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安全意識的培養,這些方面要做好,有助孩子更加健康成長

幼兒安全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是幼兒教育中的重中之重,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最迅速、最基礎的時期,讓幼兒有一個幸福、快樂、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長和老師們的美好願望。幼兒期的健康發展是孩子今後發展的根本基礎,但由於幼兒年齡小、生活經驗貧乏、自我保護能力有限,缺乏防範的基本意識,自我保護意識弱,因此幼兒期是人一生中最容易出現事故和危險的時期,所以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孩子的安全意識的培養,這些方面要做好,有助孩子更加健康成長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中一個永恆的話題,幼兒的安全關係到千家萬戶的幸福,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幼兒對外界事物有很強的好奇心,但因年齡小缺乏自我保護意識和安全常識,使他們極易發生不安全事故。所以,開展幼兒安全教育,事關每位幼兒的健康和發展,關係到各個家庭的幸福平安。3—6 歲的幼兒正是身心發育的階段,身體的協調性較差,但什麼都想看一看、摸一摸,又缺乏一些必要的生活經驗,自我保護的意識較差,常常不能預見自己的行為會產生什麼樣的後果。

燒燙傷、氣管異物、交通事故、意外墮落是幼兒階段幾種常見的意外傷害,這些意外傷害不僅影響幼兒的身體,同時也會對幼兒的心理造成影響。家長和教師不僅有保護幼兒生命安全的責任,更重要的是要對幼兒進行初步的安全指導、教育,提高幼兒保護自己的能力,幫助幼兒樹立一定的安全意識。如何培養幼兒在活動中的自我保護的意識和能力?通過學習借鑑,相互交流,我們摸索了幾點教育的方法。

孩子的安全意識的培養,這些方面要做好,有助孩子更加健康成長

一、提高家長素質,增強家長的安全責任感

在家長工作會議上,安全是必提的,但家長往往記住了其他具體的任務而忽視了對孩子的安全教育,經常在發生意外之後,針對本次事情進行教育。我園一份問卷調查中發現,100% 的家長認為對幼兒進行自我保護能力培養很有必要,也意識到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實際生活中只有47% 的家長在平時生活中經常教授孩子這方面的知識技能,可見,教師還要進一步提高家長意識,改變家長觀念,利用各種有效形式開展家長工作,使家長成為我們的共同研究者和合作夥伴。例如,可用家長會向家長介紹我們的研究計劃、活動安排,介紹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對幼兒健康成長的重要意義,同時也虛心聽取他們的一些意見和建議。

孩子的安全意識的培養,這些方面要做好,有助孩子更加健康成長

還有通過家園聯繫欄,開闢“安全、自救、每日一問”的知識園,如在家中有許多的危險物品象爐子、熱水瓶等,不能因為危險就設置各種禁區,應注意對孩子獨立行為的能力的培養,如使用家庭中常用器具的能力、盛、倒開水的能力;摔傷或砸傷後不能亂揉的知識及用手緊壓傷口的止血能力;父母出門在外,幼兒獨處在家中時,千萬不要給陌生人開門;有緊急情況時,孩子請可靠的鄰居幫忙等,通過這些欄目,提高家長們培養幼兒自我保護能力的意識,增強家長們的緊迫感和責任感,及時排除不安全隱患,防止事故的發生。

孩子的安全意識的培養,這些方面要做好,有助孩子更加健康成長

二、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學齡前的兒童正處於遊戲期,在遊戲中進行學習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提高幼兒的交通規則意識,與孩子一起設置十字路口﹑斑馬線﹑紅路燈﹑人行道等,讓孩子分別扮演司機、行人、警察等角色,模仿馬路上的情景,讓孩子在輕鬆愉快的遊戲中掌握交通規則。

孩子的安全意識的培養,這些方面要做好,有助孩子更加健康成長

(1)在日常活動之中培養幼兒的安全意識。

教師在日常活動中有計劃、有目的地對幼兒進行安全教育,抓住一日活動的各個環節隨機教育。如:在幼兒洗手時,要求幼兒排好隊,不推也不擠,以防摔傷;室內活動時,不要把手指放在門縫裡,否則,別人一推門就會把你的手指夾傷;做手工時,剪刀的尖端應向下,這樣可以避免碰傷別人;戶外活動時,特別是在玩攀登架、滑梯、蹺蹺板等大型玩具的時候,事故很容易發生,我們一定要提前教給孩子正確的玩法,比如,抓緊、扶好玩具,不要擁擠和互相推搡等。

