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痛是可以過去的,而有些痛是要跟隨一輩子的!


有些痛是可以過去的,而有些痛是要跟隨一輩子的!

那年的某個夏天,七歲的小女孩和幾個小朋友在一座黃色的三層小洋樓大門前玩五指抓石頭,這是個挑戰性的遊戲,小女孩從沒玩過,也不會抓,經過幾個回合,效果讓人咂舌!


聽到動靜後,屋裡走出了一位體形胖大衣著整潔,銀髮蒼蒼、一臉慈祥的老奶奶,她步伐蹣跚艱難地依著牆壁一步一步的向她們走來。


這是女孩頭一回與這位老人相遇,也許是因為老人的身體弱不方便出門,又也許是女孩從不到老人的這屋門前玩耍沒機會相見。


女孩看著老人慈祥的笑容,內心莫名地對這位年邁體弱的老人產生了同理心,總覺得有種既熟悉又陌生的感覺。老人安靜地坐在女孩對面的石臺上,耐心地看著她們幾個孩子在那耍鬧,從她眼中女孩似乎讀到了老人的孤獨與無依。


晚飯時女孩向媽媽打聽了關於那位老奶奶的一些現況,得知老人是一位兒孫滿堂的卻無人在身旁照顧的孤寡老人。


原來老人已經86歲高齡,在她年輕時丈夫便去世,獨自將一對兒女拉止大。女兒嫁給鄰村的醫生相夫教子家庭美滿,女兒、女婿經常抽空回來看望老人。兒子早年喪妻,獨自將三個兒女撫養成人,如今各自外出打拼,無暇顧及老人起居。


閒日裡老人都是一個人艱難地自理日常,媽媽看出女孩的心思,便警惕地告訴女孩:“別多管閒事,老人年事已高,身體沉重不方便,體弱多病長年服藥,萬一有個好歹,她家人會找麻煩的。”女孩支支吾吾地答應了下來。


第二天,女孩的媽媽、爸爸根往常一樣,一大早就到魚塘去幹活了。也就是這一天,她第一次走進那位老人的家門,房間內每個物件都擺放整齊有序,乾淨整潔,一張很有年代感老式大木床,房中央擺放著一個醒目的黑色大塑料桶,讓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桶上還架著一塊木板。直到老人要方便,要求女孩幫忙攙扶她到那桶上去,女孩這才明白那個大黑桶和木板的作用。


在農村,窮人的孩子早當家,小女孩自六歲起便學會了自己做飯及打理家務,所以不管上學與否,一有時間,她便偷偷地到老人的家裡去照顧她的起居,做一些簡單力所能及的事情。就這樣一照顧便是三個年頭,而這三年裡,老人臥床再也沒起過,黑桶用不上了,所有的大小便都在床上用面盆完成。


第三年的某個冬天,媽媽告訴小女孩老人走了,走得很安詳。女孩不顧媽媽的阻攔扔下書包直奔老人的房間去,正好看到老人的家屬替老人換衣裳,眼前的老人後背長滿褥瘡潰爛非常嚴重,親屬們當中有位中年的婦女向另一位婦人說: “看!席子上有蛆蟲。”


這一刻女孩徹底地按捺不住情緒了,她站在大門外大哭了起來,哭得很傷心,老人的女兒見狀便放下手中的白布向她走了過去,摸著女孩的腦袋安慰她說:“聽話,不哭,大娘知道你很善良,這些年多虧了你幫忙照顧奶奶,奶奶都告訴我們了,謝謝你!”


這一句謝謝些許給了女孩一丁點兒安慰,但老人的後背是女孩心裡頭永遠也無法抹去的痛,女孩一直都認為自己已經做得很好了,卻不知因為自己的不周,忽略了老人長年臥床的後背,老人直到臨終也不曾向女孩透露過她的後背所給她帶來的痛苦。或許是老人不願讓女孩知道,又或許老人擔心女孩看見了會害怕,又或許...... ......


喜歡我的文章可“點贊+關注+收藏+轉發”



走進我的文章,能使心靈染墨生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