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繼偉、王一鳴談要素市場化改革

本文為樓繼偉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暨50 人論壇成立二十週年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2018年9月)


樓繼偉(財政部原部長):謝謝吳老師,謝謝樊綱。吳老師剛才從歷史和改革各方面的維度講了一下當前的使命。我就比較簡單了,我就講一個方面,重點講講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問題。其實這並不是一個新命題,改革開放40 年來,我們一直進行這方面的改革。但是,問題仍就不斷地冒出來,以不同的面貌冒出來,所以不得不再次強調一下這項改革。而且我們應該在這方面取得真正的實效。


概念我想說一下,經濟發展通常面對總量問題和結構性問題交織的局面,前者可以採取反週期需求管理的辦法應對,後者發生在經濟的供給側,即勞動力、資本、土地等生產要素配置的機制和效率的提升,主要靠改革。因此,經濟學原理和國際比較所稱的“結構性改革”,就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需求側沒有改。


結構性改革的必然發生在供給側,但需要需求側方面政策的配合,因為供給側改革有可能短期痛苦、長期見效,有的是當期就很快見效,可能需要需求側方面的一些政策支持、配合。


中央之所以使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提法,我理解主要是提醒大家關注供給側,不要總惦記著需求側的刺激政策。


我們回顧一下世界經濟的發展史,比較典型的是“里根新政”、“撒切爾改革”等,都是結構性改革,都是危機推動的被動改革,不改革就做不下去。“撒切爾改革”的時候,英國叫做“英國病夫”,“里根改革”的時候,企業所得稅的邊際稅率超過70%,企業不願意投資,經濟出現危機。近年來,我們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改革,改革的成效逐步顯現,但是總體來看,改革還是要完善,改革的步伐還有進一步加快的空間。


“三去一降一補”是針對產能過剩、庫存高起、槓桿偏高、成本過高、短板突出等結構性問題提出的來的工作目標和任務,本質屬性是深化改革,但是現在很多的做法是把目標、任務當手段。“去產能”就下指標,給各省下指標。按說說的是環境標準、安全標準,包括有可能是技術性的這些質量標準,不符合這些要給企業時間改,實在不行就是下指標,就是把目標當手段。


這個就是採取傳統的辦法,靠行政手段,屬於計劃經濟時代的“關停並轉升”的措施,真正的改革做法不多。因此,下一步推進改革核心要破除制約生產要素配置效率提高的體制機制障礙,要讓市場起作用。


說一下供給側改革的改革,分著說一下勞動力、資本、土地。勞動力方面重點是促進勞動力的自由流動,加快改革戶籍、養老、醫保等制約勞動力自由流動的制度,這方面談起來太多了,點一點吧。


最近一段時間,個別地方走向了相反方向,一些地方清理低端人口,搶奪高端人才,這是我們勞動力成本提高的重要因素。從國際經驗來看,一名中高收入的城市就業,相應需要四名所謂中低端的人口服務。如果把所謂低端人口清光了,勞動力成本將大幅度提高,所謂高端行業的經營和人民的生活反而更加不方便,甚至會刺激移居、移出國外。


另外,要提高勞動力市場靈活性、流動性,在制度上促進勞資雙方的平衡。2015 年,OECD 測算,我國對於非臨時職工的保護在全球72 個國家中排名第二,僅次於委內瑞拉在查韋斯極左翼的政府時期制定並沿用至今的相關法令。


我們的實際感覺是我們的排名比歐洲高出許多,但是我們的勞動力市場因這個因素造成了扭曲,還不如歐洲,怎麼回事呢?因為我們不是都依法辦事,在法律層面執行的還不夠嚴格,一方面使合法合規經營的企業更加困難;另一方面對善於靈活變通的企業留下了尋租空間,對社會道德是負激勵。


勞動力要素方面講了很多,我只講一兩點。在資本方面,重點是如何使金融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前段時期,我們過度地混業,造成了一系列的金融亂象,在風險集聚的同時,也不斷地提高資金成本,加劇實體經濟的困難。“金融要回歸本原,為實體經濟服務。”


目前,治理金融亂象的時候,打好“防控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時候,我們確實到了水落石出的階段,出現了大量的風險,無論是P2P,無論是保險公司的風險期限錯配,無論是小銀行的風險暴露,一方面帶來社會安定問題,一方面特別是對中小企業融資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我們一邊要降槓桿、去風險,一邊要認真思考,我們究竟需要什麼樣的資本市場,發展什麼樣的經營模式,才能更好地服務於實體經濟,就我看來,目前這種大混業的模式是絕對不行的,會引發高風險。


