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神宗清算張居正,是不是他權勢足以威脅到皇帝了?

勞倫斯602


張居正是我在明史中少有的佩服之人。當初看到他的下場我唏噓不已。

張居正確實可以威脅到明神宗。但我不認為他會威脅明神宗。張居正當首輔時,明神宗還是個孩子。當時太后不強於政治,如果張居正不掌握權利,明廷就要亂了。何況李太后也希望張居正掌握權利。

我認為明神宗清算張居正有以下原因

1 在張居正掌權時期,張居正的名聲遠高於皇帝。他把皇帝當做孩子來教育,讓正處於青春期的皇帝起了逆反之心。

2 張居正得罪了太多人。他的改革給明王朝帶來了生機。一條鞭法和考成法,非常著名。一條鞭法就是把田賦、徭役及其他雜徵總為一條,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大大簡化了徵收手續。考成法通過‘月考,歲籍’促使官員言行如一,提高了政府的辦事效率,即使在今天,也有借鑑意義。張居正的改革雖然有用,但也給他帶來了弊端,得罪了一批權貴。後來的奪情事件,更要了他半條命。(奪情是他父親去世後,按照禮儀他要回去守喪三年) 當時正處於改革的關鍵時刻,三年以後,改革早就完了,更何況李太后和皇帝也需要他來處理朝政。他留下了,帶來了一堆惡果。無數人到他家裡逼迫他,連他的學生都批評他。即使混蛋如嚴嵩,也沒有學生批評。

3 明朝的一大特色。明朝中期以後,從夏言,嚴嵩,高拱,這些首輔的出路並不太好。他們都是經歷了無數爭鬥才上位,又因為爭鬥下位。

張居正確實有資格威脅到明神宗,但我認為他無心威脅。他只是一個治世能臣。封建朝廷,做出一番事業,又能善終的不多。


晚來聽神佛


明神宗萬曆皇帝清算權臣張居正,是在張居正死後,朝廷裡張居正舉薦和提拔的人雖然很多,可是張家在張居正死後,卻已經沒什麼太大權勢。

因此萬曆皇帝沒必要因為皇權再去清算已經死去的張居正。那麼,萬曆皇帝為什麼還要揪著張居正不放,非得整張家呢?



首先,萬曆皇帝恨張居正。

我們都知道,萬曆皇帝的爹隆慶皇帝,因為沉湎酒色,導致身體被掏空,當皇帝沒幾年就駕崩了。

所以年幼失孤的萬曆十歲就繼位了。

皇帝年幼,朝廷裡的大事他承擔不起來,處理不了。他母親李太后雖說秉政,然而畢竟是商戶出身,治國上也幫不了大忙,因此朝中的大事只能委託給文武百官。

此時朝廷裡首屈一指的大臣是內閣首輔高拱,由於高拱太過霸道,以前得罪了司禮監的內監馮大伴馮保,於是馮保聯合內閣裡二號人物次輔張居正,在萬曆繼位沒多久,扳倒了高拱。馮保成了內監裡的老大,張居正成了內閣裡的老大。

小小年紀的萬曆皇帝立刻就被宮裡宮外的三座大山籠罩住了,宮裡是他的母親李太后和內監馮保,宮外是內閣首輔張居正。

李太后家雖然是商賈出身,本人畢竟從小就進了裕王府,大智慧沒有,小心思不少,她也盡心盡力想把萬曆培養成一個好皇帝,於是對小小年紀的萬曆異常嚴格。

她一個寡婦,帶孩子沒問題,培養皇帝卻有點困難,因而她在培養萬曆皇帝的時候,內特別依賴馮保對小萬曆的監視,外特別依賴張居正對小萬曆的教育培養以及朝政的處理。

在培養萬曆的過程中,張居正本人對小萬曆雖然很嚴格,可是畢竟他們有君臣的名分,張居正不敢太過逾越。李太后就不管這一套了。


小萬曆一有什麼行為失當的地方,李太后管不了,立刻就搬出來張居正,張師傅長,張師傅短,左一句張師傅,右一句張師傅。有一次小萬曆喝醉酒,要一個小宮女唱一個曲子,該宮女不會,他要砍了這個小宮女,被司禮監掌印太監馮保的眼線通報給了李太后,李太后立刻將小萬曆請進太后宮,讓他跪下,又搬出來張居正,說張師傅知道了你在皇宮裡如此胡作非為他會怎麼想?搞得小萬曆涕淚滂流。

