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豬肉、鮮菜價格繼續上漲,CPI“5時代”何時結束?

2月豬肉、鮮菜價格繼續上漲,CPI“5時代”何時結束?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田進 3月10日,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月份CPI(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等數據顯示,2月份CPI同比上漲5.2%。其中食品價格上漲21.9%,非食品價格上漲0.9%。

國家統計局城市司司長趙茂宏發文解讀稱2月份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對價格走勢形成了較為複雜的衝擊,但價格運行總體平穩,呈現出有漲有降的結構性變化態勢,CPI繼續上漲但漲幅有所回落,其中食品價格上漲較多。

食品價格持續上漲

在食品價格方面,數據顯示,畜肉類價格同比上漲87.6%,影響CPI上漲約3.85個百分點,其中豬肉價格同比上漲135.2%,影響CPI上漲約3.19個百分點;鮮菜價格同比上漲10.9%,影響CPI上漲約0.33個百分點。

趙茂宏則發文解讀成食品價格上漲較多的主要原因,從供給方面看,主要是各地不同程度地實施了交通運輸管控措施,部分地區物流不暢;人力短缺造成物資配送難度加大,成本有所上升;部分企業和市場延期開工開市,一些產品生產和供給受到影響,難以及時滿足市場需要。從需求方面看,受“居家”要求與“避險”心理等因素影響,有的居民出現囤購行為,部分地區出現搶購方便麵、肉製品和速凍食品等易儲食品現象,甚至波及到其他食品,助推價格上漲。

新時代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潘向東對經濟觀察網表示:“雖然存在春節錯位效應,但受疫情影響,供需缺口擴大,因此節後食品價格不僅沒有下降,環比漲幅反而還超出季節性。”

在非食品價格方面,部分項目價格則出現下降。如飛機票、理髮和賓館住宿價格環比分別下降7.8%、2.5%和1.0%。汽油和柴油價格環比分別下降5.7%和6.2%,居民用煤和液化石油氣價格環比分別下降1.0%和0.4%。

中國民生銀行研究院研究員郭曉蓓對經濟觀察網表示:“疫情推動部分非食品類價格上漲,主要包括生活與家庭服務類商品以及醫療用品與服務類商品。而負面因素在於疫情導致需求受損,主要包括交通出行、文化娛樂、衣著等。可以看出,疫情對非食品類別的影響形成了正反兩方面的衝擊,結構明顯分化。”

CPI走勢

從此前CPI走勢來看,從2019年2月開始,CPI同比增速便呈現不斷上漲的態勢,2019年11月,CPI進入“4時代”,2020年1月,CPI進入“5時代”。

在此基礎上,我們是否需要擔心接下來豬肉、鮮菜等物價持續維持高位?

潘向東對經濟觀察網表示:“隨著3月中旬生產企業的基本復工和湖北以外地區疫情警報的解除,大部分食品供給還是過剩的,價格增速也會隨之回落。所以未來宏觀經濟的主要任務還是反需求不足,不必在意短期的物價上漲。”

潘向東進一步解釋稱,隨著3月中旬生產企業的基本復工和湖北以外地區疫情警報的解除,鮮菜等食品供給會逐漸補充,供需缺口收窄,價格波動逐漸恢復正常。但需要防範豬瘟、草地貪夜蛾、沙漠蝗蟲可能帶來的供給衝擊。非生活必需品價格出現下降,主要是受春節錯位影響,隨著國內疫情的好轉,居民日常活動可能逐漸恢復正常,大部分非生活必需品不存在持續降價的壓力。

針對此疑問,郭曉蓓也表達了類似的看法,她表示,疫情的影響是短期的,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隨著疫情得到控制以及未來的全面復工,食品價格很快恢復到日常的水平上來。預計未來CPI繼續上漲可能性不大,二季度將會逐階而下,對全年CPI漲幅不必過多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