在土地方面,重點是加快土地流轉制度改革,土地天然帶有一定的公共性,沒有自由的土地市場,一個國家的土地面積是有限的,錢是可以印出來的,地是印不出來的,所以土地天然帶來的公共性,所以就要有“用途管制”,但是“用途管制”對不同所有制的,要有進入市場的通道,要大力推進土地流轉制度的改革,提高土地配置效率。


三中全會文件提出,在符合規劃、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的前提下,允許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出讓租賃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不要忘記前面還要符合規劃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這方面我是覺得改革有一定的進展,但是容易走偏,注意了後面,沒有注意前面,或者注意了前面,沒有注意後面,所以仍舊處於試點階段,還沒有全面推開。


簡單點一點三個生產要素方面一些改革和重點,實際上就是常說的柯布-道格拉斯生產函數中的α,這個生產函數Y,就是13 個要素,勞動力labour,土地land,加上資本capital,前面有各個迴歸係數,所以前面括號之外成立一個α,為什麼成立α?因為這個公式做出來是總供給,但是一回歸歷史發現,得出來不是當時的總供給了,為什麼呢?因為α 在變,通常就被解釋為制度創新和技術進步,解釋為α。


我們的結構性改革其實就著眼於這個神秘的α,也只有將結構性改革落實到位,才能真正將α 釋放,提高全要素生產力,提升我們經濟的潛在增長水平。謝謝!




本文為王一鳴在紀念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暨50 人論壇成立二十週年學術研討會上的發言(2018年9月)


王一鳴(時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謝謝主持人。中國的改革一個鮮明的特點,就是我們過去自以為是比較適合國情的,就是在雙軌制基礎上的漸進式改革,我們是先農村後城市,先在國企外圍培育一塊體制外力量,倒逼國企改革。先放開部分價格,然後再並軌。


改革現在也帶來一系列的遺症,新體制的成長和舊體制的衰亡相伴相生,而且相互制衡,由於過去傳統體制遺留的這種政府直接配置資源管理模式,依然有比較大的慣性,所以你會發現,改革過程中時不時遇到一些問題,就是政府對資源的配置干預又會強化,就是存在干預過多的問題,這個問題始終沒有很好地解決。


再有,我們要深化市場化的改革,就要求要讓市場配置資源,政府就要讓渡權力,將政府掌握的資源更多地交給市場來配置,這個往往會遇到阻力。我主動地把權力讓渡出去、把資源讓渡出去,這個是一個難點。


這種以雙軌制為基礎的漸進改革,兩種力量的存在,往往容易導致這種腐敗的滋生和收入差距的拉大。我們以前經常自以為是比較好的一種模式,但是確實也帶來一些問題。那麼它的目標應該是向單軌過渡,就是要下決心向市場化、法制化的方向逐步地推進。


我們93 年就確立了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十八屆三中全會進一步明確了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既然是決定性的,就要下決心往這個方向走。


下一步往這個方向走,現在最大的雙軌,現在就在要素市場,商品和服務經過30 多年,將近40 年改革,基本市場化了,99%以上市場化了,但是要素依然是雙軌制。


剛才樓部長講到供給側改革,核心也是這一塊,就是土地、勞動力、資金,包括技術、人才,還有現在一個很重要的要素,就是信息,信息以後對經濟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我們土地還是典型的雙軌制,就是它是隔離了,實際上我們是雙軌的土地,為城市化在積累資本,以前是公共產品剪刀差,積累工業化的資本,現在城鄉土地剪刀差,積累城市化資本,這種制度可能在特定的階段,它是起到積極作用的,但是現在帶來問題凸顯。


城市和農村的這種勞動力還是有差異的,利率沒有完全市場化。中國P2P 為什麼那麼多? 比世界上多的多。中國的銀行為什麼那麼多非標產品?說明我們利率不是完全市場化利率,技術、價格的形成機制也不健全,人才、單位所有制還沒有完全解決,信息部門這種分隔體制,還有企業的壟斷,現在說平臺型企業,以後針對信息資源的佔有,不光是對經濟,對社會的影響力也會越來越大。這個也引起了國際上學屆的高度關注。這是第二個要素。


第三個很簡單,我們現在約束機制逐步在強化、健全,不斷地健全。但是激勵機制沒有很好地去建設,我們改革實際上要建立一個有效的激勵機制,那麼下一步改革,怎麼樣來進一步健全和完善激勵性的機制,這個可能是很重要的。那麼這裡面涉及到產權的激勵,可能是最好的激勵方式,我們怎麼在產權激勵上能夠動腦筋,想辦法,找到有的解決方案。


