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江新區攜手合陽共建合作結碩果

鎮江新區古稱宜地,立長江之濱,千年文明古今交織,詩經合陽上古吉地,傍黃河堤岸,民風淳樸,厚積薄發。也許是機緣,也許是必然,讓這兩座中華民族母親河哺育的城市牽手到了一起,2017年9月,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發展國策的牽線下,鎮江新區和合陽縣結為對口交流經濟協作發展地區。三年來,兩地加強協作,共謀發展,在黃土地上繡繪了新時代協同協作發展的美麗畫卷。2019年合陽全縣退出國家貧困縣序列,104個村社區全部脫貧。

鎮江新區攜手合陽共建合作結碩果

聚焦產業協作 推進本質扶貧

協作,不是單方面的付出和接受,而是合作共贏。2017年以來利用蘇陝協作平臺,合陽縣多次赴新區開展農產品推銷活動,合陽雨陽富硒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曙光紅薯專業合作社生產的富硒小米、有機紅薯及紅薯老糖、紅薯面、手工紅薯粉條等系列加工特色產品吸引了眾多新區客商及市民諮詢、購買。如今,合陽農產品對江蘇銷售的金額逐年提高,累計已超過千萬元,不僅如此,兩地還在全縣範圍內開展社區工廠創建和扶貧基地建設活動,目前已創建蘇陝協作社區工廠2個,創建就業扶貧基地9個,吸納帶動人口就業238人,實現百名貧困勞動力穩定就地就近就業。

鎮江新區攜手合陽共建合作結碩果

按照脫貧攻堅六個精準的要求,合陽縣通過在項目投向、扶貧目標、帶貧機制、扶貧保障上精準施策,全面推廣村村建園,通過“園區+農戶”“園區+個人”“園區+訂單”模式,不斷增加貧困人口的收入。2017年以來,合陽縣共實施蘇陝協作項目33個,項目總投資16126萬元,利用蘇陝協作資金6865萬元,共帶動18872戶68274人走上脫貧道路。

深化勞務對接 加速脫貧致富

鎮江新區、合陽兩地人社部門緊密聯繫,精誠合作,緊扣江蘇就業人才需求,大力開展勞務輸出培訓,引導鼓勵當地群眾到省外就業。兩地幹部在務工、培訓、招商引資等方面共同商討扶貧協作的好路子,除了現場考察調研產業用工需求、細緻研討勞動力從業方向,還會定期舉辦招聘會,搭建人崗對接平臺,如今,“春風行動”“蘇陝勞務協作專場招聘會”已經成為品牌。

鎮江新區攜手合陽共建合作結碩果

不僅如此,藉助新區的師資、財力資源,雙方還採取訂單式的培訓辦法,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對蘇陝資金投入的扶貧基地、農業園區貧困勞動力進行培訓,提高勞動技能。成功舉辦了以深度貧困村“兩委”成員、社區工廠負責人、扶貧基地負責人、創業示範戶等為主體的創業致富帶頭人培訓班,三年裡共培訓、培養致富帶頭人150餘人次。

強化多方互動 創新共建格局

鎮江新區與合陽的協作,起於扶貧,但卻絕沒有限於扶貧。在扶貧項目引領下,雙方的協作已經多點開花。三年裡,新區在給合陽帶去超過千萬元資金物資援助的同時,每年還會派出20餘名掛職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充實於合陽的各條戰線。

鎮江新區攜手合陽共建合作結碩果

在醫療衛生方面,雙方共簽訂各類“院院”合作協議近10份,每年均有數十位醫務工作者互至兩地一線掛職學習,互派期間,新區醫務工作者會深入受援醫院進行重點幫扶項目指導、協建等,受援醫院同時會選派臨床、醫技、護理管理等專業技術人員前往對口新區醫院進修、培訓,充分提高了雙方的服務能力、診療技術和管理水平。據瞭解,全國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間,新區在自身物資短缺緊張的情況下,將5000副醫用乳膠手套、200副護目鏡、5000只口罩、200個耳溫儀在第一時間送至合陽。

在教育協作方面,兩地共有7所學校簽訂了教育結對共建協議,雙方在學校管理、文化建設、特色發展、品牌創建、教育教學等方面展開多領域、深層次幫扶交流,按照“請進來、走出去”的思路加強合陽師資隊伍培養培訓工作。結合合陽教育實際,雙方針對性制定了跟崗研修培訓方案,全程零距離學習,2017年至今,合陽選派40多名教師赴新區跟崗研修培訓,為合陽培養出一批骨幹教師隊伍,有效提高了合陽的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

(文稿:新區駐合陽工作組 新區經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