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憂慮!美日鼓動企業全部撤離中國,所有費用政府買單!真相到底是什麼?中方仍在執行中美經貿協議

週末,兩則消息刷爆朋友圈,引發全網憂慮!

一是據路透社等媒體報道,當地時間4月9日,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提到,一種可能吸引美國企業從中國迴流的政策是,將回流支出100%直接費用化(immediate expensing)。按照他的解釋,這樣就“等於我們為美國企業從中國搬回美國的成本埋單”。

另一則消息則是,據彭博社報道稱,為應對新冠疫情對於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日本經濟產業省推出了總額高達10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7萬億元)的一項抗疫經濟救助計劃。其中“改革供應鏈”項目專門列出了24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8億元),用於資助日本製造商將產線撤出中國,以實現生產基地的多元化,避免供應鏈過於依賴中國。

全網憂慮!美日鼓動企業全部撤離中國,所有費用政府買單!真相到底是什麼?中方仍在執行中美經貿協議

一時間,投資者開始擔心,而且有些恐慌。部分投資者甚至認為,可怕的戰爭將至。那麼真相究竟是什麼?其實,從彭博社發佈這條消息的日期來看,至少應該是本週三。雖然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球化趨勢逆轉似乎難以避免,但在未來一兩年時間內,出現大面積、熱對抗的可能性並不太高。反而,人們往往因為一條消息,而忽略了其它一些重要信號,甚至將一些信息過度解讀為負面。

美日大撤離真相是啥?

當地時間4月9日,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拉里·庫德洛(Larry Kudlow)提到,一種可能吸引美國企業從中國迴流的政策是,將回流支出100%直接費用化(immediate expensing)。“說到讓企業迴流的政策,我們可以有很多種方法,”庫德洛當天對福克斯商業頻道表示,”可以將回流支出100%直接費用化。廠房、設備、知識產權結構、裝修等。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將所有相關支出100%直接費用化,實際上等於我們為美國企業從中國搬回美國的成本埋單。”


全網憂慮!美日鼓動企業全部撤離中國,所有費用政府買單!真相到底是什麼?中方仍在執行中美經貿協議


上週中段一則彭博社報道的消息也在週末發酵。日本經濟產業省推出了總額高達108萬億日元,其中約有22億美元集中於鼓勵提高日本本土的生產製造能力,並且試圖將具有製造生產能力的產業從中國遷出,回到本土或者遷至東南亞發展,這也是為了避免過於依賴中國的產品供應。


全網憂慮!美日鼓動企業全部撤離中國,所有費用政府買單!真相到底是什麼?中方仍在執行中美經貿協議

上述兩則消息週末一度刷屏,一些高淨值的投資者甚至認為有發生戰爭的風險。那麼事實是否如此?從庫德洛的原話來看,他的表述是“Would pay”,這在語法上是虛擬語態,也說明是他個人的看法,而且決定權還在於企業,並非強制要求。而且,從程序上來看,要支出這筆錢,需要國會同意。當然,這種建議需要重視,因為他代表了一種聲音,而且是比較強大的那種。

從日本的那則消息來看,雖是政府行為,但也非強制,而且決定權也在企業自身,而不會強制企業改變其供應鏈,新聞中的表述是“ While no company will be forced to alter its supply chains”。

隨後,“邢予青東京漫談”表示,從日本政府公佈的“新型Coronavirus傳染病緊急經濟對策”原文來看,文件中並未提到“中國”二字。文件的30-31頁是關於日本企業供應鏈改革的部分,主要是支持日本企業把產能搬回國內,或者是向東盟國家分散,但是並沒有具體指明從中國撤離。文件表示,新型Coronavirus傳染病大面積傳播的影響,凸顯日本在口罩等醫用品供應鏈的脆弱。為了支持產業鏈迴歸日本國內或者實現區域多元化,日本政府將對企業供應鏈重組進行援助。

在過去數年當中,並非沒有產業轉移出去,但效果如何,相信大家心裡也有一本賬。在商言商,資本最為看重的還是市場利益、營商環境和勞動力要素的整體質量。

中方仍在執行中美經貿協議

勿庸置疑的是,疫情會給全球產業鏈格局帶來部分衝擊。《費加羅報》 3月31日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在考察位於曼恩-盧瓦爾省(Maine-et-Loire)聖巴爾泰勒米當茹(Saint-Barthélemy-d'Anjou)的一家口罩生產中小企業 Kolmi-Hopen時指出:“而今我們的首要任務是要在法國生產更多的產品。”他意在保證法國到今年年底生產口罩時具有“完全獨立”的地位,不像如今要依靠他國,例如中國。市場應該對全球化逆轉的趨勢有明確預期,但也無須過多擔心,更不必過度解讀。國際摩擦必然會增多,但至少在未來一兩年時間內,發生全面性、熱對抗的可能性並不大。

