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庆,渐渐消失的宝塔米糕


其实宝塔米糕是我个人对这种食品的称呼,因为我也不知道它的正规名字是什么。有人把它叫做蒸米糕,有人叫米蒸糕。但是叫什么不妨碍对它的喜爱。

我之所以把它叫做宝塔米糕,还是因为它那独特的制作工具。

最下面是一个看上去有些年头的铝锅,铝锅的锅盖上是用铆钉上上去的一个类似于烟囱的金属制管道,用来向里面加水,同时锅内的蒸汽通过这个管道向上将米糕蒸熟,所以又被叫做蒸米糕。器具再往上,就是木质的模子,模子又分为两部分,一个是木质的圆筒,是用来装米粉的模具,这个里面又有玄机。在容器内有一个木质的活动的塞子,向下拿的时候会因为重力的作用卡在口子上,但是当米糕蒸熟的时候,把它往上一顶,蒸好的米糕就从模具里脱出来。另一个就是木质的盖子。


安庆,渐渐消失的宝塔米糕

这是目前能找到的


安庆,渐渐消失的宝塔米糕

或者类似这种

成都有个老小吃叫蒸蒸糕,和这个有异曲同工之妙。


安庆,渐渐消失的宝塔米糕

图片源自互联网


宝塔米糕其实是一种极其廉价的小吃,对学生来说则是便宜又管饿的零食。廉价到一块钱可以买4个,现在虽然涨价了,但一块钱还是能买到三个。

制作的原料也很简单,就是磨好的米粉和一点白糖。你会看到一个老大爷熟练的用勺子快速舀上两勺米粉到模具中,将米粉抹平压实,弄一点白糖在米粉上,然后迅速将模具放在蒸汽上,同时迅速制作下一个。在第二个做好放在蒸汽上时,第一米糕已经在滚烫的蒸汽的作用下迅速熟透。前后不到30秒的时间。

花几块钱买上几个,从外形看,是一个标准的圆台。大米的清香随着刚出锅的热气飘散到空气中。刚出锅的米糕看上去蓬松,整体呈现着诱人的白色,现在也有加了玉米粉的。趁热咬一口,有点烫,入口松软,不用费什么力气就能感觉到米粉在口中化开,细细品尝,还能感觉到糕面上那一点糖的甜味。


安庆,渐渐消失的宝塔米糕

黄色的是加了玉米粉的新口味


趁热吃的米糕松软香甜,放凉的米糕吃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放凉之后,入口之后的口感会由之前的松软变得非常有嚼劲,安庆话叫jiang(第三声)津津的,而这个时候就能明显吃出甜淡的区分,有糖的部分会甜的非常明显。

只是现在这种米糕在安庆老城内都很难找到了,一方面这种小吃制作虽然不难,但是费时费力,还赚不了多少钱,年轻人不愿意干,还在做的多半都是还会这门手艺的老人,出来做权当开心了。戏校南路上有个老大爷还在做,每次去都围满了人,排队买上几个,还是童年的味道。东围墙街上有个聋哑人卖的无声米糕,也是这种,就是手艺不如戏校南路那位大爷。石化小学附近听说原来也有,在那上过学的同学说小时候不知道吃过多少,现在似乎也没有了。

米糕是吃米的南方人对米的二次开发利用,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像宝塔米糕这样的小吃、零食会因为各种原因消失在时代的浪潮里,悄悄的就不见了,最后只能成为记忆中的那一个味道,让人有无尽的怀念。

文章最后投放了广告,希望大家点击支持一下,喜欢的可以关注小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