政府買單”。

物業參與,長效管理。在街道“火力全開”的改造下,部分已完成及在建的老舊小區實現了華麗轉身。在此基礎上,街道著眼長效,積極探索老舊小區的“黨建+居民+物業”管理新模式,從源頭上控制“無管控風險”,克服髒亂差“反彈”問題,對老舊小區進行改造提升。針對無人管理的居民小區,街道責成物業辦牽頭,社區全面配合,制定小區管理方案,實現“一次改造、長效管理”;不斷充分發揮黨員和熱心小區居民的模範帶頭作用,引導居民召開小區業主會議,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逐步實現小區業主對物業的共同管理。

“小區是市民的家,環境直接關係著宜居質量。老舊小區改造,‘改’的是事關群眾的切身利益,‘造’的是政府在老百姓心中的滿意度。街道依據百城建設提質要求,著力改造老舊小區,並與文明城市創建、‘三違’整治、物業管理等相結合,為轄區居民打造整潔有序、安全舒適的宜居家園。”湖東街道負責同志如是說。(信陽晚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