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禪和孫皓有什麼區別?

莫忘初心延慶


劉禪和孫皓區別太大了。雖然兩位都是三國末期的亡國之君。但兩位皇帝的才能卻大不同。

先談談劉禪。劉禪,蜀後主。是整個三國時期在位最長的皇帝,公元223-263年在位,共計41年。劉禪207年出生於荊州亂世之中,不到一歲,就發生了赤壁之戰,曹操大軍橫掃荊州。直到公元271年去世,是活到壽終正寢的皇帝。沒有大智慧,是做不到的。

1,劉禪有大智慧。

一個小小年紀的皇帝,能把諸葛亮這種曠世奇才籠絡在身邊,充分讓他發揮特長,用人不疑。在蜀國亡後,也能裝傻,卸掉晉國皇帝的擔心,讓自己又多活了8年,壽終正寢。

2,劉禪極其仁慈。

在位期間,很少殺臣民。《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其父被判入獄,因劉禪執法是公平的,更多的是仁慈,愛護老百姓。所以陳壽在寫書時一點都不恨蜀國,客觀的寫了三國,很多方面都是向著蜀國的。249年,以前的敵人夏侯霸來投奔,劉禪不僅沒有殺他,還拜為車騎將軍,充分利用人才。

3,劉禪胸襟寬廣。

諸葛亮把軍權政權全部抓在手裡時,劉禪一點也不起疑心,也沒有找機會出去諸葛亮。一代帝王,沒有寬廣的胸襟,是做不到這樣的。期間,很多大臣要求說諸葛亮的壞話,要求降職諸葛亮,劉禪把這些在民間議論的人員抓起來,不讓諸葛亮在前線分心。

4,劉禪治國有方,用人比劉備還聰明。234年,諸葛亮死後,劉禪把大權全部收回來,取消丞相一職。北方,東方和西南方,安排好得力大將鎮守,尤其是東邊,吳國陸遜和他的兒子陸航,一直想著奪下涪陵(今重慶)這一帶。但劉禪啟用的鄧芝鎮守,數十年安寧無虞。劉禪在沒有諸葛亮的30年裡,一樣保持了蜀國的穩定和繁榮。

再來談談吳國末代皇帝孫皓。

孫皓(243年—284年),三國時期吳國末代皇帝(264年—280年在位),吳大帝孫權之孫,廢太子孫和之子。

在位初期,還能施行明政。但沒幾年,就開始沉溺酒色,殘暴無仁,跟劉禪沒法相比。他極其喜歡殺戮,昏庸暴虐。名聲很大,驚動華夏,令晉武帝感到惶怖 。 天紀四年(280年),西晉攻破建康,他的也學了劉禪投降,封為歸命侯。過了不到四年,公元284年,孫皓在洛陽去世。一共活了42歲,跟劉禪也沒法比。






京荊劉


劉禪和孫皓都是亡國之君,要說區別嘛,就應該從二者的風評來說了。


劉禪是誰?那是劉備的兒子,蜀漢的第二代君王,雖然劉禪總被世人稱為“扶不起的阿斗”,但劉禪能在諸葛亮死後獨立執掌蜀漢政府數十年,把姜維,費禕,蔣宛這些能人玩弄於鼓掌之中,在蜀漢滅亡後又能裝傻充楞,安享晚年,這已經很難得了。


至於孫皓呢?這個就是徹底的暴君了。

孫皓是東吳的末代皇帝,和劉禪是難兄難弟,但是孫皓在位期間,專橫殘暴,奢侈荒淫,後期更寵信佞臣岑昏,整天飲酒作樂,朝政昏暗,大失民心,在國內只能用暴君來評價。西晉滅亡東吳後,孫皓被司馬炎封為歸命侯,居於洛陽。283年,孫皓病逝。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關於劉禪和孫皓的區別,我整理了主要有以下三點。

其一:【劉禪更天真,孫皓更耿直】

我們都知道我們可能都聽說過,樂不思蜀的典故,就是說劉禪在被司馬昭宴請的時候,想試一下劉禪是否有叛逆之心,然後司馬昭問劉禪:“你為什麼這麼開心?想念不想念你的蜀國?”而劉禪是怎麼回答呢?他說:“此間樂,不思蜀也。”然後左右都笑了。這個樂不思蜀了成語就流傳了下來,人們口口相傳,由此可見劉禪是一個天真的人。

而同樣的司馬昭也曾經用類似的方法試探過孫皓,而孫皓是怎麼回答的呢?我們看一下歷史記載。

帝謂皓曰:“朕設此座以待卿久矣。”皓曰:“臣於南方,亦設此座以待陛下。”

你看人家孫皓多耿直,直接回懟了司馬昭一句,而司馬昭也並沒有因此生氣,原諒了他的耿直,並沒有因此而殺了她由此可見,孫皓相比劉禪是一個耿直的人。

樂不思蜀圖畫(來自網絡)


其二:【劉禪是不作為,而孫皓是亂作為】

為什麼說劉禪不作為呢?他實在是太聽話了,自己一點都不想動腦子,全都是依賴別人的。聽諸葛亮的,聽蜀漢四相的,聽姜維的,聽郤正的,聽黃皓的,聽譙周的。他的昏庸在於言聽計從,等到自己做判斷的時候幾乎就是不知所措,回答問題需要人教,大敵當前需要人教,他自己啥也不想幹。平庸之主,但能放權,尚值得稱道。但是論護國心志,則不如他兒子北地王。只是想當個富家翁罷了

看而孫皓的話。其實孫皓比劉禪爛,劉禪是無作為,孫皓那是亂作為,不但亂作為,而且是特別的殘暴。孫皓是三國時期吳國的最後一個皇帝,也是有名的暴虐之君。據史書記載,他在位時:驕橫暴戾,忠諫者誅,虐用其民,窮兇極欲,被他濫施刑罰,不可勝數。造成群下人人惴恐,朝不謀夕。魯迅先生都稱他是“特等的暴君”。

他這一些正好和劉禪是想反的,劉禪是昏而不暴,孫皓正好是暴而不昏。

孫皓影視形象


其三:【孫皓比較有骨氣,而劉禪比較軟弱】

對於滅國之戰,孫皓的抵抗力度比劉禪強多了,即使長江上游不在,丞相張悌戰死的情況下,孫皓還想組織人抵抗一波,並沒有想直接投降。

雖然孫皓也是末代皇帝,但是他在他的統治期間可以說完全是個人慾望的體現。他把吳國的一切權利都集中在自己手上並且按照自己的想法去運用。而在其他朝代中,末代皇帝往往大權旁落,自己的生死都不由自己掌握。如果孫皓沒有司馬炎這樣的強敵,自己又沒有過分的為所欲為的話,是不會落到滅國的下場。

而劉禪在還有能力反抗的時候就直接投降了,由此來看的話劉禪比較軟弱,不過蜀漢後期國力衰竭和人才凋敝都是事實,他投降保民即成全了自己也成全巴蜀,也算有些可取之處。

劉禪影視形象


以上三點就是我認為劉禪和孫皓的主要區別,大家有什麼不同的想法,歡迎討論。(謝謝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