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豐再入電商市場,是拐點還是盲點?

根據媒體報道,向來特立獨行的順豐在今年中開始再入電商市場。

順豐再入電商市場,是拐點還是盲點?


給電商大客戶提供優惠折扣,以致於承受著較大的資金壓力,選擇在2019年底發行58億元的可轉債補充運營資金。

要說,順豐為何突然又改變風向,再次鑽進電商市場,爭奪快件。

或許我們可以根據其最近發佈的財務報告做點分析:

在“加盟制”快遞公司延遲復工的背景下,“自營”起家的順豐終於迎來屬於自己的拐點。

順豐再入電商市場,是拐點還是盲點?


今年2月,順豐快遞經營數據業績逆勢而上,速運業務量同比上漲118.89%。

同時,順豐今年1月和2月的累計市場份額五年來首次超越韻達、圓通和申通。

本應說順豐終於找回了“巨頭”的風範,無奈卻依然無法走出阿里“通達系”的陰影。

就在不久前,中通發佈的最新財報顯示,全年調整後淨利潤為52.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26.0%,淨利潤率為23.9%。

據此我們可以得出的訊息是,中通繼業務體量超過順豐後,中通的盈利能力也開始直逼順豐。這也難怪順豐也開始焦慮了。

回顧順豐的創業初衷,不難發現,當初順豐確定走高端路線,希望以快捷、可靠作為自己的標籤,只是獲取快遞市場利潤最豐厚的部分,結果它也做到了。

但是高端快遞市場的規模終究有限,近幾年它的快遞件數逐漸落後於四通一達終於讓它緊張起來。

順豐再入電商市場,是拐點還是盲點?


而這也就是為什麼順豐屢戰屢敗,屢敗屢戰地要擠入電商市場。

01

順豐不順,巨頭的困局

業內消息傳出,順豐最近召開了一次高管會議,王衛傳達的信號很明確,就是要轉型,要改革,要突破。但順豐轉型和改革依舊繞不開電商。

這也不難理解,最近幾年,快遞行業的企業急速崛起,順豐的所佔的市場份額逐漸被削弱。

不轉型,面臨的將會是被淘汰的命運。

這一點,從披露的財務報告中不難發現。

2018年順豐財政報告顯示,順豐實現營業收入909.43億元,同比增長27.6%;

淨利潤45.56億元,同比下降4.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淨利潤達34.84億元,同比下降5.92%。

順豐再入電商市場,是拐點還是盲點?


這是順豐自2017年借殼上市以來首次出現年度淨利潤同比增長下滑。

然而與此作為對比的是,曾經自己不屑的“對手”們“通達系”的淨利潤同增長比卻蹭蹭往上一路猛漲。

無論是營收增速,還是業務量增速,順豐已經全面落後。這也意味著,順豐不僅僅是“巨頭”地位不保,連市場份額都有可能被份額殆盡。

不僅如此,我們可以發現,順豐的單價仍然高於行業其他成員,順豐引以為傲的服務好、投訴低,在高價格的面前已經逐漸喪失優勢。

擺在順豐面前的殘酷現實是,大家不僅在爭奪低價市場,同時還希望搶走一些順豐的地盤。

“通達系”裡的圓通,現在已有8架飛機投入運營。

圓通想瓜分順豐在高時效產品和國際市場上的份額。

韻達則在挑戰順豐引以為豪的直營模式。

老對手“四通一達”在身後圍追堵截,新的競爭者京東也開始積極參戰。

因同樣定位於快遞中高端市場,並且以服務和口碑為優勢。

京東快遞與順豐快遞展開正面交鋒,戰火一路從深圳、上海等全國多個核心區域蔓延到了這座西北小城。

順豐再入電商市場,是拐點還是盲點?


過去,順豐的末端時效之所以是所有快遞公司裡最高的,是其不計成本的投入,例如,即使車輛未裝滿也定時發車。

在業務量持續提升趨勢下,採取直營模式的順豐,人力成本很高,數量有限的順豐快遞員可能難以承受不斷增加的配送壓力。

群雄逐鹿,單槍匹馬的順豐陷入了被“圍剿”的困境;四面環敵,順豐極力迎戰之際,曾經堅持不妥協的電商之路終於慢了下來。

02

入局電商市場,續命or革命?

過去五年的電商快遞市場,是屬於三通一達和百世的天下。

事實上電商件一直是通達系的菜,而順豐更多是時效件,由於客單價較高,加上因之前的“豐鳥大戰”與阿里存在芥蒂,順豐對電商件吸引力並不大。

而順豐以前不是沒做過電商件,但是因為毛利低影響利潤被砍掉了,如今重新加碼電商件。

如今快遞市場的格局恰恰證明順豐動手很早,2012年開始佈局,並堅持不懈對電商進行投入。

順豐這些年在把握機會方面幾乎無可挑剔,每一個有可能被引爆的消費熱點,順豐都沒有錯過。

而且順豐在佈局時儘量從貼近快遞業務延伸的角度去切入,或者說從廣義的服務角度去切入。但是,抓住機會,並不等於一定可以活下來。

2010年8月,順豐正式推出了第一個電商平臺——順豐E商圈,以出售食品為主,含少量3C產品,同時還做了配套的支付平臺——順豐寶;

順豐再入電商市場,是拐點還是盲點?


