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量社融&高位CPI,錢“溢出來”會變“毛”嗎?

2020年3月CPI同比4.3%,PPI同比-1.5%,均弱於市場預期和前值。

3月金融數據遠超市場預期,新增社融5.16萬億,創歷史單月最高;3月新增信貸2.85萬億,為歷史3月最高值;社融存量增速11.5%,為2018年8月以來最高增速;M2同比10.1%,為2017年3月以來最高增速;M1同比5%,為2018年8月以來最高增速。

CPI同比趨勢向下,談通縮壓力還為時過早,天量社融是經濟反轉的領先指標。

最近的3.26央行一季度例會,以及最近一次的降準公告中,均已經刪掉了“不搞大水漫灌”、“並非大水漫灌”等提法,僅在4.10日央行新聞發佈會實錄中提到了“並不是大水漫灌”,政策層對於“大水漫灌”的態度應當關注。

從理論上講,水龍頭開閘,只會有兩種結果:

第一種情況是,資金進入實體,那麼就是經濟V型反彈,即2009年的經濟回升可期,這是較好的結果,但同時需要警惕2010-2011年的實體經濟通脹、滯脹。

第二種情況是,資金大部分進入不了實體,資金在金融市場、銀行間市場、房地產市場空轉,結果是金融機構借廉價資金搶資產導致“資產荒”,資產價格泡沫、房地產泡沫風險再現,債務槓桿率不斷飆升。

CPI同比趨勢向下

整體上看,2020年CPI應當是趨勢向下的,主要因為豬肉價格基數越來越高,導致CPI整體基數變高,同時豬肉價格恢復性下行,因此CPI同比會趨勢性回落。

具體到3月CPI,主要因為豬肉等肉類價格環比下降導致食品CPI環比弱於季節性,同時原油價格暴跌導致CPI非食品也顯著弱於季節性,共同導致4月CPI同比回落。

3月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8.3%,主要由於前期價格高位所致,從趨勢上看,1、2月食品價格同比漲幅分別為20.6%、21.9%,3月同比漲幅與1-2月相比是收窄的,也就是說,3月食品價格比1-2月是下降的。從食品價格環比看,3月較2月環比下降3.8%,也表明3月食品價格整體回落。

近期市場對糧食價格擔憂開始出現,但我們認為實質影響並沒有體現。從糧食價格看,3月糧食價格環比為0%,並沒有出現上漲,因此沒有出現糧食價格的顯著變化。從期貨價格看,3月以來糧食價格確實有所上漲,但是幅度很有限,目前還沒有產生實質性影響。

從高頻數據看,4月食品 價格環比仍在下降,主要因為肉類價格開始高位回落。我們認為肉類價格下降趨勢是大概率的,高養殖利潤遲早會傳導至養豬的擴大,隨著疫情導致的生豬存欄出清,豬肉價格迴歸歷史合理水平是大概率事件,這將主導整體食品價格的下降趨勢。

談通縮壓力還為時過早

3月以來,大宗商品價格下降較為明顯,特別是原油價格暴跌,導致能化類大宗商品普遍大幅下跌,通縮擔憂開始出現。

外部供給因素導致的大宗商品價格下降,確實會導致對國內非食品價格CPI和PPI的衝擊,但是否可以稱之為通縮,需要看幅度和持續時間,如果只是一次性的衝擊,且並沒有逐月價格下降,則難以稱之為輸入性通縮。

此外,此次主要是原油價格下降導致的結構性價格下跌,就如同豬肉價格單因素導致通脹上升不能成為高通脹一樣,如果沒有全面的價格下降,只是部分工業品價格下跌,也難以稱為輸入性通縮。

從整體通脹結構看,儘管PPI同比為負,但是CPI非食品同比為正,CPI同比依然處於高位,也不能說已經通縮。

從大宗商品近期表現來看,更多的體現為一次性衝擊,3月底以來原油、銅等大宗商品價格均有所反彈,4月PPI環比繼續大幅下降可能性較低。

從基數效應看,PPI同比大概率在4-5月觸底,PPI同比長期低於-2%可能性很低,與2014-2016年PPI同比長期在-4%以下的工業品通縮相比完全不可比。

全年來看,PPI同比大概率在±2%的範圍內波動,談不上輸入性通縮。

天量社融是經濟反轉的領先指標

3月金融數據顯著超出市場預期,新增社融創歷史最高,新增信貸也為歷史3月最高值。社融存量增速11.5%,為2018年8月以來最高增速。

從金融數據結構看,3月企業中長期貸款新增近1萬億,高於2019年3月50%,遠高於歷史3月均值。居民中長期貸款恢復,略高於歷史3月均值,表明房地產市場開始回暖。新增財政存款超過-7000億,與歷史均值相當,表明財政尚未顯著發力。

3月信貸數據中,短期貸款確實佔比較高,表明對企業的短期應急貸款佔比很大。

但從2008年來看,短期貸款在寬信用初期是正常的,2009年一季度短期貸款遠超正常值,與當前相似。需要觀察的是,之後能否更大幅度過度到中長期貸款,2009年經濟V型反彈開始之後,企業中長期佔比出現了顯著的提高。

我們認為,3月金融數據整體反映了金融服務實體已經初見成效,“寬信用”正在落到實處。從2008年的經驗來看,金融數據領先經濟數據,金融數據的顯著擴張,是經濟回升的關鍵。

