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学旅行课程的4个误区及课程开发的5个层次

研学旅行课程是一门综合活动实践课程,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由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构成的综合性实践课程,是开展研学旅行活动的指南和依据。


研学旅行课程4个误区

研学旅行课程四要素包括目标、内容、形式和评价。目前存在主要问题:

  • 目标不明确:知识目标、情感目标、能力目标、品德目标如何确定?不同学段目标是什么?
  • 内容浅层化:缺乏主题统领,没有打破学科界限,没有学校知识与校外实践的有效衔接。偏离研究性学习的初衷。
  • 形式单一化:大多参观都是走马观花,缺乏“动手做、动脑想、动嘴说、动心悟”。
  • 评价简单化:应该更多的过程性评价,不应简单打分。
研学旅行课程的4个误区及课程开发的5个层次


研学旅行课程强调“5动”


01: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四定”路径

吃透地方资源、提炼地方特色、了解学生知识结构,从而进行创意转化为课程(包括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一定要强调“5动”:动眼看、动手做、动脑想、动心悟、动嘴说。


02: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总依据

2016年教育部发布《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要点。

研学旅行课程的4个误区及课程开发的5个层次


地学研学旅行课程5层次


地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总依据

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地理实践能力、区域认知,他们是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

  • 人地协调观:指对人类与地质、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秉持正确的价值观。
  • 综合思维:运用综合的观点认识地质、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 地理实践能力:人们在考察、实验、调查等地理实践中所具备的品质和行动能力。
  • 区域认知:运用空间-区域的观点认识地质、地理环境的思维方式和能力。

地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内容路径

许涛博士基于地学旅游开发与解说:五层次模型确定了地学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五层次内容路径,从科学之根到文化之魂的进阶转换。第一层次:象形+神话传说。第二层次:科学成因。第三层次:地球故事。第四层次:人地关系。第五层次:哲学文化(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研学旅行课程的4个误区及课程开发的5个层次


商务合作—《研学旅行联盟中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