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變軟,華為變硬

蘋果謀變,華為謀新。

蘋果變軟,華為變硬

01

被稱為“科技圈春晚”的蘋果發佈會果真難逃春晚的命運,年年愈加乏善可陳。每一年大家都期待蘋果能夠像它上一個10年那樣震撼全球、引領時代,每一年等到的都是“蘋果已死”、“喬布斯後再無蘋果”的吐槽。

將產品價格拉回到5000元檔位;用做相機的思路做手機,成像風格一致的三攝,廣角和夜間模式,4K 60幀攝像……更亮的屏幕、更久的續航…………總結下來,這幾乎就是iPhone 11系列的全部亮點。

而另一邊,華為手機在不知不覺中,憑藉著的大量黑科技佔領了智能手機領域的C位,從Mate20的超級快充反向充電到P30的AI攝影,華為成了用戶心中比蘋果更有代表性的創新公司,雖然這些黑科技用戶在90%的時間內都不會用到,但是這些亮點,可以讓一臺手機顯得更有創新性、更有趣、也更值得買。

Mate30系列主題定為“重構想象”

前期預熱廣告解鎖了無線快充、慢速拍攝、夜間拍攝、隔空控制和側邊控制的黑科技,吊起了大家的胃口,也帶來了賣點洩漏的擔心。

但華為從來都是憋大招的。

Mate30為最受矚目的5G功能安排了14根天線,同時支持8個頻段的5G,在目前的市場上可以說是最強機型;超高速攝影讓蜂鳥翅膀的震動清晰可見;隔空操作可以上下滑動、抓取截屏;取消音量控制鍵,側面滑動即可調節音量,還有視線追蹤自動旋轉等等等等……

重構設計想象、重構攝影想象、重構芯片想象……華為就像是一個筆直的理工男,總是把最好的東西一股腦的給你,有些甚至超出你的需要。

雖然網上戲稱華為的攝像頭像滾筒洗衣機,但是對比似乎借鑑了Mate 20方形攝像頭的iPhone 11系列,這個吐槽甚至有點可愛的味道。

蘋果變軟,華為變硬


大家對於“升級”的熱情遠遠不如“創新”,而庫克所說“創新並不一定是改變,也可能是做得更好”更像是對創新乏力的強行挽尊,畢竟對於非專業的一般消費者而言,和人無我有相比,人有我優就顯得不那麼有說服力了。

02

蘋果5G技術儲備不足,引以為豪的芯片技術也不斷被超越,在手機行業趨於飽和、亟待5G提振市場的當下,在國產手機廠商全部進入5G時代之後,庫克說5G技術不成熟,4G還有可挖掘的空間,似乎更像是強弩之末的嘴硬。

這樣看來,蘋果逐步轉移產品重心,大力開拓軟件和服務市場,很難講是高瞻遠矚的灼見,還是行業夾擊的妥協。

一個事實是,全世界的製造業都在向服務轉型。與不到5%的毛利率相比,服務的毛利顯然更高。一直走高端路線的蘋果,產品毛利率已經高達34.3%,與之相比,服務業務的毛利更高達68.2%。

製造業服務化的前提是用戶覆蓋和數據,而蘋果最新的活躍設備用戶數已達到14億,iPhone、Macbook、iPad、iPod等硬件覆蓋了眾多用戶,且這些用戶的忠誠度普遍較高。

另外,雖然智能手機出貨以及互聯網用戶增速在全球範圍內都在放緩,但是用戶花費在智能手機等設備上的時間正在增長,集中於在視頻、通訊、資訊、電商、遊戲等方面。

毛利率、用戶基數、使用場景可以說是蘋果向服務轉向的有力支撐。

這一點,從秋季發佈會1/3的時間貢獻給Apple Arcade和Apple TV+業務中就可以看到。大量的遊戲和視頻訂閱服務讓人眼花繚亂,4.99美刀的訂閱價格也收穫了熱烈的呼聲,加上Apple Pay,iCloud,Apple Music等服務和數字內容,在這一領域,蘋果已經進行了大量佈局。

蘋果變軟,華為變硬

圖片來源:蘋果官網

03

蘋果的產品矩陣集中在移動辦公的中高端市場,新的利潤增長點選擇了互聯網數字內容與服務,而華為則將智能硬件延伸至生活的方方面面,電腦、平板、手機、配件、智能家居構成了一個萬物互聯的網絡。從這個角度來看,華為顯得比蘋果更有野心和進取精神。

iPhone X剛面市時,華為的官博也曾在微博上大力吐槽劉海屏,但後續的新品也使用了這個設計,遭到了大批網友的群嘲。面對大家的吐槽,當時官博也只是回覆說:請大家等一等華為,我們會成為行業第一。

企業的發展之路都是從模仿到超越,從網民們一邊倒的“華為穩了”當中,我們似乎可以窺見一點改朝換代的苗頭。

華為“變硬”是不斷上行,那麼蘋果“變軟“是在走下坡路嗎?我們拭目以待。

蘋果變軟,華為變硬


本文主題:

營銷觀察 | 蘋果和華為的戰略佈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