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天大樓,是該“退燒”的時候了

摩天大樓,往往被視為一個城市的地標,隨著時代的發展,世界上的摩天大樓就像雨後春筍般的興起。各地也積極通過招商引資規劃建設“第一高樓”,進而引發了摩天大樓“氾濫”的問題。

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擁有超過200米的超高層建築數量的城市排名前十為:深圳、香港、上海、重慶、廣州、武漢、瀋陽、長沙、天津、南寧。

為杜絕這種現象,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日印發的《關於進一步加強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的通知》提出,嚴格限制各地盲目規劃建設超高層“摩天樓”,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築。

而此次通知的發佈,無疑為城市裡發“高”燒的建築物下了一劑“退燒藥”。

明確超高層建築紅線為“500米”

根據《通知》顯示,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重點包括超大體量公共建築、超高層地標建築、重點地段建築。《通知》要求各地要把市級體育場館、展覽館、博物館、大劇院等超大體量公共建築作為城市重大建築項目進行管理,嚴禁建築抄襲、模仿、山寨行為。

對於超高層地標建築,《通知》明確,要嚴格限制各地盲目規劃建設超高層“摩天樓”,一般不得新建500米以上建築。各地因特殊情況確需建設的,應進行消防、抗震、節能等專項論證和嚴格審查,審查通過的還需上報住建部、國家發改委複核,未通過論證、審查或複核的不得建設。

對於250米以上建築也要嚴格限制新建。確需建設的,由省級住建部門會同有關部門結合消防等專題論證進行建築方案審查,並報住建部備案;新建100米以上建築也應充分論證、集中佈局,與城市規模、空間尺度相適宜,與消防救援能力相匹配。重點地段建築要加強自然生態、歷史人文、景觀敏感等城市與建築風貌管理,健全法規制度,加強歷史文化遺存、景觀風貌保護,嚴格管控新建建築,不拆除歷史建築、不拆傳統民居、不破壞地形地貌、不砍老樹。

事實上,近年來,各地政府已經著手對在建的超高層建築進行“降高”,例如,南京江北第一高樓從600米降低至498米,武漢綠地中心從636米降低至467米,深圳的湖貝金融中心從830米的高度降到了500米;成都的熊貓大廈從677米降到了488米;福州的世貿108大廈從518米降到了448米;西安的中國國際絲路中心從501米降到了498米……都降到了500米以下。

同時,《通知》也對超高層住宅作出明確限制,要求中小城市要嚴格控制新建超高層建築,縣城住宅要以多層為主。

此外,在建築設計方案審查方面,各地要建立健全建築設計方案比選論證和公開公示制度,把是否符合“適用、經濟、綠色、美觀”建築方針作為建築設計方案審查的重要內容,防止破壞城市風貌。對於不符合城市定位、規劃、設計要求的,或專家意見分歧較大、公示爭議較大的,不得批准建築設計方案,不得核發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

業內稱行業准入將更嚴格

事實上,在超高層建築的建設過程中,由於建築成本高,週期長,即使是龍頭房企,也出現過折戟沉沙的情況。在各地“第一高樓”主動降高的同時,房企也悄然縮減超高層的佈局。

同策集團首席分析師張宏偉認為,中國城市摩天大樓氾濫,與土地資源的稀缺性、政策引導、城市形象、政府業績、城市發展規劃、開發商的拿地模式等有諸多的關係,其大規模的興建背後有著複雜的利益鏈條。

在各地追求“第一”的背後,事實上也不乏“政績工程”、“面子工程”。而《通知》出臺後,對於房地產行業來講,張宏偉認為:“今後超高層建築的審批將會趨嚴,入圍企業門檻將抬高。”

“比如對於確有需要的”,張宏偉表示:“在核心城市的核心地段超高層建築會提升城市形象,在一線城市比如核心地段的建築,由於拆遷成本較高,也需要進行高層建築來進行成本上的對沖。但是,各地要避免盲目地大幹快上,不能過度開發。”

在中原地產分析師盧文曦看來,超高層建築也需釐清准入企業的門檻,因為超高層建築對於企業的前期的開發能力、資金壓力、和後期的運營能力都有極高的要求,如果一旦停工,也會造成爛尾樓的情況,這就需要有實力的大型房企來進行開發。

內容來源:北京日報、新京報、中房報,中房網綜合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