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發基金費逸:堅定投資中國先進製造業

廣發基金費逸:堅定投資中國先進製造業

△ 廣發基金 費逸

自新冠肺炎疫情爆發以來,美國部分政客出於其政治利益考慮,藉口供應鏈安全,不遺餘力地推銷製造業迴流美國的政策,甚至提出可以補貼企業搬遷的費用。投資者對所謂的“逆全球化”趨勢表達了深深的擔憂。


反映在市場中,投資者儘可能迴避與外需相關、與全球經濟相關度比較高的製造業公司,集中買入了內需類的消費股票。


但筆者認為,此時我們應該堅定投資中國先進製造業的信心。站在宏觀視角來看,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全產業鏈國家,在應對外部衝擊時自我調節的能力比較強。


從微觀個體來看,我國優秀的企業會在這一輪疫情之後,進一步鞏固在全球產業鏈中的地位,風雨過後見彩虹,中長期能為堅守的投資者交出滿意的業績答卷。


中國製造業韌性強


首先,“逆全球化”的提法並不是最近才有,自2018年外部貿易出現摩擦以來,美國國內就有了“脫鉤”的一派。他們希望將中國排除在自己的盟友圈子之外,通過各種手段打壓中國的科技公司,甚至不惜廢棄二戰以來建立的以WTO為代表的這一類國際秩序。


但是筆者認為,世界格局不會因為疫情的影響而發生深刻改變。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向各國捐獻防疫物資,提供醫療救助,給WHO捐款,真真正正是在踐行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未來,不同國家之間的合作會更加緊密,也必將帶來更深入的全球化。


其次,國家之間的摩擦,並不會改變一個產業成長的主要邏輯。

時代有自己的進步邏輯,有自己的走向,不以任何個體的主觀意志為轉移。中國先進製造業的崛起是時代的進步,外部群體的權力改變不了大趨勢。


第三,海外疫情帶來的衝擊,多是外生性的、階段性的。從傳導鏈條來看,全球疫情的擴散會導致海外經濟的總需求出現收縮,而全球經濟的下修又會通過出口影響到我國的製造業。


但需要指出的是,經過幾十年的穩步發展,中國製造業已發展為兼具廣度和深度的全產業鏈,在應對外部衝擊時的自我調節能力比較強。以今年的疫情為例,經歷了階段性的停工停產後,目前製造業企業的復工復產已恢復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所以,筆者認為,國內的製造業企業在疫情中表現出來的韌性和高效讓世界矚目,之後會贏得更多的信任。


逆勢佈局先進製造業


正如前文提到的基於“逆全球化”的擔憂,不少投資者選擇迴避終端需求主要在海外、容易受到海外經濟影響的製造業,更多偏好於內需相關的行業,如消費等。


筆者認為,如果真的因為路徑曲折而有階段性逆全球化風險,買入內需相關資產也不能避險。一方面,對中國這樣的大國,製造業是立國之本,製造業升級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必由之路。因此,培育一批先進製造業企業,能夠在全球具有競爭力,在產業鏈上佔據話語權,才能創造更多的財富,並推動國內居民去消費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由此可見,從邏輯上,能否發展出這樣的先進製造業企業,是消費的基礎。否則,任何高端消費都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是長久不了的,並不能真正實現避險的目標。


另一方面,筆者認為,投資中國的先進製造業企業大有可為。正如人口規模是一個社會發展某些應用技術的必要條件,規模對於製造業企業的發展也是至關重要。中國的先進製造業企業首先面對的是廣大的國內市場,他們相較於其他發展中國家的同行,在發展初期擁有更多的試錯機會;在發展壯大後,比同行有更大的規模效應。


高鐵的發展就是最好的例證。起初,中國引進海外多國的先進技術,在實踐中不斷吸收提高,發展出自己的獨有技術,並培育了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


如今,我們已經可以開始技術輸出。5G、新能源的發展同樣如此,大規模的先行建設和生產,使得企業有充足的機會探索出新技術,改良生產過程,形成產業集群,這都是海外同行所不具備的優勢。憑藉這些優勢,有著遠大抱負的管理者會進一步領導這些企業進軍國際市場,這就是我們對中國先進製造業的信心所在。


投資一家企業的股票,本質就是買它的生意本身。巴菲特說,這就好比你擁有了一個農場,你知道天氣有好有壞,農場在好年景豐收,在壞的年景會歉收,但平均來看總能有一定水平的產出,如果經營得當,平均水平還會有所增長。所以你不會因為今年歉收了,就把農場賣掉。


我們投資的企業,可能也會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導致業績有所調整,但企業佈局和投入多年的生意還要繼續,不會因為受疫情影響,就不做這個生意,而改去生產短期看可能更賺錢的防疫物資。


作為二級市場投資者,我們挑選出戰略正確、管理有方、財務穩健的企業,在市場因為疫情影響而造成它們折價的時候買入。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會誕生出一批在世界上有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企業,而這裡面可能正有你長期投資的那家企業。




(文章來源:中國證券報丨本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基金管理人承諾以誠實信用、勤勉盡職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資產,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投資人購買基金時應詳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和招募說明書等法律文件,瞭解基金的具體情況。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和其投資人員取得的過往業績並不預示其未來表現,也不構成本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基金投資需謹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