孩子的安全意識的培養,這些方面要做好,有助孩子更加健康成長

(2)通過學習《安全兒歌》,增強幼兒安全意識。

為了增強孩子的安全意識 , 提高自我保護能力 , 在教育活動中,讓幼兒學習簡單易記的《安全兒歌》。如幼兒喝水時,為了避免幼兒燙傷,我們就教幼兒學習《喝水歌》;要是口渴倒水喝 , 小心別被熱水燙 ,萬一熱水燙著手 , 快用冷水來衝手。幼兒獨自在家時,為了不讓壞人闖進家中發生危險,就教孩子學習兒歌《獨自在家》:獨自在家玩耍時 , 有人敲門別打開 , 以防壞人闖進來。這樣用兒歌進行教育淺顯易懂,幼兒容易接受,既提高了他們興趣,又注意了安全。

孩子的安全意識的培養,這些方面要做好,有助孩子更加健康成長

(3)通過良好習慣的培養,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培養。

幼兒的安全意識需要從培養幼兒良好的習慣開始。習慣在重複和不斷的強化而長期逐漸養成的,而幼兒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缺乏自制力、堅持性,因此教師在日常工作中,除了提出要求和教給幼兒方法外,還應注意督促和檢查,使幼兒良好的習慣不斷得到強化,逐步形成自覺的行動。例如:教孩子喝水前吹一吹,避免燙傷;吃東西的時候不嬉笑打鬧,避免食物進入氣管;走路時不要把手插在兜裡,不推別的小朋友;戶外活動時,不要猛追猛跑;玩滑梯的時候排好隊等等,幫助孩子們養成好習慣,從而提高幼兒的安全意識。

孩子的安全意識的培養,這些方面要做好,有助孩子更加健康成長

三、創造良好的環境,使幼兒形成自我的意識

幼兒園的環境應是關注幼兒的健康和安全的。教師應與幼兒共同創設相應的良好的、安全的物質環境,對幼兒進行直觀、形象而又綜合的教育。著名教育家布羅菲、古德和內德勒為幼兒園環境設計提出了 11 個目標,其中有“能關注幼兒的健康和安全”。因此,相應的物質環境的創設能對幼兒進行生動、直觀、形象而又綜合性的教育。如:我們可以將原先是水門汀的活動場地修建鋪上了塑膠場地,為幼兒提供了安全的活動場所;我們師生一起設計標誌,並把它們貼在適當的位置上;“小心觸電”的標誌貼在了活動室的電源插座旁,“當心滑倒”的標誌掛在了易摔跟頭的廁所臺階旁;“上下樓梯靠右走”的標誌貼在了每一個樓梯口等等。

孩子的安全意識的培養,這些方面要做好,有助孩子更加健康成長

我們還可以創設良好的心理環境,以民主、平等的態度對待幼兒,體諒和容忍幼兒的所作所為甚至過失行為,給幼兒以安全感和信任感。我們還在活動室內佈置一些安全標記,電器上的禁止觸摸、窗臺上的禁止攀爬、樓道里的下滑危險等標記,時刻提醒幼兒注意安全。在區域裡,我們還開設了安全角,牆上貼有安全圖、110、120、119 標記。玩具櫃內擺有救護車、救火車、警車等,還有電話、手機模型。在進行活動區活動時,通過遊戲訓練了幼兒遇到困難如何救助的方法。自豪感,強化他們保持的決心,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孩子的安全意識的培養,這些方面要做好,有助孩子更加健康成長

總之,幼兒的安全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需要教師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安全是第一位的。我們將在各種教育活動中、在幼兒一日生活的點點滴滴中對幼兒時時刻刻進行安全意識的強化教育,教給幼兒必要的安全知識,把安全的金鑰匙交到每一名幼兒手中,讓安全意識逐漸在幼兒心裡紮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