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四種真相殺手,提高溝通說服力

都說“事實勝於雄辯”,但仍有很多人對事實視而不見。


瞭解四種真相殺手,提高溝通說服力

女朋友市場營銷專業科班出身,性格外向,善於和人打交道,凝聚力強。但是她畢業多年“不務正業”,非要轉行做會計,去和數字打交道;

哥白尼在1543年就發表了《天體運行論》,直到哥白尼逝世60年後的1882年,羅馬教皇才不得不承認哥白尼的學說是正確的;

伽利略去世後350多年,直到1992年10月31日,羅馬教皇才正式為伽利略平反;

十九世紀中期,大概有10%產婦會在生孩子的時候死於產褥熱。伊格納茲.塞麥爾維斯醫生髮現只要醫生勤洗手,就可以把死亡率降低至1%,但他的發現被醫生同仁們一邊倒的抵制,他甚至被醫院開除,被醫學界排斥,所有人都認為他瘋了。1865年他被送進精神病院,並遭受毒打,14天后離開了人世......

“如何才能讓對方面對事實?人們又是為什麼總是迴避事實呢?”這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話題。

人們迴避真相的主要原因是:

知道真相很痛苦,承認自己錯了更不容易。

當被真相刺痛時,為了保護自己免於疼痛,人們會想辦法中止對話,拒絕傾聽,甚至抵制真相,但人們的所作所為並非總是有意識的。


瞭解四種真相殺手,提高溝通說服力

《用事實說話》這本書裡總結了四種“真相殺手”,它們的存在讓人們難以面對事實。

真相殺手之:無知自信


瞭解四種真相殺手,提高溝通說服力

我自己第一次去健身房的時候,就很無知自信。當時我看到周圍的人運動前後都要拉伸覺得萬分奇怪。我不僅不拉伸,還因此感到很自豪——你看,我不用拉伸也可以去鍛鍊,你看我比你節省了很多時間。當時的我甚至無知到穿著拖鞋上跑步機......現在回想,簡直是慚愧萬分,無地自容。

無知自信是一種認知偏見,源於人們在某方面缺乏能力但卻又不能認識到自己的無能。他們不僅不能認識到自己的無能,而且還誤以為他們有能力,並因此感到自信。

這一現象也被稱之為達克效應(D-K effect),全稱為鄧寧-克魯格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還有人把達克效應引申為另一句更為通俗的表達——越是愚蠢的人越不知道自己愚蠢。

從自己的角度看對方,他無知自信,主要是因為他不知道,也就是信息的不對等。所以解決對方的無知自信相對容易——我們只需要讓他知道他不知道的。

從自己的角度看自己,情況就有些複雜了。我們自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真的是很可怕的事情。邏輯上,這個問題無法自救,我們無法通過自己的想法找出自己不知道的事情,唯一的辦法可能只有多讀書、多見人、多去外面走走,保持一顆開放的心,讓外界告訴我們我們不知道什麼。

真相殺手之:感知差異


瞭解四種真相殺手,提高溝通說服力

NLP理論告訴我們,這個世界是無色客觀的,只是每個人都帶著眼鏡去看待世界,所以每個人看到的世界有著巨大的差異。也就是說,只有感官經驗塑造出來的世界,沒有絕對的真實世界。

前段時間,電影《哪吒—魔丸降世》火爆的一塌糊塗,但是你問問周圍的人,總會有人覺得這個電影一般般。而且,在同樣喜歡的人群裡,也必定是有人喜歡哪吒,有人喜歡熬丙,而我一個朋友最喜歡裡面流鼻涕的小妖精......感知差異無處不在。

前幾天我搬家,幾百本書沒處安防,於是訂做了一個整體書櫃。我印象裡的傢俱製作還是很古老的手工作坊式,誰知道現在的傢俱完全是工廠定製好木板,安裝師傅只需要像堆積木一樣把各個模塊搭接起來就好,安裝後各模塊之間嚴絲合縫,很是治癒。聽安裝師傅說,有一次他去給另外一家客戶安裝櫃子,客戶看了一眼便說,你這個高度錯了1毫米,師傅驚訝萬分。詳細瞭解後才發現,原來那家客戶是在工廠做導彈的,職業習慣,看什麼都精細無比......這也是感知差異。

認識到了感知差異的存在,就需要雙方在談話中找到共同語言,並且互相尊重,以達成看待問題的趨同性,而談話所需要耗費的時間,則根據感知差異的牴觸程度而有所不同。

真相殺手之:心理牴觸


瞭解四種真相殺手,提高溝通說服力

心理牴觸有點複雜了,其主要表現為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又名認知不和諧。

認知失調是指一個人的行為與自己先前一貫的對自我的認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積極的自我)產生分歧,從一個認知推斷出另一個對立的認知時而產生的不舒適感、不愉快的情緒。

認知失調出現在認知和認知之間、結果和認知之間、事實和認知之間......認知失調會讓人很痛苦。

絕大多數人解決認知失調的方式,不是去改變事實和結果,也不是去改變自己的固有認知——這兩種改變都太困難了——大多數人的解決方式都是為自己找到一個合理的解釋。

狐狸特別想吃葡萄,但是吃不到。“葡萄好吃、想吃”這個認知,與“吃不到”這個結果之間產生了分歧,狐狸很痛苦。於是,狐狸為自己找到了合理的解釋:葡萄是酸的。這樣的解釋讓狐狸達到了心理上的平衡,狐狸感覺很舒服。

這個時候,即便我們用各種各樣的方法向狐狸證明“葡萄其實是甜的”,狐狸也會視而不見的。

在溝通過程中,解決心理牴觸帶來的認知失調,可以藉助權力,比如上司給下屬反饋工作,下屬的心理牴觸較小。過程中,也需要循序漸進,一點點的讓對方轉彎。

真相殺手之:利益牴觸


瞭解四種真相殺手,提高溝通說服力

利益牴觸是四種牴觸中最強烈,也最難對付的。

1981年,31歲的巴里.馬歇爾發現了幽門螺旋桿菌,通過這個角度治療胃炎,既便宜又效果良好。為了證明自己的發現,馬歇爾甚至從一個病人那裡借來幽門螺旋桿菌自己服下去......但這個理論依然遭到了抵制。原因也很簡單,它與醫藥公司的利益產生了衝突。

利益牴觸的複雜之處在於,因為利益而對事實視而不見的人,從來不會直接告訴你他們是因為利益。他們會找各種各樣的其他的理由來掩蓋這一點。

而且,因為利益牴觸而對事實視而不見的人,很難通過語言、溝通被說服。

這是所有牴觸中最難對付的。

無知自信、感知差異、心理牴觸、利益牴觸,這就是常見的四種真相殺手,希望對你能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