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列子·天瑞》有感

差不多讀完了列子·天瑞篇,說一下我對這篇的看法,本篇列子的主要思想是道家的一氣化三清的認識,我不知天地如何而來,也沒法去弄明白,那就假設它是從“氣“轉化而來,從”無“中生出有來,天地萬物都是氣的轉化,人、動植物就是變化的體現。這種不可知論以及不去探究的精神自然會讓他有”以不變應萬變才是最好的“想法。

不過,有一點,因為崇尚自然的規律,所以列子強調,有生則有死,精神死後飛上天趣,肉體死後歸於大地,鬼者,歸也,迴歸原始的”氣“,這一點確實要比很多長生不死的宗教學說要高明的。

在列子看來,人的存在便是天的恩賜,不過這到底是列子本身的想法還是後人編譯時自己加上的,便不得而知了。

杞人憂天便出自列子·天瑞篇,內容很精彩,與我們現在所熟用的這個成語意思不同,杞人憂天並不是什麼值得笑話的事情,列子的態度是:我不能瞭解天地,也不能掌握它的滅亡,那麼天地的生死即便關係到我的生死,我也是不放在心上的。而文字另外一個智者長廬子所說的更符合我的口味:“天地不得不壞,則終歸於壞。遇其壞時,奚為不憂哉?“不因為想不透就不去想,不然做人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讀《列子·天瑞》有感


以下是兩個我非常欣賞的段落,第一段說樂而為人,第二段說生無所息:

孔子游於太山,見榮啟期行乎郵之野,鹿裘帶索,鼓琴而歌。孔子問曰:“先生所以樂,何也?”對曰:“吾樂甚多:天生萬物,唯人為貴;而吾得為人,是一樂也。男女之別,男尊女卑,故以男為貴;吾既得為男矣,是二樂也。人生有不見日月、不免襁褓者,吾既已行年九十矣,是三樂也。貧者士之常也,死者人之終也,處常得終,當何憂哉?”孔子曰:“善乎!能自寬者也。”

子貢倦於學,告仲尼曰:“願有所息。”仲尼曰:“生無所息。”子貢曰:“然則賜息無所乎?”仲尼曰:“有焉耳。望其壙, 如也,宰如也,墳如也,鬲如也,則知所息矣。”子貢曰:“大哉死乎!君子息焉,小人伏焉(8)。”仲尼曰:“賜!汝知之矣。人胥知生之樂,未知生之苦;知老之憊,未知老之俟;知死之惡,未知死之息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