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法治政府建設深耕多年成效凸顯

近日,《法制日報》以《立法賦權街道防控腰桿硬 常態學法引領改革法治化北京法治政府建設深耕多年成效凸顯

為題報道本市法治政府建設工作。


北京法治政府建設深耕多年成效凸顯

編輯

《2019年北京市法治政府建設報告》(以下簡稱《報告》)近日正式發佈。自2016年來,這已經是北京發佈的第4份法治政府建設報告,在這份報告中,政府主要負責人履職情況首次納入。

“2020年是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的關鍵之年。”北京市司法局局長李富瑩說,對於首都北京來說,這份報告的出爐過程猶如對全市法治政府建設又進行了一次全方位的體檢,報告對市民關注的優化營商環境、街道體制改革、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行政執法規範與效能等問題均進行了重點解讀。

與此同時,《報告》還緊貼“實戰”,對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法治服務與保障作出部署。對此,李富瑩說:“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要求我們必須在處置重大突發事件中深入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在疫情防控工作中,北京能夠做到第一時間出臺各類規範性文件、行政執法不越紅線、社區管理有法可依,都離不開多年來北京在法治政府建設領域的不懈努力。”

北京法治政府建設深耕多年成效凸顯

編輯

依法推進疫情防控源於多年積澱

“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法治服務與保障”是《報告》對北京市2020年法治政府建設工作安排的第一部分,其中明確指出,切實把疫情防控工作作為當前最重要的工作來抓,各級行政機關要堅持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開展疫情防控。

《法制日報》記者瞭解到,就在北京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機制的同一天,《北京市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明確責任加強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預防控制工作的通知》對外發布,緊接著《關於落實“四方責任”進一步加強重點人群、場所和單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出臺,明確落實屬地責任,建立區政府、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居(村)民委員會、單位和個人等在內的防控體系,實現網格化管理。這些文件對北京依法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堅實保障。

自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來,北京市司法局規範性文件審查處處長張穎便始終忙碌在對各項規範性文件的合法性審核工作中。截至目前,她已帶領團隊對全市各委辦局提供的20多個疫情防控文件進行了合法性審核,為滿足涉疫情文件發佈時限的要求,他們一改以往只審核最終稿的慣用流程,改為同步審核,全程參與。“正是10多年的‘技術積澱’,才保證了我們在‘戰時’能夠做到全程同步,高效運轉。”張穎感慨地說。

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街鄉、社區始終是防控最前沿,對阻斷疫情擴散蔓延起了關鍵性作用。“守得住基層公共衛生安全的大門,要歸功於立法賦予了街道實權。”北京市推進依法行政工作領導小組聯絡員吳苗林說。

在《報告》對2019年北京法治政府建設的總結中,北京市落實街道鄉鎮執法主體地位,推進設立綜合執法隊伍,是重要一項。

據吳苗林介紹,從2016年出臺《關於深化街道、社區管理體制改革的意見》,到2019年北京時隔23年高規格召開全市街道工作會議,再到今年1月1日《北京市街道辦事處條例》正式實施,北京不斷關注“街道”這個城市治理的基本單元,堅持賦權下沉,明確職責清單,將“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接訴即辦”機制以法規形式固化,努力讓“看得見的管得了”。

半個多月前,東城區崇外街道綜合執法部門接到“雙樓長”反映,轄區內一公司在復工復產時違反疫情防控規定。城管執法隊隨即上門,對該公司下發責令改正通知書,同時又對臺賬記錄、員工人均辦公面積等17項復工復產的防控內容進行了專題輔導,直到隱患消除。

“新的街道辦事處條例及相關規範性文件實施後,我們對商務樓宇等‘三類場所’的檢查從過往的‘不進樓、不入戶’外圍為主,轉變為‘巡樓宇、查門店’內外結合的綜合施治管理模式。”崇外街道綜合執法隊副隊長張雷鳴告訴記者,正因為有了這樣的賦權,他們才得以在疫情期間可以名正言順地深入檢查,確保基層防疫執法檢查工作持續有效開展。

推動政府負責人發揮法治建設引領作用

在今年的《報告》中,政府主要負責人履職情況首次被納入其中。而對履職情況的考量,參與學法提升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主動出庭應訴等細化指標都是重要參考。