正在叛逆期的小萬曆,表面上對張居正很恭敬,實際上內心裡對張師傅又怕又恨。

所以,成年以後,一旦獨掌大權,他還記著張居正的仇,必欲整一下張家。

可笑的是,小時候萬曆曾經對張居正說過,張師傅死後,張家的子孫我自會為你看顧,誰知道他是這樣看顧的:抄了張家,逼死張居正長子,另一個兒子投井自殺未遂,張家被封閉多日,沒糧食吃,餓死不少人。


其次,萬曆皇帝貪圖張家的財產。

萬曆皇帝是歷史上有名的貪財皇帝,按說,他貴為皇帝,天下都是他的,他怎麼還缺錢呢?因為張居正管的嚴啊,對於他的皇宮內部用度加以一定限制。

張居正實行改革,確實為朝廷斂財不少,然而那都用在了治理國家上,比如北方預防蒙古各部的用兵,比如全國衛所的治理,河道的治理,各處的賑災,所以皇宮沒那麼為所欲為的使用金錢。

萬曆皇帝窮奢極欲,他缺錢啊。

萬曆皇帝貪財還跟他的母親李太后有關係。

李太后家是商人,商人算計的本能也被李太后帶進了皇宮,傳給了萬曆。為了貪財,李太后跟萬曆還曾藉著萬曆弟弟潞王的大婚大肆斂財。一個皇家,為了貪財,都算計到這個地步了。以至於,後來,萬曆的大臣,上了奏疏,想得到萬曆的批示,大臣們得拿錢賄賂萬曆皇帝。

張居正死後,萬曆大權獨攬,立刻就除掉了三座大山之一的內監馮保,其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萬曆恨馮保,馮保曾經幫助李太后監視萬曆的一言一行,另一個是有別的內監告訴萬曆,說馮保跟張居正聯合貪財,家裡堆滿了金銀珠寶。

萬曆於是把馮保貶到了南京,並派人去抄了馮保的家,果然抄出了大量黃金白銀,由此,萬曆嚐到了抄家的甜頭。

此時,張居正的仇家開始製造流言,說張居正貪了二百萬白銀,藏在了老家江陵。

萬曆一聽,蠢蠢欲動,此時張居正的政敵也開始攻擊已經死去的張居正,萬曆抓住機會,派內監和大臣風風火火就殺到江陵,將張家封閉,並嚴刑拷問那二百萬白銀的去處,因此,逼死了張居正長子,另一個兒子投井自殺未遂。


第三,政敵的攻擊。

這個不消多說,張居正改革,得罪了一大堆人,他們在張居正死後開始集中攻擊張居正,萬曆皇帝剛剛親政,自然要立威權,樹典型,張居正這個剛剛去世的權臣就是個好靶子,新仇舊恨就一起來吧。


西堤君讀文史


據一些以正史為題材的小說或者分析中,都提到過一件事,這件事雖然不是明神宗清算張居正的主要原因,但多少可能是其中之一。

為明神宗清算張居正,我專門寫過一篇圖文的。

在我看來,張居正對明神宗是沒有私心的,這個人是一個純臣,是一心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挽救大明江河日下的情況的。

但是張居正在明神宗登基以後,作為帝師,確實沒有注意神宗作為皇帝的尊嚴。

最終在他死後被清算,總結出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張居正沒有顧及處於秦春叛逆期的小皇帝的感受