全網憂慮!美日鼓動企業全部撤離中國,所有費用政府買單!真相到底是什麼?中方仍在執行中美經貿協議

美國前財長、哈佛前校長勞倫斯•薩默斯本週末表示,目前,在社會觀念上,自由主義衰退,強政府成為共識;民族主義興起、逆全球化,類似大蕭條時期。日美撤回企業是不信任的表現,但類似疫情來臨囤積食品的行為,而不是衝突或戰爭,熱戰概率為0。

不過,據中新社消息,中國駐美大使崔天凱日前表示,中方仍在執行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內容。儘管過去數週面臨新冠疫情的嚴峻局面,“大家還是在努力落實第一階段協議”,“相信我們能繼續落實”。崔天凱說,中方仍在執行協議內容。比如說,仍在從美國採購一些農產品,正在取消外國公司進入中國金融市場面臨的一些限制。他同時希望兩國經濟團隊能坐到一起,或召開視頻會議,很好地評估不斷變化的形勢,並協調應對。

其實,從歷史中也可以管窺一斑。1918年西班牙大流感爆發之後,直接導致了一戰結束。而在疫情流行的當下,發生戰爭的條件也並不存在。據央視新聞,4月11日,美國海軍發表聲明稱,美國“西奧多·羅斯福”號航母已有550名船員確診感染新冠肺炎。聲明表示,航母上92%的船員已接受病毒檢測,其中550人呈陽性,3673人呈陰性。目前有3696名船員已上岸。

此外,由於現代武器的殺傷力已經遠非100年以前可以比擬,大國之間發生戰爭的概率因此大大降低。而從時間上來看,即使要發生對抗,那也要等到疫情結束之後。從週末吉利德公司的表態來看,瑞德西韋成為特效藥的可能性越來越低。這意味著,未來一兩年內,全球可能面臨著既無特效藥,又無疫苗的情況。即使疫苗出現,生產、接種也需要大量時間。

新京報:對所謂“外資撤離中國論”不必恐慌

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完善的產業鏈條以及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讓中國成為全球資本最為青睞的投資場所,外資沒理由撤離。

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對世界各國社會和經濟都造成了不小的衝擊。在此背景下,有關“外資撤離中國”的一些說法近日在國內輿論場引發關注。

揆諸輿論場,有關“外資撤離中國”的擔憂主要基於以下新聞:美國白宮經濟顧問拉里·庫德洛提出一項吸引美國企業撤出中國、迴流美國的建議。他提到,一種可能吸引美國企業從中國迴流的政策是,將回流支出100%直接費用化,為美企撤離中國的費用買單,以鼓勵他們儘快迴流美國。

全網憂慮!美日鼓動企業全部撤離中國,所有費用政府買單!真相到底是什麼?中方仍在執行中美經貿協議

另外根據日本經濟產業省公佈的政策細節,該國計劃拿出“改革供應鏈”所需費用中的22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43億元)用於資助日本企業將生產線轉移回日本本土,235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5億元)用於資助日本公司將生產轉移到其他國家以實現生產基地多元化。

一時間,關於外資是否會撤離中國的話題,引發一些人的擔憂。但這大可不必。

首先應該看到,部分外資撤離中國的案例一直就存在,企業有去有留,是正常現象。當一些外資撤離中國時,同時還有其他企業“走進來”。

從以往經驗來看,所謂“外資撤出中國”之類的說法,本身信息就虛虛實實,真假難辨。這次也不例外。比如在日本政府的相關文件中,相關表述為,“企業把對一個國家依賴度較高的零部件和原材料產能搬回日本,政府將給予補貼。”其中,並沒有提到“撤離中國”之類的措辭。一些人是過度解讀了。

就中國的情況來看,擔心“外資撤離中國”,更是不符合事實。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資接收國之一,隨著中國技術水平與製造業的升級,中國的人才與市場空間還在繼續增大。特斯拉等世界知名企業在中國建廠,就是明證。

儘管,這次疫情對我國引進外資產生了一定影響,不少投資項目被迫推遲,但一方面應該看到,這是全球範圍內的影響,受疫情波及的不止中國,疫情必然導致全球價值鏈的重塑。

另一方面,穩外資一直是我國一段時期以來穩增長的重要舉措之一,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後,中國政府及時推出了大規模的穩外資穩外貿的一系列政策,包括推動外資企業復工復產、推動穩外資政策落實、持續優化外商投資環境等多個重點方面內容,成為穩定外商投資的“定海神針”。這些穩外資的政策“組合拳”,效應正在顯現。

