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房地產救經濟,有沒有戲?

用房地產救經濟,有沒有戲?

今天的消息挺有意思的。有波段,有對沖性。

4月17日剛上班,看到國家統計局公佈的一季度宏觀經濟數據:一季度GDP同比負增長6.8%。這個數據並不出人意料。

有媒體報道時說,這個負增長,“為至少1992年來首次出現”,不明白啥意思。查了一下資料,1992年各季度GDP的增幅,一季度13.60%,二季度13.30%,三季度13.30%,四季度14.20%。全年增長率實現了創記錄的14.2%,至今未再現。1993年的季度增幅也未見負增長。

一季度負增長,此後的三個季度,每個季度都得是高速增長,才能做到全年GDP有5.6%的增幅。這個數字的意思是,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必須做到的最後一年的目標。

不用提醒,很多很多人都想到了房地產。

用房地產救經濟,是屢試不爽的辦法。1998年和2008年都很成功。2020年的疫情,比那幾個時期的衝擊力大太多了,是不是還得祭出這個大招?

還是4月17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提出,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別看這句話是簡單重複之前說的,但它回答了當前很多地產人和專家的期望。靠房地產來短期刺激經濟,或者說用房地產來救經濟,這條路,中央否了。

前兩天,“2020青島百日萬店消費季網絡房展”活動悄然微調原有的房地產限購限售政策,給改善性住房需求開了個小小的口子,攸克君是贊成的;但是,輿論壓力之下,青島很快又撤回了這個政策。為什麼?

與其他“一日遊”的調控“鬆綁”政策一樣,房地產調控這根弦依舊要繃得很緊,上級不讓放。更別提以房地產來救經濟的路子了。

但你怎麼看深圳和上海有些項目的熱銷?深圳是特例,沒有可比性,土地太稀缺,富人太多,供應量太少;上海只是極少數項目,不要放大。

不過,3月以來樓市成交回暖,是市場需求壓抑近兩個月後正常的反應。這與攸克君此前的預測一致。別緊張,也別誇大。讓我們看看4月份的表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