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一個國家各種導彈無敵於天下,還有必要發展轟炸機嗎?

北方的天空下17


導彈和轟炸機配合使用,才真的無敵於天下!尤其是隱身導彈搭配隱身轟炸機使用,更是強強聯合。目前美國就在推行這樣的搭配方式,現有的B2隱身戰略轟炸機,能夠掛載例如AGM-129隱身巡航導彈,未來的B21轟炸機,隱身導彈更是標配。

轟炸機作用逐漸降低

現如今,防空力量越來越先進,世界各國都有自己嚴密的防空網絡,有能力研製和製造的國家,就投入經費研製和製造,沒有能力的,就撥款從那些可以製造的國家購買,畢竟現在一個國家領空最為重要,制空權有時候能夠決定一場戰爭的勝負。

現在普通的戰鬥機,進入到其它鄰國的風險都特別大,更別說體積、重量更大和速度更慢的轟炸機!轟炸機進入對方領空就是一個理想的空中靶機,半個世紀之前的防空導彈都能輕鬆的擊落。

即使是隱身轟炸機,也不可能代表百分百能夠不被對方雷達發現,一旦發現,也就意味著被擊落。所以即使B2隱身轟炸機服役了十幾年,實際參戰的次數很少,哪怕是面對不對稱的對手,對手的防空實力很弱,B2也不會輕易的執行任務。

所以目前很多國家都放棄了對轟炸機的研究,這些國家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屬英國,曾經同時擁有三款轟炸機,但是當它們逐步退役後,英國卻放棄了研製,因為英國明白轟炸機在現代戰爭當中的作用已經不那麼重要,除非是隱身轟炸機,但是英國能力有限,並不能像美國那樣可以投入巨資研製隱身轟炸機。

導彈給了轟炸機第二個“春天”

但是巡航導彈等長距離導彈的出現,給了轟炸機第二個“春天”!目前巡航導彈的射程,可以到2000公里以上,這就意味著轟炸機不再需要冒險進入對方的領空內進行轟炸,轟炸機可以在千里之外,發射導彈攻擊目標,然後迅速撤離戰場!

此時的轟炸機,儼然變成了導彈的空中發射平臺了。“轟炸機”這個叫法已經不符合它的定位了,應該叫做“空中導彈發射機”!

從目前擁有戰略轟炸機的三個國家它們轟炸機發展思路來看,都是導彈配合轟炸機使用,導彈種類包括巡航導彈、反艦導彈甚至彈道導彈,可以打擊敵方海上目標和陸地目標,打擊的距離從幾百公里到幾千公里不等。

甚至某些導彈武器,可以做到“一彈多用”,既可以攻擊陸地的固定目標,也可以攻擊海上的移動目標,比如俄羅斯的“匕首”超高音速導彈。

所以轟炸機使用導彈作為主要攻擊武器,就可以遠離戰場,如果有空中威脅,可以由護航戰鬥機提供護航,要是隱身戰鬥機再加上隱身導彈,那麼轟炸機能夠發揮的作用就更大了,來無影去無蹤。

所以轟炸機可以發展,但最好是隱身轟炸機,並且可以攜帶射程較遠的導彈,其中隱身導彈更好。


資訊所長


有必要發展導彈之外的任何武器。


用戶105047338372


在裝備發展的歷史上,曾經出現過各種無敵的怪論奇談,導彈無敵即為其中之一。似乎有了各種導彈,一切即可搞定,實事並非如此。導彈不發射,即不能顯其威力,而轟炸機則可威風無限。

為了表達自己對某種問題的看法,或詮釋一種情緒,正如俄羅斯總統普京所總結的那樣,抗議一萬次,不如戰略轟炸機的翅膀搖一搖。

搖一搖即是態度的表達,更為明面上實力的彰顯,因此世上常看到老舊的圖-95在飛翔,也總有歐美等國最先進的戰鬥機在“伴飛”,無論它攜帶數量多少的導彈,不能不加理會,因為它可憑藉強大的掛載能力,只要有一枚“不小心”落下去的話,即意味著一座中等城市的覆滅。誰也不敢對它掉以輕心,也不能無視它的存在。

再比如航母,美國造得最多最大也最強,地球上有事沒事,其戰後的歷屆總統,總喜歡問上一句,“我們的航母在哪裡”,航母正是美國撖制世界海洋的戰略重器與利器。10萬噸,核動力,蒸電彈,一艘上載著70多架艦載機,一支編隊即可控制10萬多平方公里海域。當今之世,誰又能忽視航母的存在呢?凡有個大事小情,即糾集眾多盟友搞演習,戰艦掀起狂瀾,戰機轟鳴著起飛,所謂威懾看得見,因為地球70%都是水,其11艘航母可以抵達地球每一個角落。美國在地理上看似距離歐亞大陸很遠,靠著航母則可出現在他想出現的任何地方。與轟炸機的道理一樣。

有導彈有航母,更不惜重金打造了三款戰略轟炸機110多架,經常轟鳴著經過數次空中加油,飛臨歐亞大陸的上空,把美國的威脅,詮釋得無以復加。

其中一款最大起飛重量170噸的B-2隱形轟炸機,自1997年入役後,大有拔劍不知為誰而雄的寂寞,它每一次機動部署,即引起莫大動靜。即便如此,正在打造技術更為先進的B-21,世人彷彿隱隱聽到了它的轟鳴。威懾得得見,更重要的是,遠轟作為戰略打擊體系中的重要節點平臺,正發揮著中心地位,擔負著核常兼備多種任務,成為真正的國家重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