況且,就眼下看,我國產業鏈已經基本恢復,這也有助於增強外資的信心。中國美國商會的一項調查報告顯示,55%的受訪企業認為,目前判斷疫情對3-5年企業經營戰略的影響還為時過早;34%的企業認為不會有影響;63%的受訪企業有意在2020年擴大在華投資。調查證明,外資非但不會撤離中國,還會擴大在中國投資。

實際上,從資本的本質來看,資本總是往容易獲利的方向流動,外在強制性因素難以撼動資本邏輯。不論是對美國、日本,還是其他國家來說,中國龐大的市場規模,完善的產業鏈條,特別是營商環境的持續改善,都有著持久的吸引力。外資沒有理由撤離。

所以,綜合來看,對所謂“外資撤離中國論”,沒有必要恐慌,我們只要保持戰略定力,進一步完善營商環境,不斷鞏固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對外資的吸引力就會不斷提高,外資投資中國,只會加強,不會削弱。

7大事件釋放哪些信號

美日大撤離的消息的確刺激了人心,影響著預期。但這類事件的影響在於遠期,近期影響資本市場的事更值得重視。

首先,OPEC+談判歷經波折,終於達成歷史性協議,將減產970萬桶/日,略低於最初計劃的1000萬桶規模。OPEC+還希望20國集團(G-20)產油國另外減產500萬桶/日,但G-20能源部長會議公報對減產隻字未提,僅表示將採取措施確保市場穩定。原油的事若能解決,全球資本市場就多了一個穩壓器。

其次,美聯儲進入“戰時狀態”,可能還會做更多。美聯儲主席鮑威爾表示,將使用一切力量,直到美國經濟恢復到正常狀態。Evercore ISI全球政策和中央銀行戰略負責人克里希納·古哈(Krishna Guha)表示,美聯儲週四宣佈的舉措令人震驚,在金融市場和中小型企業貸款中廣泛地擴展了支持。美聯儲這是“戰時”對信貸政策的承諾程度。全球的流動性會因此得到支撐。

全網憂慮!美日鼓動企業全部撤離中國,所有費用政府買單!真相到底是什麼?中方仍在執行中美經貿協議

第三,4月7日,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召開第二十五次會議,指出發揮好資本市場的樞紐作用,不斷強化基礎性制度建設,堅決打擊各種造假和欺詐行為,放鬆和取消不適應發展需要的管制,提升市場活躍度。但二級市場對此信號的反應並不強烈。事實上,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信號。

第四,中國人民銀行4月10日公佈一季度金融數據。央行相關部門負責人表示,3月廣義貨幣(M2)增速上升較多,主要是在對沖疫情不利影響的多種政策工具引導下,商業銀行信貸投放較多。當前情況下,應允許宏觀槓桿率有階段性的上升。在槓桿率上升階段,市場很少出現過熊市。

第五,在產業政策方面,汽車行業得到了明顯的政策支持。其中,新能源汽車購置補貼政策延長2年,充電樁也迎來利好。適當延長汽車生產企業的過渡期、適當延長國V庫存車的銷售期。這意味政策首先傾向了“行”。此外,房地產政策也有一些優化的跡象,比如上海提出支持房企融資,青島等也有一些利好政策。這說明政策上已經開始發力。

第六,中概股遭遇獵殺,在瑞幸咖啡遭遇黑天鵝之後,愛奇藝、好未來、萬國數據等也遭遇做空。其實,本輪中概股被做空有三個原因:一是中概股在美股暴跌的過程當中表現相對抗跌,很多個股的跌幅要比美國本地股小;二是在歷史上,當出現全球性危機時,中概股往往成為空頭獵殺的對象,比如歐債危機時,中概股也曾遭遇獵殺;三是制度因素,很多中概股在國內並不具備上市資格,但在國際大行的包裝之下,能夠去納斯達克上市,也為做空埋下了伏筆。部分中概股有其自身的弱點,但也僅限於部分,而非整體。從影響來看,對於中國資產的影響邊際上應該也是遞減的。

第七,巴菲特割肉刷屏,但這可能並不代表股神失敗,也不代表股神繼續看空後市。據沃倫·巴菲特旗下公司伯克希爾·哈撒韋4月9日向美國證監會提交信息披露報告,4月7日、4月8日伯克希爾·哈撒韋以35.3至35.8美元每股的價格,合計減持86.91萬股紐約梅隆銀行股票,按照均價計,合計減持股票價值約3090萬美元。早前,老巴還割掉了達美航空。事實上,這也並非老巴第一次“犯錯”,在Energy Future、Dexter Shoe Inc等投資上,他都有過不小的損失。但從整體來看,近20年時間,巴菲特的收益率只有兩年為負,分別是2008年和2001年。數據顯示,巴菲特掌控的伯克希爾哈撒韋在2019年底擁有現金1280億美元。此外,今年還發了兩次債準備抄底。因此,不用擔心巴菲特割肉一事。

來源:券商中國、新京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