張居正是一個嚴師,一心想把小皇帝教育成自己心中的明君,所以對十歲即位的小皇帝十分嚴格,所以在小皇帝心中就像現在的小學生害怕班主任一樣。同時,明神宗的母親李太后對張居正十分信任,也一樣對小皇帝的學業很看重。但是,十歲的男孩子是非常好動的。所以小皇帝時常會出現貪玩的情況,即使可能只是玩個鬥蟲子等在老闆姓眼裡平常不過的小遊戲,都會讓太后和張居正如臨大敵。於是,每次貪玩被太后知道以後,會被嚴厲的訓斥,而張居正也會上奏勸諫。時間長了,小皇帝覺得自己束手束腳,這個不能做那個不能做,在深宮之中,本來玩的東西就少,這樣一來,小皇帝更加覺得壓抑。

張居正的改革觸動了一大批高官顯貴的利益,所以很多人詆譭張居正,這些人買通宦官,會在小皇帝耳邊吹風,說張居正壞話。

張居正的改革,觸動了一大批的既得利益階層和貴族,這些人恨不得對張居正扒皮抽筋。他們買通了小皇帝身邊的宦官,沒事就在皇帝耳邊吹風,說張居正勸皇帝說國事艱難,要節儉,很多小皇帝想做的事情不讓做,連李太后想建佛堂也不允許,居心叵測,但是他張居正自己的生活奢華無比,這是欺君,說一套做一套,是偽君子等等。雖然萬曆當時不信,但是俗話說三人成虎,聽得多了自然會有所懷疑,這些懷疑被藏在心底,等著發芽的那一天。

張居正和李太后的關係

首先,張居正和李太后一定是清白的,這個毋庸置疑。但是為什麼會有這個傳言出來呢?

這一節,在野史中都提到李太后對張居正有些情愫。原因有以下幾點:萬曆即位之時,李太后剛剛28歲,這個年紀是很年輕的,現在的28歲未婚女性一大把。而張居正這時學富五車,能力也強,長得也很偉岸。正是因為這樣一個背景,使傳言有了基礎。

其次,李太后對張居正是非常信任和依賴的,一應國事都交給張居正,並且自己多次對小皇帝說張先生一心為國一心為我們母子,你要信任張居正。

最後,還是那個原因,就是張居正的改革得罪了太多人,這些政敵抓住一切機會打擊張居正,造出這樣的傳言就是為了在皇帝心中埋下仇恨的種子,他們成功了,明神宗在清算張居正時,李太后質問小皇帝為什麼要這麼做,小皇帝反過來話裡話外質問母親和張居正的關係時,李太后十分震驚,從此不再管前朝政務,隱匿後宮了。

明神宗心中對張居正徹底的分道揚鑣,是罪己詔事件。

萬曆在有一次喝多了酒,命兩個由自己的貼身太監找來的兩個漂亮宮女唱曲給他聽,宮女說自己不會,萬曆大怒,差點把宮女殺了,好在後來只是割去了宮女的頭髮。沒想到的是,這一切被太監報告了李太后,李太后趕到現場,看見皇帝飲酒作樂,宮女又衣冠不整,憤怒不已。當即要在太廟前廢了小皇帝。後來在陳太后求情下,在明神宗萬般認錯的情況下改變主意,但是要求張居正為明神宗起草罪己御札。罪己御札是不能隨便寫的,因為寫了就要登上朝廷邸報,發往全國各地,那麼這個小皇帝做的桃色醜事全天下人就都知道了。小皇帝希望張先生能勸諫母親,可惜的是,張居正沒有這麼做,他奉太后之命,替小皇帝寫了罪己御札,而且御札中並沒有幫皇帝做隱瞞,一五一十把事情說的明明白白。明神宗看過以後,心如死灰,但是什麼也沒說,簽發了出去。

從此,明神宗對張居正從內心深處,徹底與張居正分道揚鑣了。之前埋在心底的不滿和懷疑開始生根發芽,並且在身邊有心人的澆灌下,越來越大。

最終導致在張居正死後,明神宗立刻對他進行了清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