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朝文武都勸劉邦定都洛陽,這兩個少數派憑什麼能說服他遷都長安

滿朝文武都勸劉邦定都洛陽,這兩個少數派憑什麼能說服他遷都長安

滿朝文武都勸劉邦定都洛陽,這兩個少數派憑什麼能說服他遷都長安

本期話題

西漢剛剛建國的時候,劉邦原本傾向於在洛陽建都,而他手下的文臣武將多生長在崤函以東,也都贊成劉邦的想法。

可是這兩位朝中的少數派大臣卻極力反對,並最終說服了劉邦遷都長安?究竟他們和劉邦說了什麼,劉邦又為何要改變初衷呢?


滿朝文武都勸劉邦定都洛陽,這兩個少數派憑什麼能說服他遷都長安


無論戍卒婁敬從前的真實身份究竟是什麼,有一點是可以斷定的:當他在虞將軍的引薦下走進洛陽南宮,只一席話便打破了劉邦對天下格局的固有認識


婁敬面聖,劈頭就問劉邦:“陛下建都洛陽,難道是要建立一個西周式的國家嗎?數百年前,西周伐紂滅商,革故鼎新。為了鞏固和拓展新生的王朝,周公主持營建了規模宏大的新都洛邑,並以此為中心,使周朝的勢力通過各個封藩向東、北、南三面輻射開去。


從地圖上看,齊、魯、晉、衛等諸侯就像眾星捧月般對京畿洛邑形成嚴密的環形拱衛,直到公元前256年秦王嬴政興兵攻滅東周,這一維繫姬周命脈的分封格局才算壽終正寢。而到此時,通算兩週,周公遺法已經讓周朝的國祚延續了至少8個世紀之久。


滿朝文武都勸劉邦定都洛陽,這兩個少數派憑什麼能說服他遷都長安


新生乍起的劉漢政權能否比隆於姬周呢?至少,在婁敬與劉邦晤面之初,劉邦是有這份心氣兒的。因為面對婁敬的提問,高祖皇帝只乾脆地回答了一個字:“然!”


這不僅是劉邦自信的表現,同時也意味著效法周公,建立一個以洛陽為中心的分封制帝國,這個既定方案在劉邦那兒並不具有進一步討論乃至修改的餘地。劉邦的信心是其來有自的。因為從漢元年(公元前206年)舉義兵、誅項羽以來,身邊的文武大臣中就不斷有人稱讚這位領袖以西周分封制為榜樣的做法。


韓信這樣說:


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中略)今大王誠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誅!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


——《史記·淮陰侯列傳》


陳平也這樣說:


項王為人,恭敬愛人,士之廉節好禮者多歸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禮,士廉節者不來;然大王能饒人以爵邑,士之頑鈍嗜利無恥者亦多歸漢。誠各去其兩短,襲其兩長,天下指麾則定矣。


——《史記·陳丞相世家》


王陵還是這樣說:


高祖置酒雒陽南宮。高祖曰:“列侯諸將無敢隱朕,皆言其情。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對曰:“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


——《史記·高祖本紀》


滿朝文武都勸劉邦定都洛陽,這兩個少數派憑什麼能說服他遷都長安


這些文武大臣與劉邦的關係或親或疏,或遠或近,但他們卻異口同聲地將劉邦的成功歸因於他能行分封,能法周政,並一致希望皇帝今後繼續沿用這套成功經驗,定都洛陽,與諸侯們共享太平。三人成虎,朝堂裡的呼聲是如此之強烈,由不得劉邦不信。


滿朝文武都勸劉邦定都洛陽,這兩個少數派憑什麼能說服他遷都長安


也正惟其如此,婁敬的獨持異議才顯得分外刺耳。婁敬明白無誤地告訴劉邦,想要複製西周建國的成功經驗——絕無可能:


“今陛下起豐沛,收卒三千人,以之徑往而卷蜀漢,定三秦,與項羽戰滎陽,爭成皋之口,大戰七十,小戰四十,使天下之民肝腦塗地,父子暴骨中野,不可勝數。哭泣之聲未絕,傷痍者未起,而欲比隆於成、康之時,臣竊以為不侔也。”


——《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


大漢帝國為什麼不能複製西周的成功婁敬的解釋是,周務欲以德致人,而漢務欲以力致人。譯做當代的流行語言來講,西周王朝經營天下靠的是軟實力,而劉邦征服天下靠的是硬實力,其道不同


在今天,稍有政治常識的人都知道軟實力的發揮必須以硬實力為基礎。西漢建國之初,高祖劉邦奄有15郡,而韓信、彭越、英布等藩王的封國,實力再強也不過兼領二三郡而已。強幹弱枝、居重馭輕的態勢一目瞭然。


回望八百年前的西周,武王和周公對各地封藩的駕馭能力未必比劉邦更強,為什麼他們就能偃武右文,而婁敬卻斷言劉邦做不到呢?


這個問題恐怕劉邦自己也想不明白。所以他將婁敬的意見付與群臣討論。許多大臣,尤其是那些生長在山東六國故地上的大臣紛紛勸說劉邦不要被婁敬的邪說迷惑了,應該堅持定見,都於洛陽。但劉邦並未著急表態。因為喧譁的朝堂裡,還有一位至關重要的大臣沒發言,他就是張良


滿朝文武都勸劉邦定都洛陽,這兩個少數派憑什麼能說服他遷都長安


三年前,劉邦率領五路諸侯、五十六萬大軍與項羽戰於彭城,鎩羽而歸。在大敗逃亡的路上,劉邦第一次提出了要以分封制籠絡諸侯、共擊項羽的戰略構想。張良當即獻策,若以大漢的關東領土封與黥布、彭越和韓信三人,大事必成。從那時起,張良就是西漢分封的設計師。現在婁敬提議分封格局必須做出調整,張良會怎麼看?張良說:


“雒陽雖有此固,其中小,不過數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敵,此非用武之國也。夫關中左淆函,右隴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饒,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守,獨以一面東制諸侯。諸侯安定,河渭漕輓天下,西給京師;諸侯有變,順流而下,足以委輸。此所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也,劉敬說是也。”


——《史記·留侯世家》


滿朝文武都勸劉邦定都洛陽,這兩個少數派憑什麼能說服他遷都長安


是否要由洛陽遷都關中,調整分封格局,取決於西漢王朝的政治前景是生戰生亂還是國泰民安。在這個問題上,張良的預判乍一看稜模兩可,他給出了“諸侯安定”與“諸侯有變”兩種假設。然而,在這兩種假設當中,張良其實也有自己的傾向性:洛陽非用武之地,關中有山河之險。從軍事的眼光來看,關中是更適合的建都之所。


張良的這番表態等於變相地承認了他幫劉邦設計的分封格局並不能確保西漢帝國的長治久安。放眼將來,劉邦的當務之急不是端坐在洛陽宮裡,憧憬著像周天子那樣柔遠能邇,萬方來朝;而應該放棄幻想,準備打仗!曾經,劉邦靠分封制打敗了項羽,終結了楚漢戰爭。可現在婁敬和張良卻異口同聲地告訴劉邦,分封制會引發新的戰爭。


從前的良藥變成了現在的毒藥,西漢分封的癥結究竟又在哪裡呢


參考文獻:

瀧川資言《史記會注考證》。

本文系晉公子原創。已簽約維權騎士,對原創版權進行保護,侵權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授權。

歡迎分享轉發,您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

— THE END —

文字|晉公子

排版|奶油小肚肚

圖片|網絡

滿朝文武都勸劉邦定都洛陽,這兩個少數派憑什麼能說服他遷都長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