我的發言完了。謝謝!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今日正式公佈。作為中央第一份關於要素市場化配置的文件,《意見》的出臺有何深意,未來在哪些領域有重大突破?經濟日報記者就此專訪了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


記者:中央為何要專門出臺文件構建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


答:以中共中央、國務院名義印發《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是中央對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進行總體部署。《意見》明確了要素市場制度建設的方向和重點改革任務,對於形成生產要素從低質低效領域向優質高效領域流動的機制,提高要素質量和配置效率,引導各類要素協同向先進生產力集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具有重大意義。


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是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市場體系的內在要求,是新時代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意見》出臺,是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的重要舉措。


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是深化經濟體制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的客觀要求。


目前,我國商品和服務價格97%以上由市場定價,但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等要素市場發育相對滯後,影響了市場對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發揮,成為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的一個突出短板。


要素市場化配置是解決我國經濟結構性矛盾、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根本途徑。從破除無效供給來看,就要加快形成市場決定要素配置的機制,釋放錯配的資源,這就要求建立要素初始配置的糾正機制,促進要素合理流動;從培育新動能角度來看,要建立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的機制,提高要素宏觀配置效率,共同支撐實體經濟發展,形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


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是讓要素活力競相迸發、使經濟充滿動力的重要保障。擴大市場配置要素的範圍,就是要讓企業成為獨立的市場主體來配置要素資源,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和激勵效應,充分發揮生產要素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提高要素質量,實現優化組合。與此同時,我國經濟發展已經到了創新驅動發展的關鍵階段,激發各類要素活力對於儘快轉向創新驅動發展十分重要。


記者:《意見》在制定過程中有何總體考慮?


答:要素市場是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現代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實踐中由於不同生產要素屬性不同,改革進展差異很大,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一方面要整體上擴大要素市場配置範圍,加快發展要素市場;另一方面也要根據不同要素屬性、市場化程度差異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充分發揮數據等新型生產要素的作用,分類施策、循序漸進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


生產要素與商品的屬性不同,例如勞動要素附著在勞動者個體身上,土地要素天然帶有一定公共性,要素市場建設不能完全等同於商品市場的建設。在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過程中,必須正確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既要不斷擴大市場決定要素配置範圍,培育市場交易平臺,又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健全制度規則,完善政府調節與監管,引導各類要素協同向先進生產力集聚。同時,加快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減少政府對要素的直接配置,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金融機構改革,確保各類所有制企業通過競爭等市場手段平等獲取要素。


為此,意見提出了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的總體要求,從各要素的共性出發,為從整體上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明確了方向和原則:一是市場決定,有序流動。二是健全制度,創新監管。三是問題導向,分類施策。四是穩中求進,循序漸進。


記者:數據為何納入了生產要素的範圍?


答:生產要素的形態隨著經濟發展的時代特徵不斷變遷。土地、勞動力是農業時代重要的生產要素,之後資本成為工業時代重要的生產要素,還催生出技術、管理、企業家才能等更多生產要素。隨著信息經濟發展,以大數據為代表的信息資源正在朝著生產要素的形態演進。


數據已和其他要素一起融入經濟價值創造過程之中,對生產力發展具有廣泛影響。


數據生產要素屬性的提升,關係著經濟增長長期動力,關係著我們國家發展的未來。世界各國都把推進經濟數字化作為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動能,在前沿技術研發、數據開放共享、隱私安全保護、人才培養等方面做出了前瞻性佈局。


我們也要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推動製造業加速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同時,要運用大數據提升國家治理現代化水平,推行電子政務、建設智慧城市,構建全國信息資源共享體系。利用大數據平臺,分析風險因素,提高感知、預測、防範能力。


基於此,《意見》吸收各方觀點,根據生產要素的重要性和時代性,明確將數據作為一種新型生產要素寫入政策文件,是要充分發揮數據這一新型要素對其他要素效率的倍增作用,培育發展數據要素市場,使大數據成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記者:針對不同的要素領域,意見有哪些突破和亮點?


