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車的爭議和前景:技術、趨勢、承載以及自證

友情提示:這是一篇長文,如果你覺得有價值,歡迎參與評論、轉發與收藏。我是小歐,感謝關注!


新能源車的爭議和前景:技術、趨勢、承載以及自證

爭議非常的新能源如何引領未來變革時代

向前偉大,向後艱難,新能源生存邏輯在現階段存在巨大的矛盾化悖論,這個已經存在許久的“新生”事物為何在我們的生活中依然無法引領?也許這需要更深刻的思考!

—————編者按

改變對於我們現代社會而言,其實並不簡單,相比過去的侷限時代,大部分時候我們的精力和思考都耗盡在計算成本和空間收益上,或許這不是經濟效益所帶來的的影響,僅僅是因為我們龐大而臃腫的體量以及數之不盡的牽扯關係。如今改變生產關係遠比改變生產力要艱難,技術進步或許一瞬間就會帶來生產力的革新,但想要把一項技術從實驗室搬到工廠和車間卻千難萬難,這就是一個當下我們面臨的最苦惱的核心桎梏。

新能源喊了將近20年了,最近這幾年才堪堪有車跑在了馬路上,從內燃汽車時代的豐厚積累一步跨越能源變革到電力智慧時代,汽車行業本身就意味著一種徹底的顛覆。特斯拉也好,蔚藍也罷,所代表的格局似乎都不可以承載起新能源汽車的使命,到底是什麼阻礙了這個目前為止尚可期待的技術引領方向?

從現存的邏輯上看,新能源汽車是這麼多年我們持續挖掘的新能源唯一可行性具備大規模開發的能源變動領域,其他的所謂新能源大多應用都受很多因素的侷限,難以成為產業革命的有力推手。可是如今行來,坎坷多艱,爭議頗多,這個領域的探討和實踐似乎總是缺乏深度和遠景,現實的阻隔特別精細且真切。目前為止對於新能源汽車的爭議焦點主要仍是聚焦於以下幾個方向,技術、配套以及規模化量產!這中間又涉及了市場鏈條的方方面面博弈和磨合,20年的時間雖說不算太短,但對於顛覆一個傳統產業而言空間仍然不足!

另一方面全球化的生產配套在新能源汽車誕生的這短短光景裡,不僅沒有在合作共贏方向取得共識和融合,相反還加大了分歧和爭議,這個時代的能源格局到底將如何演化?這也是對於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巨大不確定性。舊有能源應用領域主要依賴石油供給,因而內燃機車主導了傳統汽車應用領域數百年的歷史變遷,在這個時代這種不可循環再生能源的過度開發導致了各種弊病,包括汙染、消耗以及國家戰略利益之間的牽扯,因而作為新時代的革新力量,電力時代的到來是對汽車產業一次非常完美的顛覆契機,抓不住這個邏輯,所謂的能源革命也就是水中鏡花了。

新能源車的理解絕非老百姓買車用車這麼簡單,有一些深刻性的導向因素如果無法得到務實探討和落地解決,這個具備牽引時代的跨現實產物未來還會不斷遭遇誤解和爭議,因此我們需要在內在邏輯上把問題搞清楚,這樣才能讓這輛車“負重前行”!


新能源車的爭議和前景:技術、趨勢、承載以及自證

一、時代之下——能源格局變動牽引

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我們突然意識到了,整個世界的能源格局應該到了要改變的時刻?是大氣層漏洞?還是氣候變暖導致的北極冰川縮減?整個問題恐怕已經沒有人會計較了,畢竟《巴黎協議》的共識是,我們的地球資源依賴過去的生存方式已經承載過重,人口需求消耗和浪費濫用規劃,甚至是整個經濟運轉都在提出示警!於是早在19世紀末期時代,很多國家都開始逐步深入研究優化能源應用的構想和規劃,各種新能源輪番上臺,從風能、太陽能、潮汐能、可燃冰、頁岩氣、甚至是核能,這些能源方式在理論上都可以成為持續性能源的發展形式,但實際上受限於各環節難度和天然桎梏,推廣性和成本性大大降低了。

