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O內參」市場、品牌發展的變化與消費升級到底怎麼回事?

本文約1550字,閱讀時間約3-4分鐘

總是讓財務去了解業務,財務要如何瞭解業務?走入工廠?陪同銷售?與銷售負責人溝通?如何知道或者判斷這種業務模式已經落後?流程需要改進?網絡搜索或者專家求教是一種方式,標杆企業參訪當然是一種方式,行業或者相關行業觀展是一種方式,參加相關主題沙龍也是一種方式……


當下消費需求變化顯著,到底有哪些明顯的改變?業務或者推廣方式又有哪些變化?特地去參加了前沿的主題活動,瞭解到當下一些新的業務方式,分享這些觀點給所有財務朋友。(這些觀點來自諾心CEO張嵐、米客米酒CEO姜曉雲、認養一頭牛聯合創始人陸斌、唐碩諮詢創始人李宏的觀點整合)

「CFO內參」市場、品牌發展的變化與消費升級到底怎麼回事?

品牌市場變化


目前很多企業都很重視品牌,但是對於品牌與收入之間會有些矛盾,其實沒有矛盾,企業要生存下去盈利是目標,品牌不是不重要而是需要衡量投入產出比。

根據最新分析,74%的品牌會消失,並且消費者一點都不在意,他們不再需要需求是否充分被滿足,只想要“高興就好”。現代消費追求的價值就是體驗,並且遠超東西本身,關注的是“爽點”在哪裡?而目前的消費市場為有消費力的女性改變,從物質的大眾消費向精神的價值消費

企業需要不斷的品類創新,但是是在足夠了解客戶需求的情況下,關注在有增量的市場,即聚焦小眾(窄)市場裡的強(大)需求,也就是說人群聚焦+需求清晰,而不是看著銷售額巨大空間的市場。原來投入一切資源、力量打造某款爆品的時代在近兩年有些為難,一旦戰略方向錯則全盤皆輸。但是如果已經具有了良好的口碑,即便某刻艱難但依然有機會翻盤,其中資金的解決是關鍵

原來是流量容易變現的時代,相比現在,2015年前後的流量轉換成本相對較低,現在線上流量只有在頂級明星流量上有較大推廣作用,但是付出很大,各種新交流渠道分散了流量。

現在的市場機會是基於新技術下,在全新賽道里利用新流量,服務新人群。消費是構建“意義系統”的過程,買的不是貨品是體驗,是感受,如今一個能賦予心理價值的品牌才能吸引他們。

當用戶會拿著品牌的產品自拍,就說明品牌已經建設的較有影響力,這需要好的產品,投入一定時間的流量才能獲得。

新消費新品牌

中國的消費升級路徑層次更為豐富,一般品類消費是諸如餐飲、日化、服飾、化妝品等的消費、品牌消費是尋找各個消費品類下的著名品牌,品質消費是通過對高品質商品的定義和判斷力消費。中國的一二線城市消費升級從品牌消費至品質消費,三四線城市消費升級從品類消費至品質消費,

消費升級在一二線城市可能以新技術、新產品和新商業模式為驅動,在三四線則會以新渠道和品牌化為驅動。

人的價值追求決定了推崇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影響了具體的行為與決策,人對自己和遠方這兩個極端感興趣,所有的增長應當面向強關係的成長式增長,弱關係的拉新裂變是虛假的陷阱

當代年輕人的亞文化現象,他們有各種標籤,比如“當中孤獨”、“喪”“、吃貨本色”、“空虛寂寞冷”、“有框青年”、“社交恐懼”,要關注這些標籤背後,目標用戶在追求什麼樣的生活,比如對於出生於1995年-2009年的Z時代,經過數據統計他們可能會在一生換17份工作、搬15次家,普遍接受高等教育,而且接觸手機的時間每天會超過10小時,而20億的Z時代分別是在印度、中國、美國。理所當然中國Z時代的市場是備受關注的市場。

可以不如業務這麼懂市場,但是至少要知道這個社會發生了什麼,雖然不能走在消費的前沿,但是可以知道這些名詞以及消費新動向,至少在經營分析上能夠看得懂業務動向。


轉載請註明作者:陳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