答:《意見》分類提出了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數據五個要素領域改革的方向,明確了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的具體舉措。


土地要素方面,著力增強土地管理靈活性。一是靈活產業用地方式,健全長期租賃、先租後讓、彈性年期供應、作價出資(入股)等工業用地市場供應體系,完善產業用地政策,推動不同產業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二是靈活土地計劃指標管理,城鄉建設用地供應指標使用應更多由省級政府負責,探索建立全國性的建設用地、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


勞動力要素部分,著力引導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一是暢通落戶渠道。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二是暢通職稱評審渠道。完善職稱評審制度,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制定職業標準,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渠道,推進社會化職稱評審。


資本要素部分,著力完善多層次的資本市場制度。一是完善股市基礎制度建設,制定出臺完善股票市場基礎制度的意見。二是完善債券市場統一標準建設,統一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標準,對公司信用類債券實行發行註冊管理制。


技術要素部分,著力激發技術供給活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一是激活產權激勵,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並行推進職務成果“三權”改革和所有權改革試點。二是激活中介服務活力,培養一批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積極推進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加快推進應用技術類科研院所市場化、企業化發展。建立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體系。


數據要素部分,著力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通過制定出臺新一批數據共享責任清單、探索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規範、支持構建多領域數據開發利用場景,全面提升數據要素價值。


記者:在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過程中,如何更好發揮政府作用?


答:《意見》從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角度,提出要大幅度減少政府對要素的直接配置,推進土地、勞動力、資本、技術和數據要素配置的市場化改革,除此之外,還提出完善要素價格形成機制和市場運行機制,明確政府對要素價格、市場運行的調節和監管內容。


一是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要素價格機制,分類提出完善土地、勞動力、資本等要素價格機制的舉措。推動政府定價機制由制定具體價格水平向制定定價規則轉變,加強要素價格管理和監督。構建要素價格公示和動態監測預警體系,逐步建立要素價格調查和信息發佈制度。


二是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健全要素市場化交易平臺,夯實要素市場交易基礎設施。完善要素交易規則和服務,引導形成有競爭力的市場交易規則和服務體系。提升要素交易監管水平,規範交易行為,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健全交易風險防範處置機制。


三是健全要素收入分配機制。健全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承認物質利益原則和合理的收入分配差距,強化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尊重科研、技術、管理人才,極大地調動各方面積極性。


此外,從開放角度,意見提出進一步推動人才、資本和技術要素開放,提升全球資源配置能力,提出“暢通海外科學家來華工作通道”“主動有序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探索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新模式”“開展創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動試點,發展離岸創新創業,探索推動外籍科學家領銜承擔政府支持科技項目”等舉措。



中共中央國務院

關於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

(2020年3月30日)


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是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市場體系的內在要求,是堅持和完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內容。為深化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促進要素自主有序流動,提高要素配置效率,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造力和市場活力,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現就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破除阻礙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擴大要素市場化配置範圍,健全要素市場體系,推進要素市場制度建設,實現要素價格市場決定、流動自主有序、配置高效公平,為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推動高質量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打下堅實制度基礎。


(二)基本原則。一是市場決定,有序流動。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暢通要素流動渠道,保障不同市場主體平等獲取生產要素,推動要素配置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二是健全制度,創新監管。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完善政府調節與監管,做到放活與管好有機結合,提升監管和服務能力,引導各類要素協同向先進生產力集聚。三是問題導向,分類施策。針對市場決定要素配置範圍有限、要素流動存在體制機制障礙等問題,根據不同要素屬性、市場化程度差異和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分類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四是穩中求進,循序漸進。堅持安全可控,從實際出發,尊重客觀規律,培育發展新型要素形態,逐步提高要素質量,因地制宜穩步推進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


二、推進土地要素市場化配置


(三)建立健全城鄉統一的建設用地市場。加快修改完善土地管理法實施條例,完善相關配套制度,制定出臺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指導意見。全面推開農村土地徵收制度改革,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範圍。建立公平合理的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增值收益分配製度。建立公共利益徵地的相關制度規定。


(四)深化產業用地市場化配置改革。健全長期租賃、先租後讓、彈性年期供應、作價出資(入股)等工業用地市場供應體系。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和用途管制要求前提下,調整完善產業用地政策,創新使用方式,推動不同產業用地類型合理轉換,探索增加混合產業用地供給。


(五)鼓勵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充分運用市場機制盤活存量土地和低效用地,研究完善促進盤活存量建設用地的稅費制度。以多種方式推進國有企業存量用地盤活利用。深化農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深入推進建設用地整理,完善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為鄉村振興和城鄉融合發展提供土地要素保障。


