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氣量是不是有點小?“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是什麼意思?

戀想家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通過學習擁有了偉大的思想。

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偉大的思想感召一群偉大的靈魂,共同奮鬥,創建了聖王的功業,惠澤天下蒼生。

然後: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講什麼?

一.人

人,天地之性最貴者也。

人者,天地之德,陰陽之交,鬼神之會,五行之秀氣也。

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食味,別聲,被色,而生者也。

平衡獨立而完整,謂之人。人是自然的頂峰。

二.不

不的甲骨文,畫成精神散亂,敗壞,故為否定。

三.知

知的甲骨文,畫成矢口示,表示對太陽系運行狀態及其規律的表達和認知,擴展為對宇宙生命運動變化規律的認識,屬於智。

四.慍

神識累積,達至完整,曰昷。

藏識於心,曰慍。

神識廣大無邊,而心識有其邊界。心的空境若不能藏神,表現出來就是煩悶,羞怒。

心所以慍,是心量不夠,智慧不達,無知的緣故。

若能保持開放的心胸,適應變化,擴充心量,則不慍。

五.君

君者,獨立守神的狀態。

六.子

子者,藏種,虛化神也。

君子者,守神而藏其種,以待其時。

君子意謂著永生和自由,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七.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擁有了偉大的思想,建立了聖王的功業,儘管如此,面對無垠的宇宙,變化的世界,還是渺小如微塵,總有無知和能力不達的地方,怎麼辦?

此時若能坦然承認自身的渺小和無知,心不執著於舊念,而是順乎自然的變化而變化,始終保持開放的心胸,以謙卑的態度,重新學習,獨立守神,以保持傳承,這才是通往永生和自由的君子之道!

八.學而綜述

1.【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通過學習擁有了偉大的思想。

2.【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偉大的思想感召一群偉大的靈魂,共同奮鬥,創建了聖王的功業,惠澤天下蒼生。

3.【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儘管有了偉大的思想,創建了聖王的功業,面對浩瀚的宇宙,坦承自己的渺小和無知,始終保

持謙卑的態度,學習,學習,再學習,奔向自由和永恆。

《論語》是儒者的立德,立功,立言之作,其意在不朽。





玫瑰家途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如果孔子做到了,恰恰就說明他君子端方,氣量寬宏。其實很好理解:即便別人不明白、不聰慧、不瞭解,你也不會因此生氣、怨恨,這不正是君子的品德修養嗎?

“知”是知識、智慧、明事理之意,“慍”是含怒、怨恨、生氣之意,孔子的大意是:不因為他人的學識淺薄而輕易生氣嘲笑,是古來君子聖人才能做到的。如果這樣的行為都不算氣量大度有涵養,那怎麼樣才算呢?

我們來看看如今社會里芸芸大眾的氣量平均值:

面對孩子不聰慧,父母師長的氣量

九年義務教育,青少年們一視同仁,從踏進小學開始,在同等的教育之下會出現“學霸”、“學渣”、“一般學生”三種普遍類型。師長會經常偏愛學霸委以重任,然後成為家長口中“別人家的孩子”,一般學生當然就默默無聞了。

班主任可能會因為學渣成績不好而叫家長,甚至可能因為重複教導仍然不開竅而氣急敗壞,大失所望。家長或許不懂得教育,但看得懂成績單,因為自己孩子成績單失了臉面破口大罵也是有的。

這就是一般師長和父母的氣量,我們可以理解為望子成龍的苦心,卻不能說他們氣量寬大。因為“學渣”並非無可救藥,尤其是在少年時期可塑性強,很多學生只是因為沒有找到自己感興趣的內容,亦或是被學業以外的事物所吸引罷了。

而孔子被尊為“萬世師表”,提倡“有教無類”,弟子三千,有七十二賢者,史書上從未有記載他因為別人不聰慧而生氣,如此看來孔聖人已經做到了君子寬宏大度的表率!他提倡因材施教、啟發式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溫故而知新,通過舉一反三引導學生主動學習探索,不貶低不排斥。

面對小菜鳥的不知道,上司同事的氣量

剛入職的小菜鳥們什麼都不懂,可能需要老員工帶領一段時間,久久都不開竅的話免不了被嘲笑,大部分人也許不再搭理你,甚至背後說閒話,嘲笑吐槽等等,一般人也就這種氣量,夠不到君子十分之一的高度。

職場裡的小老闆、大老闆、中層管理之類的人物,當他們往下派發任務,底層員工做不好或者尚不熟悉如何操作時,有幾個人能夠控制住自己的脾氣面帶微笑地用心指導。答案是沒有,犯錯的次數多了,你也就被炒了,而且隨時隨地都可能要忍受老闆的暴脾氣,畢竟是衣食父母。

所以問問自己,工作中見過多少人一直如沐春風,從不因為別人的愚蠢而生氣憤怒!

面對家人、朋友、陌生人的不明白,你的氣量

母親幾十年如一日地對你嘮叨著家庭瑣事,要你照顧好自己,你卻因為她不理解你已經長大,有了獨立自主的思想而惡言耳語,大呼小叫;

你的孩子丟三落四,怎麼說都不漲記性,你會生氣懊惱;

好朋友不小心忘記了你的喜好,做錯了一件小事,你會不會因為覺得他/她不瞭解你而生氣?

第一次見面的陌生人,因為不清楚你喜歡喝茶,而請你去喝了咖啡,即使面上不表現出來,你的心中會否有不適呢?

寫在最後

顯而易見,我們都是俗世中的芸芸眾生,多數人只能做到儘量寬宏大度,豁達包容,“人不知而不慍”實在難以企及!人生一世,或多或少會因為他人影響自己的情緒和脾氣,學會控制調節,才不會被那些名為憤怒、生氣的情緒牽著鼻子走。

論語“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說白了就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簡略版,針對“不知”而言。因為別人的不明智,不聰明,能夠真正做到淡然以對的能有幾人呢!除非事不關己,所以己不勞心。你敢誇口做到嗎?



晴空莽莽


你這實在太冤枉孔老夫子了!孔子氣量不但不小,反而是很大!

是你曲解了這句話的意思。人不知,是指人不理解、不明白自己,誤會自己。“慍”是心裡不平衡,心裡有怨言,還沒發作出來,但是已經掛在臉上了。


“不慍”就是被人誤解了,冤枉了,心裡沒有一點怨言,沒有一點生氣,更別說掛在臉上了。

試問,有幾個人能做到被人冤枉還能泰然自若,不動聲色,心裡還沒有怨言?現在人別說被誤解、被冤枉了,就是說幾句不中聽的話,那都能跟你火冒三丈,蹬鼻子上臉了。

如果說孔子這樣的人,你還覺得氣量小,那這個世界上,真的找不出氣量大的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