2012年初,順豐旗下的禮贈平臺——尊禮會也隨後上線。

不過和大部分傳統企業的嘗試結果一樣,這兩個平臺的整體經營並不理想,之後便相繼停運。

除了“疫情”的特殊影響,順豐反超韻達、申通和圓通背後,是其2019年戰略佈局的調整。

這一年,順丰采取兩方面行動重新入局電商件市場:特惠專配產品和聯手唯品會。

以此,實現其下沉策略。

唯品會放棄自營快遞業務而將之全數交給順豐,這為順豐在電商市場開了個好的開頭。

唯品會和順豐的合作,可看作是商流和物流之間的抱團取暖,而這種情況正在加劇,比如通達系和阿里聯繫愈發緊密。

客觀來講,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確實能達到雙贏的局面。

顯然順豐也受益於這一合作:自從跟唯品會合作以來,順豐快遞整體份額升至15.9%。

然而,順豐這一次主動進軍電商雖會帶來業務量和營收的增長,短期之內也可能會給公司毛利造成一定壓力。

順豐要想在電商行業有所作為,最大的障礙在於成本居高不下。

順豐再入電商市場,是拐點還是盲點?


快遞行業的成本主要取決於業務量規模和網絡效率,業務量規模越大,平均每單快遞分攤的轉運中心運作和幹線運輸的固定成本就越少,則單件成本必然具有相對優勢。

想要從同行手裡搶客戶,最簡單有效的措施就是價格戰,順豐也不能倖免。

快遞江湖的“價格廝殺”仍在繼續。

雖然不斷提升的業務量將會幫助順豐進一步攤薄成本,但面對“通達百”的低價策略,通過“特惠專配”搶佔訂單的順豐,或許還將面臨著進一步的份額波動。

從戰略佈局上看,已經連手唯品會的順豐,還將進一步尋找它的“同盟”;

背靠阿里的中通、圓通、申通和百世,也會憑藉電商補貼進一步搶食市場;浮出水面的眾郵快遞和極兔快遞依舊神秘。

下沉市場爭奪將會更加愈演愈烈。

另一方面,電商物流的合作也存在著一定的隱患,通達系和菜鳥的合作便是最好的例子。

一方面依靠菜鳥的技術和資源通達系快遞和阿里電商都提升了競爭力,另一方面通達系也可能會淪為阿里附庸,在很多方面陷入被動。

當快遞企業被綁在電商企業上時,很容易在後續電商平臺之間吃癟,陷入兩難。

尤其是對弱勢者一方來說可能是續命,但也可能是被革命。

03

順豐再入電商市場,是拐點還是盲點?


行業格局已變,路在何方?

物流行業是一個勞動密集型行業,順豐電商的征途,一直在努力,從不曾放棄。

前些年,業內一直有種說法,快遞分兩種:一種叫“順豐”,一種叫“其他”。

如今,快遞行業又有了一種新的定義:一種叫“順豐”,另一種叫“順豐的敵人”。

現在順豐抓起一個又一個有關電商的標籤不停貼在自己身上,勇氣可嘉,另一方面,或許也是形勢所迫。

畢竟,順豐的基因與口碑都建立在個人消費者領域這個基石上,同樣以個體消費為基礎的電商是當下中國最活躍的商業因子。

在快遞業的持續增長越來越吃力的時候,或許電商業務正是王衛想要的那條護城河,核心是幫助順豐更加高頻地黏住這些年辛辛苦苦做快遞積累的用戶。

舊的時代還未過去,新的“戰爭”已經開始。王衛的電商夢醒與不醒,現在都無關緊要了,重要的是下一個十年行業格局已變。

伴隨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物流客戶已經逐漸不能滿足於單一的物流服務,客戶需求將向快遞、重貨、冷鏈、同城急送等多方向發展。

物流企業開發多項業務成為新趨勢,構建多層次的產品體系,將成為物流企業的護城河,增加客戶的粘性。

作為快遞公司,原有的快遞網絡或將對於其他產品產生協同作用。

當然順豐在快遞市場的競爭優勢還是其它快遞企業無法可比的。

它擁有國內快遞企業當中數量最多的貨機和車隊,物流配送速度依然是最具優勢的。

但願這家最後進入電商市場的快遞企業能成功從電商市場切下一塊蛋糕,擴大規模,與四通一達和京東快遞一較高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