20世紀初,人們開始認可轉換電力能源的技術成為先導能源變革的作用點,以汽車產業為新突破口開始逐步在世界上展露新的能源發展趨勢,一時之間人們對於這個革新事物報以巨大的期待。

期待著這個以電為主的時代能夠徹底顛覆存量消耗性能源結構,如果全球汽車產業核心偏向開始發生遷移,那也就意味著改變基礎應用層面上的以智能電化為主將是潮流。畢竟其他工業領域的智能電化時代早已成熟了,如果汽車這個傳統能源消費市場領域中的中流砥柱可以實現全方位更新換代,那也就意味著整個世界的資源消耗向實際優化邁出了最務實的一步。

然而伴隨著實踐過程的這幾年時間,兜兜轉轉人們仍然徘徊在能源變動的可行性質疑中,構想和實踐的差距著實差距不小,為什麼各國政策層面這麼大力度的推廣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接受度仍然這麼低?

從能源格局的角度上看,主要還是電能續航技術和傳統汽油內容之間的橫行比較造成的,內燃汽車經過數百年的發展,產業配套早已滲透進人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是在觀念上也形成了先入思維。燃油汽車幾乎不存在續航短板,可是以目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電池是最大的侷限,正負極材料桎梏導致遲遲無法實現有效循環續航,加上充電樁的鋪開速度在世界各國差異巨大,因而這幾乎等同於在源頭上限制了應用推進的節奏。

儘管受此節奏影響,人們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巨大能量還有待評估,但是從歷史潮流趨勢的角度上說,汽車產業電力化是一種任何人都無法阻擋的前進潮流,這是毋庸置疑的!


新能源車的爭議和前景:技術、趨勢、承載以及自證

二、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探討

上述能源格局變動的認可,在產業界最近這幾年也已經逐步共識化了,這就是為什麼那麼多一線巨頭汽車企業紛紛開始佈局新能源領域產品開發的原因。

但共識化只是一種產業認知方向,投入資本和產出產品的難點才是整個汽車應用新能源的破局實踐。這種被認知和技術從腦袋裡搬到現實中的過程,包含著產業界的幾乎所有磨難,從核心要件的研發、設計組裝、產品線的優化改良、出廠消費反饋這些生產環節推進,到金融產業扶持、政策引導介入、配套建設過程這些大大小小的多元要素市場組成,幾乎等於在全世界再造一次汽車工業,其難度之高,無與倫比!

核心技術的探討,我們作為外界人士其實無法置評,但是在從新能源電池這一個技術節點上,我們就看出了很多關鍵性的難點了。我記得2016年左右資本市場瘋狂炒作新能源電池的那一撥,其實很少有人注意到,在那個時候所謂的新能源電池技術爭議就極大,三元電池材料和磷酸鐵鋰之間始終僵持不下,因為電池密度散熱問題和充電續航次數一直都各有利弊。產業界最近這幾年才將三元電池優化為新能源車首選,但是傳統應用因為成本的原因也並沒有放棄磷酸鐵鋰電池的發展,在這種割裂中反覆權衡成本和產品優化是最近這些年反覆拉扯電動車發展的核心問題,至今這種爭議仍在左右!

另外就是車載智能系統配置上,人工智能只是作為一種輔助噱頭來進駐,但是在駕駛體驗和使用便捷性上相對傳統汽車是具備優勢的,這就要和所謂的無人駕駛相互成為應勢才行。可是在一些低端配置邏輯上,這種功能完善型應用被成本和定性消費所限,除了特斯拉之外,似乎很多涉及新能源汽車的傳統汽車巨頭都不願意在這個方向上真正發力,這關係到優化產品方向上的技術糅合,因而也是最近這些年新能源車差異化發展的問題之一。

除了核心電池技術必須要優化提升和配套智能系統的完善消費體驗外,新能源汽車的其他環節技術都可以從傳統汽車製造上汲取到養分,這一點倒是不用有太多的顧慮。歸根到底技術侷限的是生產環節的成本和投入,對消費者的購買不夠成牽引,因為消費者買車不是根據技術供給來買的,而是生產企業應該確實切入消費關切,好用和耐用的車才是除了購買力外消費者最關注的。如果我們的新能源車技術一直不能以人為本發展,那麼核心阻礙不在於其他,就在於普適性本身。


