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寧願在體制內月賺1萬,也不願意出去做生意月賺3萬,你怎麼看?

大王您先請


什麼生意月賺3萬啊?我表示不理解。說句不客氣的話,現在的普通生意能月賺6000就燒高香了,還月賺3萬,說起來容易做起來萬難。我自己就以做生意,也做了不少類型的行業生意,說實話大多虧本,能月賺3000都難,何談月賺3萬。就我所在的街道而言,據我所知,有做鞋服生意的,有做餐飲生意的,有做廣告生意的,有做五金生意的,有做汽修生意的,還有代理售賣電瓶車摩托車生意的,我跟這些老闆都有交談,別說月賺3玩,一個月營業額都不可能有3萬,哪來的月賺3萬啊???那些做鞋服生意的老闆跟我說,除了冬臘月能賺一兩萬外,其他淡季的時候只能保住房租和生活花銷,根本賺不到錢,所以月入3萬根本不現實。做餐飲的老闆說,他們一個月辛辛苦苦也只能賺個五六千,只是跟一個普通的打工者差不多,如果攤上人工,做餐飲甚至還不如打工掙錢。做汽修生意的老闆跟我說,他們一個月營業額能達到10來萬,可稅收房租要佔去3成,剩下的7成絕大多數都要支付給10來個員工的工錢,加上成本支出之後,老闆的純收入也就只有上萬塊,有時候生意不好或者服務不好,還得賠客戶一大筆錢,不僅沒得賺,還要虧損一大筆錢。至於代理品牌電瓶車的老闆,他說他一個月的營業額最高也就只有兩三萬,平時也就一萬多的營業額,除去成本房租,每個月能掙一萬就不錯了,但大多時候只能掙一份普通的工資而已。至於我自己的生意,不好意思,我目前每個月淨虧損3000多,一分錢賺不到。看看,這就是大多數老闆做生意的情況,跟你說的做生意月賺3萬怎麼太不一樣了?如果你說的是對的,那隻能證明我們都不會做生意。

所以,如果一個人能在體制內月賺1萬,我認為這是天下最美好的事情。因為體制內的工作穩定,工資又高,沒有任何心理壓力,大家如果做過生意就知道,做生意不管是虧損還是賺錢,都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壓力,因為做生意沒有任何的保障可言,未來一切都不可預測,所以做生意必須時刻都要想著怎麼不虧本,但很多時候很多因素我們無法掌控,所以做生意往往十有八九是虧本的,因此做生意的人時長處於憂患之中,而體制內的工作就不一樣,每天就那些工作,做完就可以下班,每月拿著1萬的月薪,活的悠哉樂哉,這是很多做生意的老闆不可奢求的。所以,有的人寧願在體制內月賺1萬也不願意出去做生意月賺3萬根本就是一個不成立的命題,因為大量的事實能夠證明做生意不能月賺3萬,事實上大量做生意的人都是虧本或者只是月賺幾千而已,跟體制內的工作月賺1萬差遠了,所以聰明人當然選擇體制內的工作。

誠然,做生意有月賺3萬的人,但你要知道,能月賺3萬的生意肯定要有比較大的投資,還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支撐,我們普通的生意人能有這樣的投資嗎?即便投資大,能保證賺錢嗎?都不能保證的。但體制內的工作和工資就絕對有保證,所以如果是我,我也寧願待在體制內月賺1萬,因為我也不想活得那麼累。


Sir聊HR


體制內鐵飯碗,不用操心太多。

做生意月賺3萬,誰能保證呢?

你給保證嗎?

勞心勞力不說,有沒有回報還不一定。


黑白小子


對於職場發展的方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根據自己實際情況去規劃自己的人生,人生規劃主要分為兩大類:1、體制內發展,2、體制外即市場經濟中發展。現在社會出現了一種傾向在體制內發展,拒絕體制外工作的趨勢,主要是因為最近幾年經濟發展不景氣,就業形勢不看好,為了規避失業風險,很多人寧願呆在體制內,也不願意在體制外,更別說出去做生意了,即便生意賺錢。細細思來,在體制內工作主要有以下幾點優勢:

一、收入處於當地中等水平,多數人可以接受,更重要的是補貼福利標準高。

作為體制內在編人員,工資、津貼等收入基本上可以達到小康水平,這讓很多人在心理上基本上可以接受,再加上餐補、車補、住房補貼等補貼,養老保險、醫保、工傷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福利都是按照最高標準繳納的,尤其是住房公積金,有些地方是高於幾倍的標準繳納的,這讓很多在公司企業上班的人望而不得。還有住院報銷,是體制外人想都不敢想的,報銷比例至少70%,這簡直就是待遇不要太好了。再加上各種獎金,其實總的算起來真的不算低了。畢竟高收入的人也是少數,生意人雖然收入高,但是風險也是很大的,很多人都是不容易承受的。

二、工作強度不算大,工作節奏較慢,適合普通人過日子。

大家都知道,體制內工作相對而言比較清閒,即便是喝茶看報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單位事情也逐漸多起來了,個別單位和部門工作確實比較繁重,但是總體而言還是比較輕鬆的,多數單位多數人還是很清閒的,事情少、責任小,壓力輕,這在當今壓力山大的社會中是非常令人羨慕的。而在市場競爭搏鬥,工作量大,風險大,壓力重,節奏快,工作強度非常大,時長887,基本上沒有休閒時間,這不是一般人能夠承認,人都是想安穩過日子的,沒有人願意承受這種壓力。

三、年紀越大收入越高,退休有保障。

體制內上班,工資收入隨著工齡增長和職務晉升而增加的,一般年紀越大,收入越高。一直到退休,除了正常的退休工資,另外還有食堂補助,綜治獎、績效獎等獎金,過節補貼,生日慰問款等補助,總的算起來,也是筆不低的收入。體制外上班,一般人過了35歲以後,就有職業疲倦了,進入職業瓶頸期了,那時候上有父母下有子女,壓力是很大的,尤其退休後,公司企業沒得依靠,只能靠自己或者子女。這和體制內差別很大,這也是讓很多人趨於體制工作的原因之一。

四、較高的社會地位,擁有好的社會資源。

體制內的人由於居於政府部門工作,握有一定的權力,一般都有高的社會地位,在社會上受到各界人士的尊重,有好的社會存在感。由於不同程度地握有權力,可以借用手中權力進行社會資源的置換,讓自己擁有更好的社會資料,尤其是在醫療、教育、就業等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讓很多人羨慕不已。即便是走後門,很多人雖然有錢,但是存在不能順利解決問題的現象,大家都知道,關係很多時候更重要,這種關係在於體制內的那個圈子關係。

還有一些其他補助和待遇,不同單位有不同福利,很多體制外的人基本上不會知道的。對於想過普通生活的普通人而言,體制內發展是性價比和幸福感高的職業發展路徑,所以,很多人都願意進入體制內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