“錢荒”不可能,“錢毛”風險增加

隨著CPI、PPI回落,市場對“大放水”預期進一步增強。2020年3月以來,寬貨幣已經進入2008年以來的最高階段。

狹義流動性方面,銀行間市場“大水漫灌”已經出現,隔夜利率兩次低於1%,1年回購利率、存單利率均低於2%,顯著低於OMO利率的2.2%。

當前金融機構對貨幣市場利率的敏感程度與2008年完全不同,2008年隔夜利率控制在1%以下,但是並沒有出現金融機構加槓桿現象,貨幣市場成交量甚至在2018年12月-2019年1月大幅下行。

在此次的貨幣市場超低利率下,金融機構加槓桿現象捲土重來,宏觀審慎政策框架、大資管新規等嚴監管並沒有起到控制金融機構加槓桿的顯著作用,隔夜成交量較2019年均值大幅上升67%到4.6萬億,貨幣市場總成交量較2019年均值大幅上升56%到6萬億。

可以想象,如果資金利率繼續維持超低水平,比2016年更為劇烈的加槓桿、金融空轉、監管套利幾乎成為必然,因為中國與歐美日完全不同,並不缺少投資機會,低於1%的資金利率將成為所有金融機構的“槓桿之源”,各類資產價格泡沫化難以避免。

廣義流動性方面,3月金融數據表明資金確實在進入實體經濟,這意味著2020年實現3.27、4.8政治局會議反覆強調的“確保實現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

”的可能性顯著上升,出現類似2009年的經濟V型反轉是完全可能的。

2009年經濟V型反轉的一個副作用是2010-2011年的滯脹,即經濟刺激過度,導致經濟增速高於潛在增長率,進而導致2010-2011年的大通脹,同時經濟刺激效應減弱,經濟下行,出現滯脹。

2009年強刺激的經驗、教訓是:首先刺激是必要的、是對的,“大蕭條”就是由於政府不作為,自然出清導致的,中國的刺激政策避免了長期衰退;但是刺激的力度需要控制,應當考慮到經濟潛在增長率的趨勢性下降,避免刺激過度導致的經濟過熱、滯脹。

站在當前,中國經濟潛在增長率大概在4-6%,因此較為理想的狀況是常規的實體經濟增速回升至疫情之前的水平(5-6%),然後財政刺激貢獻二三四季度額外的GDP拉動,對一季度GDP超低值進行對沖,以實現全年GDP增速5-5.5%左右。

最近的3.26央行一季度例會,以及最近的降準公告中,均已經刪掉了“不搞大水漫灌”、“並非大水漫灌”等提法,

僅在4.10央行新聞發佈會實錄中提到了“並不是大水漫灌”,政策層對於“大水漫灌”的態度應當關注。

從理論上講,水龍頭開閘大放水,只會有兩種結果:

第一種情況是,貨幣傳導有效,資金進入實體,那麼就是經濟V型反彈,即2009年的經濟回升可期,這是較好的結果。但同時需要警惕2010-2011年的實體經濟通脹、滯脹,央行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添加的通脹預期管理則不是空穴來風,這取決於經濟刺激的力度和持續時間。短期較為有利的條件是豬肉價格基數上升、價格下降,短期出現高通脹可能性較低,但長期仍需要警惕。

第二種情況是,資金大部分進入不了實體,資金在金融資本市場或銀行間市場空轉,結果是金融機構借廉價資金搶資產導致“資產荒”,資產價格泡沫再來,債務槓桿率不斷飆升,房地產泡沫重現。

這種情況是比較糟糕的,實體經濟沒有受益,而金融系統風險累積,通縮、資產價格泡沫將同時發生:一方面實體經濟需求不足,供大於求導致通縮,另一方面,資金在金融市場逐利、加槓桿,導致資產價格泡沫。

對比國內“鬆綁房地產刺激經濟”的嘹亮呼聲,縱觀發達國家經濟體本輪應對疫情經濟衰退方案,幾乎沒有國家著力點放在刺激本國房地產來拯救。

從近期房地產來看,深圳作為對貨幣放水最敏感的區域,已經有重演15年深圳房地產價格暴漲前夜的跡象。當前房地產調控儘管依然嚴格,但是是否會出現金融市場類似的局面,即嚴監管下的加槓桿,值得警惕。

美國在2008年之後長期採用貨幣寬鬆,儘管美國經濟增速與低利率匹配,但是長期易松難緊的低利率政策依然導致了美國股市長期泡沫化,此次疫情是美國股市暴跌的直接原因,但是長期以來的高估值泡沫是根源。

歐洲、日本比美國更糟糕,主要依賴貨幣政策超級寬鬆對抗通縮,結果反而正是長期實體通縮+股市泡沫。

央行副行長劉國強近期表示,不會讓市場出現“錢荒”,也不要讓錢“變毛”。

在隔夜利率兩次低於1%、市場預期資金利率在0-1%的當下,問題絕不是“錢荒”,而是“錢毛”、加槓桿、資產價格泡沫、房地產泡沫等風險。

抵制“大放水”誘惑和壓力確實非常難,但是歷史應該不會逆向淘汰:選擇不負責任的、看似最好走的路,最終則往往會走投無路。

刺激是必要的,但是應當事前就重視副作用和風險,應當用最小的代價去獲得經濟增長,而不是先幹再說,副作用出來之後再處理。對中國而言,更為根本的措施一直是改革,更大力度的“啃硬骨頭”、“深水區”改革,解決經濟和科技發展短板和瓶頸。財政政策應當發揮逆週期刺激的關鍵作用,這些政策是力度可控、方向可逆的。貨幣政策上更多進行自下而上的精準灌溉和救助中小企業和失業者,比總量大放水更能解決問題,更有利於中國經濟高質量轉型發展,更有利於社會和諧穩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