2019年第一季度,時任北京市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朱小芹受邀在北京市政府常務會會前講法,專題講解了公益訴訟理論和實踐相關問題。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陳吉寧在與朱小芹交流時表示,行政機關一方面要自覺接受檢察監督,促進依法行政,同時,還要用好民事公益訴訟等手段,維護好國家利益。

此後,北京市2019年的依法行政考核內容中就增加了有關公益訴訟的分值。“在各方促進下,當前行政機關接受檢察機關公益訴訟訴前檢察建議按期答覆率已達100%,並均能及時啟動整改程序。加入考核指標後,更好地促進了行政機關向檢察機關提供案件線索的積極性。”北京市人民檢察院第八檢察部主任於靜說。

《報告》顯示,2019年,北京市政府常務會先後組織了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全面依法治國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政府信息公開、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法治政府建設責任落實督察、公益訴訟制度等為主題的5次會前學法,引領推進區政府和市級行政機關會前學法常態化,發揮了“關鍵少數”以上率下的示範帶動作用。同時,北京各區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全年共組織會前學法329次,有效提升了各級領導幹部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

2019年12月4日是我國第六個國家憲法日。當天上午,法院審理了原告徐某訴相關政府機關信息公開答覆和行政複議一案,海淀區委副書記、代區長曾勁作為區政府負責人出庭應訴。庭審中,瞭解到本案原告申請信息公開實際是為了解決其勞動糾紛問題。經當庭詢問,海淀區政府表示願意為原告提供案外幫助,在法律允許範圍內協調解決原告遇到的困難,原告當庭自願撤訴,該案行政爭議得到實質性化解。

據瞭解,去年一年,北京市各級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共計1100多人次,其中16個區政府負責人出庭應訴28人次,市政府部門負責人出庭應訴48人次,行政機關負責人出庭應訴漸成常態。

此外,《報告》還顯示,北京市將區政府和市級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工作情況也已納入市政府績效考核指標體系,作為考核領導班子工作實績的重要內容,發揮考核的引領和推動作用。

刀刃向內堵住行政執法的制度漏洞

對於法治政府建設至關重要的行政執法工作,北京始終高度關注。從去年開始,北京全面推行行政執法“三項制度”,同時開展了“排查糾治執法不公隨意性執法選擇性執法專項活動”,從中發現執法受案、立案、調查取證、評估鑑定、處罰裁量等環節存在28個制度漏洞,逐一提出整改要求和建議。

“在案卷核查過程中,我們就發現,有些部門在案源管理環節,存在著投訴舉報等案源線索不入卷的情況。”北京市司法局行政執法協調監督處處長史凱告訴記者,這樣的情況使得後期監督難以掌握行政機關針對舉報線索的調查是否全面,相當於在制度上為執法人員選擇性過濾案源、選擇性履行職責提供了空間。隨即,北京市司法局提出應將案件來源納入案卷並作為立案審批材料的執法監督意見,同時督促相關單位在執法流程管理中嚴格執行。

除了不斷填補制度漏洞,北京市司法局還在2019年對執法一線提出的100多個執法程序和法律適用問題進行協調指導。

“以拆除跨國有和集體土地違法建設的指定管轄為例,一些違法建築用地一部分在國有土地上、一部分在集體土地上,如何處理?”史凱說,按照城鄉規劃法和本市城鄉規劃條例,國有土地上的違法建設由城管部門查處,集體土地上的違法建設由鄉鎮人民政府查處,如果違法建築同時佔用兩種不同性質的土地,就會產生執法管轄爭議。“對此我們按照行政處罰法的規定,對此類案件提出報區政府指定管轄的指導意見,通過區政府依法指定管轄,這類執法管轄爭議得到了很好解決”。

記者瞭解到,近年來,北京市已逐步建立起法治政府建設年度情況和依法行政專項工作數據監測的“雙報告”制度,區政府重大行政決策案例評審和法治政府建設示範項目創建評審的“雙評審”制度,依法行政社會公眾評價調查和重大行政決策個案公眾評價調查的“雙調查”制度等。

“我們不斷完善制度建設的目的就是要切實把制度機制轉化為治理效能,從而為推動首都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法治保障。”李富瑩說。

內容轉自《法制日報》記者 徐偉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