(六)完善土地管理體制。完善土地利用計劃管理,實施年度建設用地總量調控制度,增強土地管理靈活性,推動土地計劃指標更加合理化,城鄉建設用地指標使用應更多由省級政府負責。在國土空間規劃編制、農村房地一體不動產登記基本完成的前提下,建立健全城鄉建設用地供應三年滾動計劃。探索建立全國性的建設用地、補充耕地指標跨區域交易機制。加強土地供應利用統計監測。實施城鄉土地統一調查、統一規劃、統一整治、統一登記。推動制定不動產登記法。


三、引導勞動力要素合理暢通有序流動


(七)深化戶籍制度改革。推動超大、特大城市調整完善積分落戶政策,探索推動在長三角、珠三角等城市群率先實現戶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計互認。放開放寬除個別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戶限制,試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建立城鎮教育、就業創業、醫療衛生等基本公共服務與常住人口掛鉤機制,推動公共資源按常住人口規模配置。


(八)暢通勞動力和人才社會性流動渠道。健全統一規範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加快建立協調銜接的勞動力、人才流動政策體系和交流合作機制。營造公平就業環境,依法糾正身份、性別等就業歧視現象,保障城鄉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權利。進一步暢通企業、社會組織人員進入黨政機關、國有企事業單位渠道。優化國有企事業單位面向社會選人用人機制,深入推行國有企業分級分類公開招聘。加強就業援助,實施優先扶持和重點幫助。完善人事檔案管理服務,加快提升人事檔案信息化水平。


(九)完善技術技能評價制度。創新評價標準,以職業能力為核心制定職業標準,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檔案、人事關係等制約,暢通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社會組織、自由職業專業技術人員職稱申報渠道。加快建立勞動者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制度。推進社會化職稱評審。完善技術工人評價選拔制度。探索實現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和學歷證書互通銜接。加強公共衛生隊伍建設,健全執業人員培養、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評價和激勵機制。


(十)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暢通海外科學家來華工作通道。在職業資格認定認可、子女教育、商業醫療保險以及在中國境內停留、居留等方面,為外籍高層次人才來華創新創業提供便利。


四、推進資本要素市場化配置


(十一)完善股票市場基礎制度。制定出臺完善股票市場基礎制度的意見。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改革方向,改革完善股票市場發行、交易、退市等制度。鼓勵和引導上市公司現金分紅。完善投資者保護制度,推動完善具有中國特色的證券民事訴訟制度。完善主板、科創板、中小企業板、創業板和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新三板)市場建設。


(十二)加快發展債券市場。穩步擴大債券市場規模,豐富債券市場品種,推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統一公司信用類債券信息披露標準,完善債券違約處置機制。探索對公司信用類債券實行發行註冊管理制。加強債券市場評級機構統一準入管理,規範信用評級行業發展。


(十三)增加有效金融服務供給。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大中小合理分工的銀行機構體系,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放寬金融服務業市場準入,推動信用信息深度開發利用,增加服務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的金融服務供給。建立縣域銀行業金融機構服務“三農”的激勵約束機制。推進綠色金融創新。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法治化退出機制。


(十四)主動有序擴大金融業對外開放。穩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和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逐步推進證券、基金行業對內對外雙向開放,有序推進期貨市場對外開放。逐步放寬外資金融機構准入條件,推進境內金融機構參與國際金融市場交易。


五、加快發展技術要素市場


(十五)健全職務科技成果產權制度。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改革,開展賦予科研人員職務科技成果所有權或長期使用權試點。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和運用,支持重大技術裝備、重點新材料等領域的自主知識產權市場化運營。


(十六)完善科技創新資源配置方式。改革科研項目立項和組織實施方式,堅持目標引領,強化成果導向,建立健全多元化支持機制。完善專業機構管理項目機制。加強科技成果轉化中試基地建設。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承擔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建立市場化社會化的科研成果評價制度,修訂技術合同認定規則及科技成果登記管理辦法。建立健全科技成果常態化路演和科技創新諮詢制度。


(十七)培育發展技術轉移機構和技術經理人。加強國家技術轉移區域中心建設。支持科技企業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建立技術研發中心、產業研究院、中試基地等新型研發機構。積極推進科研院所分類改革,加快推進應用技術類科研院所市場化、企業化發展。支持高校、科研機構和科技企業設立技術轉移部門。建立國家技術轉移人才培養體系,提高技術轉移專業服務能力。


(十八)促進技術要素與資本要素融合發展。積極探索通過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知識產權證券化、科技保險等方式推動科技成果資本化。鼓勵商業銀行採用知識產權質押、預期收益質押等融資方式,為促進技術轉移轉化提供更多金融產品服務。


