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封制和郡縣制孰優孰劣,糾結了幾千年,答案不是那麼簡單

之前我們講了,周朝享國祚近八百年,這是中國歷史上絕無僅有的,但是同時,東周開始,周王室衰落,名存實亡,這應該也不是封建統治者想要的結果,只能說是無奈。秦朝統一華夏,摒棄了分封制,建立郡縣制度,書同文車同軌,建馳道,權力高度集中,但是結果卻是二世而亡。項羽擊敗秦國,建立西楚,號稱西楚霸王,分封十八路諸侯,結果4年時間就被劉邦推翻,劉邦建立漢朝之初也是分封功臣,隨後將主要諸侯一一誅殺,並立子侄兄弟為同姓王,以為分封同姓宗族就可以避免重蹈項羽覆轍,可沒料到,到了他的孫子輩的漢景帝時,就發生了七王之亂。

分封制和郡縣制孰優孰劣,糾結了幾千年,答案不是那麼簡單

在中國,分封制頻頻出現在歷史長河中,漢朝之後又有晉朝,甚至在1000多年後的明朝,朱元璋還進行了分封,最終靖難之役,他的第四個兒子朱棣攻殺明惠帝朱允文,成為了新的統治者。為什麼分封制看上去會引起那麼多的權力鬥爭,但是仍然有皇帝採用這種方式呢,是分封制有其獨有的優勢嗎?其實每個歷史時代都有其特定的客觀情況,包括經濟的發達程度、皇帝的出身、百姓的思想、當時的政治格局,所以並不是說分封制是一個比郡縣制更好的政治制度,也不是說這些採用分封制的皇帝都不夠聰明,而是有其歷史原因的。我們後面會分幾篇文章來講述一下,歷史上的分封制和郡縣制。

分封制和郡縣制孰優孰劣,糾結了幾千年,答案不是那麼簡單

分封制起源悠久,商代就有此制度產生並有歷史記載,而真正成為一種完整的政治制度是在西周。在夏朝,整個社會生產力有限,更多是以部落聯盟的形式存在,雖然可能有一些宗族被分封,但是作用僅是共同保衛夏朝王室,王室實際控制地區加上分封的宗族構成了夏朝實際控制的領土面積,但是這個領土面積並不廣大,夏朝周邊是被其擊敗並臣服的部落(請注意是臣服,而不是被夏征服)。商朝的建立者成湯就是臣服於夏朝的一個方國的首領,他相當於推翻了夏王室的部落聯盟首領的地位,雖然商朝國力上強於夏朝,但是即使到了商末仍然維持了夏朝的基本格局。

分封制和郡縣制孰優孰劣,糾結了幾千年,答案不是那麼簡單

周朝建立,總結了前朝的經驗,認為需要擴大周王室的影響力和控制力,但是面對曾經幫助過周王室擊敗商紂王的各個部落又不能直接打擊,因此較為成熟的分封制就應運而生。周朝將參加伐紂的部落以及自己的同姓宗族分封在廣袤的土地上,多達上百個,將自己的宗族勢力進一步擴大,穿插在異姓諸侯之間,起到防備的作用。另外,當時中國還是地廣人稀,城市之間有大片的土地沒有人居住,同時國家周邊還有眾多少數民族以及被視為蠻夷的部落,周王室將有些諸侯國分封在一些周朝沒有實際控制的地區,給他們周王室軍隊和整個部落聯盟的支持,來擴疆拓土,這樣做一方面解決了不因為分封影響原各個部落的利益,同時又壯大了周朝的控制疆域。

分封制和郡縣制孰優孰劣,糾結了幾千年,答案不是那麼簡單

夏朝鼎

也許有人會提出,那漢朝初年的時候,劉備立了這麼多異姓諸侯,不也是因為不能得罪這些幫助他打天下的諸侯,最後還不是在幾十年後逐漸以郡縣制為主了,為什麼周朝做不到呢,為什麼不能通過同姓諸侯逐步去消滅異姓諸侯,然後再逐步加強中央集權呢?周朝建立時,整個社會的生產力還不高,對於廣袤的國土,還沒有辦法做到政令能夠及時傳達,控制力不高是時代的產物,可以看看秦始皇建立郡縣制,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車同軌,建馳道,通過交通能力的提高,就彷彿把帝國縮小了,提省對帝國的統治力。另外,面對夏商以來上千年的政治制度的延續,周朝的改革已經是大刀闊斧了,非常不容易。同時,周朝還用嚴格的禮樂制度來控制諸侯和百姓的意識形態,不同身份的人有完全符合自己的一套行為規則,不可逾越,來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

分封制和郡縣制孰優孰劣,糾結了幾千年,答案不是那麼簡單

西周的兩百七十多年時間,這個制度一直穩定保持著,讓王朝持續發展,但是隨著西周最後一代周王被一個諸侯國——申國聯合蠻族犬戎的攻擊,導致了周王室實力和尊嚴都大大受損。另外,原先的宗族諸侯國曆經幾百年,和王室的關係已經不像初期那麼緊密,自己的野心在王室衰微後愈加凸顯,同時這些諸侯國內部的士大夫階層逐漸壯大,儼然成了諸侯國中的諸侯國,士大夫階層需要功勳來為自己的家族爭取利益,這些功勳很大程度上需要對外戰爭來取得,諸侯國之間的互相攻伐變得頻繁而激烈,歷時500年的春秋戰國時代拉開帷幕。

所以分封制也需要看中央政府的實力如何,同時也要看諸侯國的能力,一旦天平傾向於諸侯國,那就會造成叛亂,這和人性有關,我弱小於你,被你管理很正常,但是我強大於你,那我臣服於你只能是我本身沒有野心且感恩你之前給予的恩賜,能做到這一點的人少之又少,更何況我可能感恩於你,但是我的子孫就不一定了。東周開始之所以出現禮崩樂壞的局面,不是大家不遵守制度了,而是大家想要自己來創建新的秩序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