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儲傳聞“點燃”市場!我國可能進口1000萬噸大豆、2000萬噸玉米等農產品

昨天下午,國內期貨市場傳出了有關機構開會討論增加部分農產品收儲方案的消息,短時間內消息就傳遍了市場的各個角落,涉及的農產品價格也很配合,紛紛自當日低位反彈。其中棉花主力合約期價反彈超470元/噸,大連大豆、豆油、豆粕、玉米還出現了9元/噸—40元/噸的上漲,白糖期價則表現的較為“遲鈍”。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利空作用仍在發揮之際,昨日大部分商品期價下滑,特別是一些化工品種期價跌停。部分市場人士認為,市場出現有關機構開會討論增加收儲1000萬噸大豆、2000萬噸玉米與若干棉花、白糖、豆油的消息,的確會對市場投資行為有較大影響,也會令部分投資者改變投資方向。相關市場人士表示,如果傳聞屬實,將會增加國內相關品種的供應量,對穩定相關品種市場價格預期具有重要作用。

中華糧網市場分析師認為,具體情況要有針對性的分析:

首先,從增儲數量來看,此時增儲方案的糧源應該是進口糧。無論是大豆還是玉米,當前國內市場都沒有能力提供這麼大的數量。因而,如果方案屬實,可以理解為國家將大幅增加大豆、玉米及相關品種的進口數量,並將這批進口糧食轉為某種儲備,以備不時之需。

其次,如果傳聞中增儲方案的糧源是進口的,增儲方案其實就是一種進口行為,不會成為國內相關品種價格上漲的推手,不會對近期市場有較大沖擊。由於增加了國內糧食市場供應,將會是穩定未來國內市場的手段。

再次,從國內現實需求看,一方面受疫情影響,國際市場大豆跌幅較大,此時加大大豆進口正是時機。而從玉米需求來看,當前國內臨儲庫存處於低位,國內玉米需求預計下年度將會達到一個高位,國內玉米缺口將會繼續增加。近一段時期以來玉米價格快速上漲便是這種預期的反應。後期國內市場對玉米進口的依賴增強,此時增加進口將會增加遠期供應預期,對穩定國內玉米市場將起到積極作用。

最後,中美階段性貿易協議簽訂後,擴大農產品進口的預期較強。當前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暴跌,許多大宗商品價格都處於較低位置,加大必要大宗商品進口正是較好機會。與消費相對應,國內大豆生產能力較低,而玉米生產能力受制於多種因素影響,當前也處於階段性低位,玉米價格未來波動預期增加。一定時期內,通過進口增加供應的確定性增強,此時增儲正是時候。

提醒投資者注意的是,這個消息目前還只是傳聞,需要等待相關部門的證實或闢謠相關細節。期貨日報記者與部分產業人士溝通時瞭解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當前國產玉米、國產大豆供應趨緊,市場價格近日出現了持續上漲,特別是國產大豆的累計漲幅較大。從庫存來看,臨儲玉米及國產大豆庫存肯定滿足不了未來國內市場日漸恢復的需求,在國際市場農產品價格滑到歷史低位時適時進口應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與此同時,從棉花市場情況來看,受下游產業出口嚴重受阻的衝擊,國內棉花價格累計跌幅不小,而我國棉花市場常年是呈現產不足需格局的,為了保護棉農利益及增加未來供應充足的安全係數,增加棉花收儲數量也是合理的。

市場人士認為,當前國產大豆與國產玉米市場仍整體維持偏強走勢,其中玉米現貨價格全國普漲的跡象明顯,市場關注點是臨儲玉米何時出庫,以及未來生豬產業的變化情況。近日,東北部分地區出現了降雪天氣,短期內會影響到玉米的運輸等,估計內地玉米價格還會表現堅挺。

本文源自期貨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