新能源車的爭議和前景:技術、趨勢、承載以及自證

三、配套基礎設施的難點和突破

汽車產業顛覆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在重塑產業鏈的過程中,配套應用的落地也需要適時供給上,否則就會在現實過程中形成另一種阻力。

關於新能源配套,我想最大的問題應該就是充電樁了。這個核心配套關係到汽車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如果沒有及時到位的配套供給,那麼也就意味著新能源汽車無法正常實現功能應用。

而這幾年作為主要新能源車推廣的我們,面臨的最大問題就是新舊小區之間的複雜建設局面以及沿途充電樁供給的充實化難以實現。這很大程度上就是在告訴消費者,沒有充電樁,你買回來的車幾乎就等同於不定時斷電的“廢鐵”,這就不得不成為消費者最現實的決策思考。

傳統汽車加油站的普及推動其實最初也應該面臨過這樣的局面,建設成本和投入產出不成正比,加上覆雜的用地規劃和主體介入不同,可以想象過這事不是那麼容易形成效應的。

我們當前的辦法是政策主導加產業參與,對於不同地方實行不同的配套扶持,但這個環節有一個非常大的阻力,那就是量小了推不下去,量大很容易形成浪費。這就要求在統籌層面要精打細算,合理估量當地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程度和未來發展前景。

當前充電樁建設的參與主體承擔著主要是個人,那是因為配套標準差異化造成的,而私人充電樁的入戶改造和建設問題是卡在執行上了,大規模充電場裝的建設則問題在於場地規劃和運營優化。

這兩個方向上以後如果可以整合為民間運營主體的力量,讓不同建設運營主體在充電樁的供給共贏上下文章,比如充電樁的標準規範化後,可以允許小區停車場建成投入合理運營,儘量減少私人化的循環建設,從主體運營的角度上提高使用效率。這樣既有利於合理運作充電樁資源利用,同時也可以壓縮新能源汽車的使用成本。

當聯動供給成為主流之後,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做到充電樁不斷電,從而形成新能源隨手可觸的續航供給條件,實現產業配套供給共振推動力。


新能源車的爭議和前景:技術、趨勢、承載以及自證

四、政策導向的力度和高度

現在的新能源汽車推廣主要還是以政策主導和提倡為出發,大規模消費市場的自由流通時代尚未打通最後一里路,從上述的技術和配套成熟度來看,很多時候我們仍在實踐探索的怪圈裡打轉,這也就不難理解,一種格局上已成定勢,但內容上極度缺乏的困惑感。

政策推動的問題在於市場的接受度很受侷限,大多數新能源汽車的政策扶持的都是生產端供給和銷售端補貼的模式,強化引導產業突出和市場吸引,但長時間的政策加持會讓事物發展偏離原有的推升邏輯和力量,帶來比較多新的問題。

其中最核心的問題就在於政策引導雖然可以短時效刺激,但是消費邏輯的貫通會帶來麻煩。市場依賴消費反饋來展現優勢,即使傳統汽車產業面臨趨勢衝擊,但現階段的保有量和消費機遇仍然具備空間,並不是說你強化扶持就可以扭轉這種預期。如果在新能源汽車和傳統內燃汽車的良性競爭中,強調了第三方力量的強化性介入,那麼在偏向性上會使產業的格局緩步替換演變成為拔苗助長,沒有強大的消費支撐做積累,新能源汽車的脫節市場現象會非常明顯,這正是當下我們出現的新能源車賠本賺吆喝的原因。

政策強化可以採取低滲透和節點引導的方式才是正確的,作為強化力量可以在產業鏈的關鍵節點上扮演優化扶持,但絕不能取代市場的優勝劣汰,比如在能源電池的優化扶持上,又比如在充電樁行業標準制定上。在高標準嚴要求的前提下,用政策作為獎勵性扶持邏輯介入,強化整體行業環境的方向指引。

這樣一來,政策不用當裁判,只需要當維護秩序員就好,市場自然會給予整個新能源汽車發展一個準確的定位,這才是政策真正作為導向的力度和高度!


