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設計,中國準備通過"AI"彎道超車

芯片設計,中國準備通過"AI"彎道超車

上次有一篇文章聊到芯片設計,其實主要聊到的是傳統芯片,這次聊一下智能芯片。

說到芯片設計,特別是處理器邏輯芯片設計,這都美國的天下,電腦CPU是intel的,手機CPU高通是老大。中國的芯片設計這幾年發展也很快,但核心的東西還是受制於人,比如手機芯片,風頭正勁的海思麒麟芯片就是買的英國公司ARM的指令集架構,不能進行深度優化和擴展。中國另一家展銳也一樣,用的是美國英特爾的拽令集架構,麒麟和展銳每年都要交不少的專利費。另外一個電腦CPU龍芯要好一點,龍芯採用的美國已倒閉的MIPS公司指令集,龍芯是直接買斷,可以在它的基礎做任何優化和擴展,即便這樣,性能和市場佔有率和英特爾也相差十萬八千里。

芯片設計,中國準備通過

中國要想在芯片設計上超過美國英特爾和高通,必須要要自己的指令集架構,只不過目前芯片的主流架構都是英國ARM和美國X86,所有的軟件也都是圍繞著這兩架構開發,並由此形成了強大的應用生態,即便是各大廠的服務器CPU也只能兼容x86做擴展,否則應用軟件無法運行。開發指令集和架構也許不難,難的是在於周邊數以萬計的應用軟件。

芯片設計,中國準備通過

現在有一個絕佳的機會用來彎道超車,就是AI(人工智能)芯片,也就是神經網絡芯片,這種芯片的架構指令集和ARM跟X86在性能上有顛覆性的提升,將來AI芯片肯定會全面替代傳統芯片,目前AI芯片還沒形成規模,各路巨頭也才剛發力,周邊也沒有相應的應用生態,中國和美國等西方強國都是同一起跑線,甚至是中國已處於領先地位,

提到AI芯片,就不得不提寒武紀科技這家公司。

2016年3月,陳天石、陳雲霽合夥創立了寒武紀科技公司,大家不要想這家公司才成立不到兩年,有啥牛的,其實陳天石、陳雲霽也研究AI芯片也快十年了,陳天石倆兄弟都是出自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天才,兩人的公司雖是2016年成立,但在這之前兩人的關於神經網絡芯片的學術論文已多次橫掃AI學術圈。2014年寒武紀獲得ASPLOS 最佳論文(亞洲第一次獲得),MICRO 2014最佳論文(美國以外的國家第一次獲得);此後寒武紀就已經成為ISCA最為關注的研究方向之一。ISCA 2016上,有近1/6的論文(來自MIT、斯坦福和UCSD等國際知名機構)都引用"寒武紀"的工作進行深度學習處理器探索。

ISCA(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omputer Architecture)被公認為是計算機體系結構領域最重要的國際會議。四十多年來,計算機硬件的多項核心創新都出自於ISCA,包括RISC、緩存一致性、動態多發射等。除了ISCA,ASPLOS 、 MICRO等幾大旗艦級學術會議中最佳論文、最佳論文候選、評分最高論文寒武紀也是輪著拿。

2015,寒武紀芯片首次成功流片,全球第一。

2016年,2016年將推出全球首個神經網絡指令集——電腦語(DianNaoYu)。

2017年8月,寒武紀A輪融資1億美元,成為全球AI芯片領域首個獨角獸。

2017年9月,聯合華為發佈全球首款手機AI芯片。

芯片設計,中國準備通過

截止現在還沒有同類手機AI芯片面世,蘋果說它的A11中的 Bionic 就是獨立的人工智能芯片——神經網絡引擎。其實譯名為"仿生"的 A I 芯片,最大的用途是為了配合 iPhone X 上新增的面部識別(面容 ID)功能,讓面容 ID 變得更加準確和智能,大幅度優化面容 ID 的用戶體驗。而華為寒武紀的NPU是全面的提升手機芯片的性能,這一點和華為比還有本質的區別。

雖然現在華為搭載寒武紀芯片的手機已經上市半年了,用戶也沒反應和搭載傳統芯片的手機有多大差別,但是新的技術出來總經有個過程,就像火車剛出來還要跟馬車比賽一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