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理论学习骨干专题培训心得体会之四川省地震局杨航谈学习的系统性

1月6日到10日,我有幸参加了由省直机关工委主办、省委省直机关党校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青年理论学习骨干培训班”。为期一周的学习,各位专家为我们系统讲述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此次培训为“1+7”模式,即一个总主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党的建设、经济、社会、文化等七个分领域的具体深入讲解。感触最深的是“体系”,社会主义各项制度不是孤立的,而是有其系统性闭环。因此,本人将对学习的系统性谈几点心得体会:

一、系统学习的必要性

在当下,信息的获取便捷化,每天打开手机就有各种学习软件,各种课程供我们选择。通过网络,我们学习变得很方便,与此同时,我们“被学习”往往成为常态。我们所接触到的信息更多的是别人灌输给我们的,而非自主学习。因此,学习往往碎片化。青年同志由于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较大,更乐意接受轻松的学习方式。然而碎片化学习的弊端会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显现出来。比如,看待问题会倾向于表面化、简单化,难以进行独立严谨系统的思考,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不知来龙去脉。

此次培训前,我也利用业余时间对十九届四中全会进行了学习,知道一些概念,但也仅仅是知道。通过此次系统学习,我深刻了解到国家治理体系是产生于历史长河之中,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并面向未来发展。通过此次学习,我也认识到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并不是空洞的概念,是方方面面切实可行的。我们每个人的工作都在国家治理体系框架内,因此对于指导工作具有实际意义。

二、系统学习的内涵

系统学习的纵深。系统学习要考虑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就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而言,其广度包含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方面面,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党的领导、五位一体、四个全面、外交政策等方面概括了13条显著优势。这13条显著优势和13个坚持和完善之间形成了对应关系。从“历时性”角度看,是国家治理的一个纵向延伸。从“共时性”角度看,这13个方面之间是一个相互联系的,而13个方面与整体之间又是一个枝干的关系。因此在系统学习中,要注意由点到面再到点的学习。

系统学习的面向。系统性学习相对于碎片化学习,成效不会立马呈现,有时候稍显枯燥,需要长期坚持。因此需要培养长期学习习惯。在思想上,,我认识到学习是个人提升不可缺少的条件。因此,学习的向度应该是向内而不应向外——努力找到学习的一个突破点,然后建立起学习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内在动能。所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盲目跟随外界潮流,往往会忽略自身学习的立足。系统学习需要有坐冷板凳的精神,这是一种内化于心的主动。

三、系统学习的方法

一要明确学什么。在行业分工逐渐细化的当下,少有人能穷尽各类知识成为全才。因此,专业化的学习比泛泛而学更加有效。作为机关青年干部,要明确工作的政治性,也认识到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在系统学习上,首先要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原理,加强经典原著阅读。其次,作为党员,要系统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党规党纪,懂规矩、守规矩;再次,结合自身实际工作,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的重要论述精神,并将这些精神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要依托单位平台,加强学习交流。目前成立的青年理论学习小组,为广大青年职工加强理论学习搭建了平台。俗话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在自学基础上,集中学习讨论,促进交流、共同成长。针对某一主题开展学习研讨,会拓宽思路,达到事半功倍效果。此次培训中各单位对开展青年理论学习小组的经验进行了交流。一些同志提出了较好的意见建议,比如走出去、请进来、开展专题讲座、大讨论和小范围讨论结合等方式都是可借鉴的。

三要用工作成效检验学习成果。弘扬理论联系实际学风,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把研究解决问题作为学习的着眼点,决不能坐而论道、凌空蹈虚。学而行,学以致用、身体力行,把学习成果落实到干好本职工作、推动防震减灾事业发展上。

(作者系四川省地震局 杨航)

青年理论学习骨干专题培训心得体会之四川省地震局杨航谈学习的系统性

来源:四川机关党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