新能源車的爭議和前景:技術、趨勢、承載以及自證

五、消費指引的爭議和成本困局

市場消費作為影響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最核心環節,在當前這個階段上說效率仍然很低。原因在於,其一新能源汽車上述的環節桎梏影響了產品的消費觀感,大部分消費者仍認可傳統汽車的便捷性和高效性,對於口號宣傳和政策性引導並不支持;其二在於整個消費終端耗費了大量的人力、財力和物力用來經營新能源汽車的優勢,但這種優勢在消費者這裡並不夠影響硬性決策。

這兩個核心的消費邏輯是新能源汽車無法深入消費者決策的原因,但在這個新生和傳統相互博弈的階段,消費指引其實很難評判,畢竟這牽扯著太多市場環境的塑造。

消費是一件很主觀的事情,特別是衝動型消費意識的存在。雖然在購車這種資產級別商品上多數的消費者都會相對客觀思考,但偏愛仍是難以量化的。

車身黑白可以很好分,但是傳統汽車和新能源的較量中,消費者人群定位未必就那麼客觀和可靠。在反饋消費爭議上,傳統的消費因素主要是涉及購買力、駕車體驗、汽車用途以及養護成本上,當然這些對於新能源汽車同樣適用!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最大的消費誤區在於消費理解的難點。

傳統汽車經歷漫長的產業鏈成熟化過程,即使是新手購車仍能夠從傳統消費歸納上取得寶貴意見,但新能源汽車這種新生產物則完全不同,它還沒有成熟到讓初次購車的消費者完全理解的程度上,這一定程度上背離了消費預期,從而在後續使用過程中形成負面效應的效果遠遠大於正面積極意義。這就是為什麼新能源汽車越普及越背離的原因,消費者還沒有在行業層面認知上取得標準化的共識,因而加大了推廣的成本。

所謂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就是新能源汽車在市場購買和養護上需要務實解決的方向,其一夯實產品質量,自證優勢發揚;其二推廣營銷的成本少花點,踏踏實實滲透消費心理,不要用購買套路來背離產品購買和養護反饋,這樣消費指引的準確性會高得多!


新能源車的爭議和前景:技術、趨勢、承載以及自證

六、新能源車何時走向真正的革命?

汽車電力化是確定且具備巨大前景的產業空間,未來還可能會伴隨著智能化和無人化的全方位介入,這是汽車產業重新淬鍊洗牌的趨勢,潮流所指,無可阻擋!

新能源的顛覆性在於能源格局上的換代必要性影響,清潔的可循環電力系統取代傳統消耗性汙染能源的使用方式,這是人類生活方式為了適應未來發展的深刻性做出的重大調整,這是具備產業革命性質的。

而面對當前的應用產品的種種非議和矛盾,實際上都是現實發展過程中難以避免的,在傳統內燃汽車奠定穩固出行手段的當初必然也經歷了種種問題,從生產、市場、消費、反饋的四位角度思考,所有的問題都圍繞著持續推動產品優化務實解決,這實際上就是最大的改革推動。

從認知思考到理論推演,再到實踐探索和印證邏輯趨勢,這涉及了非常複雜的產業變動,需要漫長的時間和空間週期來不斷演化和推進,同時在投入資本和技術推動上仍應該以產品為核心,以質量為主軸,嘗試服務消費體驗為本的宗旨,帶動整個新能源汽車逐步走向堅實的自證之路。

所謂產業革命,其核心理念在於新生事物必須要比傳統事物更加優秀,這種顛覆性的優秀只有具備壓倒性的時候,才可以被稱為產業革命。技術和資本固然重要,但車畢竟是人用的,市場仍是核心需要理解的部分,只有當市場真正大規模認可新能源汽車的用途比傳統汽車更優秀的時候,這場革命才會真正開始,現在只不過是一個小小的萌芽!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本文系小歐本人原創內容,未經許可嚴禁商業轉載,否則將承擔一切法律後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