孵化器那么多,到底该如何破局?

梅晨斐,人称“梅老板”。梅老板一共有三个身份,第一是小村资本的合伙人,第二个身份是孵化器Stories的联合创始人,第三个则是个“写书的”,出过两本书,一本叫做《如何定义孵化器》,另一本叫做《孵化未来》。今天先给大家解读第一本书《如何定义孵化器》中的核心观点,周末再给大家解读另一本书《孵化未来》。

孵化器那么多,到底该如何破局?

1.从某种意义上,“硅谷”可以称为是世界上最成功的、最大的孵化器。如果政策、场地和资金真的起决定性作用,那么地球上就不会只有一个“硅谷”。硅谷成功的关键是基于知名大学所提供的科技成果、科技人才形成一个产学研一体化的生态系统。其中最重要的核心是:能够吸引并且留住最优秀的人才。

孵化器那么多,到底该如何破局?

2.孵化器本质上是一家创业公司,成功还是失败都和团队、时机、资本、经验和运气有关。只有把孵化器当成正式的创业项目,才可能真正做好孵化器。做好一个孵化器,和创业公司的早期一样,最关键的是团队。团队的经验是重中之重。

孵化器那么多,到底该如何破局?

3.孵化器作为一家创业公司,核心产品只有一个:圈层化和生态化的服务体系;核心成果只有一个:持续孵化出高质量的项目。服务体系包括:场地服务、导师服务、招聘服务、融资服务等。目前大多数孵化器提供的孵化服务,整体还没有产品化,质量也就没有好到足够向客户收费的地步。

孵化器那么多,到底该如何破局?

4.孵化器和VC一样需要抛弃弱者,跟随强者。孵化器的运营人员数量有限,必须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真正热爱、并且可能产出最大价值的项目中去。孵化器运营人员的数量和能力,以及能够吸引到的合伙人及导师的数量,以及他们愿意投入的时间,直接决定了孵化器每年能够产出的高质量项目的数量。

孵化器那么多,到底该如何破局?

5.美国YC是一种虚拟孵化器,YC以自己实际的经验,证明了场地和投资不是孵化器的核心。YC的成功之处在于导师资源及校友会资源。据不完全统计,在内部人员结构上,YC有13位全职导师,8位兼职导师,1位技术导师和2位法务导师。每位导师每期对接10-15个项目。导师与创业者交流,这是YC唯一不变的核心。他们经常和创业团队交流、定下指标、检查进度、发现问题、决定是否需要对项目进行关键转折,并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对接资源。

孵化器那么多,到底该如何破局?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启发。欢迎进一步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