(十九)支持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深化基礎研究國際合作,組織實施國際科技創新合作重點專項,探索國際科技創新合作新模式,擴大科技領域對外開放。加大抗病毒藥物及疫苗研發國際合作力度。開展創新要素跨境便利流動試點,發展離岸創新創業,探索推動外籍科學家領銜承擔政府支持科技項目。發展技術貿易,促進技術進口來源多元化,擴大技術出口。


六、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


(二十)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優化經濟治理基礎數據庫,加快推動各地區各部門間數據共享交換,制定出臺新一批數據共享責任清單。研究建立促進企業登記、交通運輸、氣象等公共數據開放和數據資源有效流動的制度規範。


(二十一)提升社會數據資源價值。培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支持構建農業、工業、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規範化數據開發利用的場景。發揮行業協會商會作用,推動人工智能、可穿戴設備、車聯網、物聯網等領域數據採集標準化。


(二十二)加強數據資源整合和安全保護。探索建立統一規範的數據管理制度,提高數據質量和規範性,豐富數據產品。研究根據數據性質完善產權性質。制定數據隱私保護制度和安全審查制度。推動完善適用於大數據環境下的數據分類分級安全保護制度,加強對政務數據、企業商業秘密和個人數據的保護。


七、加快要素價格市場化改革


(二十三)完善主要由市場決定要素價格機制。完善城鄉基準地價、標定地價的制定與發佈制度,逐步形成與市場價格掛鉤動態調整機制。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工資集體協商和企業薪酬調查制度。深化國有企業工資決定機制改革,完善事業單位崗位績效工資制度。建立公務員和企業相當人員工資水平調查比較制度,落實並完善工資正常調整機制。穩妥推進存貸款基準利率與市場利率並軌,提高債券市場定價效率,健全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國債收益率曲線,更好發揮國債收益率曲線定價基準作用。增強人民幣匯率彈性,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二十四)加強要素價格管理和監督。引導市場主體依法合理行使要素定價自主權,推動政府定價機制由制定具體價格水平向制定定價規則轉變。構建要素價格公示和動態監測預警體系,逐步建立要素價格調查和信息發佈制度。完善要素市場價格異常波動調節機制。加強要素領域價格反壟斷工作,維護要素市場價格秩序。


(二十五)健全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的機制。著重保護勞動所得,增加勞動者特別是一線勞動者勞動報酬,提高勞動報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全面貫徹落實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充分尊重科研、技術、管理人才,充分體現技術、知識、管理、數據等要素的價值。


八、健全要素市場運行機制


(二十六)健全要素市場化交易平臺。拓展公共資源交易平臺功能。健全科技成果交易平臺,完善技術成果轉化公開交易與監管體系。引導培育大數據交易市場,依法合規開展數據交易。支持各類所有制企業參與要素交易平臺建設,規範要素交易平臺治理,健全要素交易信息披露制度。


(二十七)完善要素交易規則和服務。研究制定土地、技術市場交易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數據產權交易和行業自律機制。推進全流程電子化交易。推進實物資產證券化。鼓勵要素交易平臺與各類金融機構、中介機構合作,形成涵蓋產權界定、價格評估、流轉交易、擔保、保險等業務的綜合服務體系。


(二十八)提升要素交易監管水平。打破地方保護,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規範交易行為,健全投訴舉報查處機制,防止發生損害國家安全及公共利益的行為。加強信用體系建設,完善失信行為認定、失信聯合懲戒、信用修復等機制。健全交易風險防範處置機制。


(二十九)增強要素應急配置能力。把要素的應急管理和配置作為國家應急管理體系建設的重要內容,適應應急物資生產調配和應急管理需要,建立對相關生產要素的緊急調撥、採購等制度,提高應急狀態下的要素高效協同配置能力。鼓勵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應急管理、疫情防控、資源調配、社會管理等方面更好發揮作用。


九、組織保障


(三十)加強組織領導。各地區各部門要充分認識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重要性,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上來,明確職責分工,完善工作機制,落實工作責任,研究制定出臺配套政策措施,確保本意見確定的各項重點任務落到實處。


(三十一)營造良好改革環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強化競爭政策基礎地位,打破行政性壟斷、防止市場壟斷,清理廢除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各種規定和做法,進一步減少政府對要素的直接配置。深化國有企業和國有金融機構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結構,確保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獲取要素。


(三十二)推動改革穩步實施。在維護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前提下,開展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試點示範。及時總結經驗,認真研究改革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對不符合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的相關法律法規,要按程序抓緊推動調整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