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面食”,相信最了解它的一定是陕西人,不服来辩!

陕西,想必大家都很了解,尤其“十三朝古都”西安,陕西不仅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还拥有舌尖上的美味,尤为陕西的面食是最出名的,对陕西人而言,面就是我们的最爱。

“三天不吃拉条子,身体就要打摆子”,“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三千万老陕怒吼秦腔,吃一碗扯面喜气洋洋,没有辣子嘟嘟囔囔。陕西人爱吃面,这是出了名的。

关于“面食”,相信最了解它的一定是陕西人,不服来辩!

陕西人的面食文化由来已久,这与陕西关中生产小麦有关,陕西渭河流域是我国小麦原产地之一,早在文献记载的周人始祖后穗教民稼檣的助耕农业时期,这里先民种植的农作物中就有小麦。小麦营养丰盛,据《食物本草》记载:“小麦,味甘温……主补虚。久食之,实人肤、体,厚肠胃,强力气,养气,补不足,助五脏……”再加之西安属于温带季风性气候,这些丰富的土地资源与水资源,给西安优质小麦的出产打下了基础,这座城市以麦为食的饮食文化也就此开始。

关于“面食”,相信最了解它的一定是陕西人,不服来辩!

渭河流域小麦基地

关于陕西面食文化起源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因为制作面食必须要把小麦加工为精粉,史料记载,春秋时代能工巧匠鲁邦不仅发明了攻城用的云梯和各种木制工具,还创造了磨面的石磨。1965年考古工作者在渭北栎阳遗址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石磨,从而证明了陕西关中地区最迟就在战国时期享用了用面粉做的面食类食品了!到后期唐代长安的饮食文化繁荣程度居全国之首,面食文化亦然盛之,据史料载,唐代后宫皇后妃子们也会亲自制作面食,同时在唐明时期朝廷也都有享用“长寿面”的讲究。

关于“面食”,相信最了解它的一定是陕西人,不服来辩!

时至今日,陕西人最面食的品类最下功夫,且不说陕西有了名的礼馍、锅盔、馓子、石子饼、单说这做面的手法如拉、削、拨、剔、捞、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就有多种多样。有人粗略的统计了下陕西叫得上名字的面条就有50余种之多.biang(音)biang(音)面、岐山面、摆汤面、蒜蘸面、宫廷罐罐面......数不胜数,虽说都是面,你给陕西人一袋面,能换你整个面食世界!每一种面都做的与众不同,都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就像陕西的历史一样。张口即来的肉夹馍,吃着Biángbiáng面,听着秦腔,在陕西的任何一个僻静的街巷,都会不经意地梦回古都,并辨别出八水绕长安的深远。这一刻,陕西味道是让你慢慢坐着,去揉碎三千年的时光,然后慢慢咀嚼。

关于“面食”,相信最了解它的一定是陕西人,不服来辩!

陕西面食

关于“面食”,相信最了解它的一定是陕西人,不服来辩!

陕西面食种类

面条是陕西人的影子,无处不在。无论是省城西安,还是穷乡小镇,无论是达官显贵,还是庶民寻常之家,婚喜丧悲,面条不可缺。面条是陕西人的命。在乡下,最惬意的事、莫过于一天辛劳之后,端上一碗片片面,撒一撮生葱花,浇上醋,把油泼辣子放美,然后蹲于门槛上,或趷蹴于院中,与家人边吃边聊。每当农闲之际,关中农村吃午饭或晚饭时,不分男女老幼,人人端一碗面,或拿几个馍,围聚在村里老槐树下或碌碡旁,边吃边谝,天南地北,海阔天空,无所不谈,陕西人称之为“老碗会”。面条是陕西人的根。近年随着经济大潮的冲击,许多陕西青年人纷纷南下,奔往深圳、海南,当地人称之为“孔雀东南飞”。这些咥面长大的小伙子们,当他们囊中百万千万之后,论及生活不足时,大多数人会异口同声地说:“咥不上羊肉泡馍、油泼面,是最大的遗憾”。

关于“面食”,相信最了解它的一定是陕西人,不服来辩!

富饶的三秦大地,传承着丰富的饮食文化,陕西人喜好吃面食不仅是一种习惯和喜好,更是一种悠久的地域文化!

吃面来陕西,嘹咋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