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列子(五十三)得心應手


話說列子(五十三)得心應手

列子應魯班之約,與弟子尹生來到魯國,駕車迎接列子的,是魯班的朋友造父。

一路上,只見魯國沃野千里,驛道縱橫,車馬喧囂。

無論是在田間的小道,還是在人流如潮的鬧市,尹生驚奇地感到,坐下的馬車如水中的舟楫一樣平穩,毫不顛沛,尹生忍不住讚道:“造父、您的駕車技術好神奇啊!”

造父謙虛地笑著,忙回答道:“先生過獎了,雕蟲小技、雕蟲小技、不足掛齒。”

列子笑道:“造父、你的駕馭技術,看來、是得到車仙泰豆氏的真傳了。”

造父大喜:“先生,您認得我師傅?”

列子笑道:“認得,怎麼?你還真是泰豆氏的徒弟?”

造父:“是啊,我師傅就是泰豆氏。”

列子笑道:“你師傅可是一個怪人,給他當徒弟可是不易啊?”

造父笑道:“先生這也知道?可不、我開始跟他學習駕車時,對他非常謙卑恭敬,可是三年過去了,他還沒有教我一點兒東西,我不灰心,反而更加謹慎恭敬地對待老師,終於感動了老師,這、才開始教我駕車。”

尹生好奇地問:“這駕車還很難學嗎?”

造父:“這駕車不難,難得是無論是在什麼樣的道路上,都能夠將車駕駛的象水中的舟楫一樣平穩,毫不顛沛。”

尹生問:“那、你師傅泰豆氏是怎樣教你的呢?”

造父說:“師傅說:‘良弓之子,必先為箕,良冶之子,必先為裘。’ 汝先觀吾趣。趣如事,然後六轡可持,六馬可御。’於是、師傅就豎起一根根木樁當作道路,每根木樁細得只能放下一隻腳,又按著步幅的大小來安排木樁的間距。師傅踩在木樁上行走,奔走往返,從不失足跌倒。我練熟了在木樁上行走,師傅又教我:‘凡所御者,亦如此也。 嚷汝之行,得之於足,應之於心。推於御也,齊輯乎轡銜之際,而急緩乎唇吻之和,正度乎胸臆之中,而執節乎掌握之間。內得於中心,而外合於馬志,是故能進退履繩而旋曲中規矩,取道致遠而氣力有餘,誠得其術也。得之於銜,應之於轡;得之於轡,應之於手;得之於手,應之於心。則不以目視,不以策驅;心閒體正,六轡不亂,而二十四蹄所投無差;迴旋進退,莫不中節。然後輿輪之外可 使無餘轍,馬蹄之外可使無餘地;未嘗覺山谷之險,原隰之夷,視之一也。吾術窮矣。汝其識之!’

尹生若有所悟,喃喃自語道:“內得於中心,而外合於馬志,是故能進退履繩而旋曲中規矩,取道致遠而氣力有餘……心閒體正,六轡不亂……”

列子意味深長地說:“為人行事,何嘗不是如此?知己知彼、百戰不殆;心閒體正、肆行無忌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