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魏徵《述懷》想到孫悟空

讀魏徵《述懷》想到孫悟空

中原初逐鹿,投筆事戎軒。縱然計不就,慷慨志猶存。

杖策謁天子,驅馬出關門。請纓系南粵,憑軾下東藩。

鬱紆陟高岫,出沒望平原。古木鳴寒鳥,空山啼夜猿。

既傷千里目,還驚九折魂。豈不憚艱險,深懷國士恩。

季布無二諾,侯嬴重一言。人生感意氣,功名誰復論!

——魏徵詩《述懷》

公元643年2月11日魏徵逝世。魏徵以直諫敢言著稱,世人皆知他是中國史上最負盛名的諫臣,其實他對唐朝的建立也是功臣。魏徵詩《述懷》又作《出關》,作於唐高祖武德二年。在前一年魏徵向故主李密獻計,不被李密所採用,最後被王世充擊敗。魏徵隨李密投降了唐高祖,並受到唐高祖以禮相待,極重其才。當時李密的餘部還佔據著廣袤的地盤,魏徵為報答高祖的知遇之恩,主動請纓去勸降李密的舊部李勣等人。在勸降李勣等人的路上,魏徵作此詩,抒發了個人的雄心壯志,表達了對唐高祖的知遇之恩的感激。

讀魏徵《述懷》想到孫悟空

這首詩分為五段。第一段主要表現的是詩人在這之前的胸襟懷抱,很有些懷才不遇的感慨。第二段主要勾勒詩人遇明主受重用,為報知遇之恩自告奮勇出潼關去招降山東的群雄,並表現所負使命之重大。第三段表明作者在路途中的艱險景況,反襯出作者心情因任務艱鉅,前途未卜而起伏不平,忐忑不安,形象地暗示了完成使命的艱難和詩人心情的沉重。第四段既有對出關前景的展望,也有其肺腑的坦露。表明作者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突現了他重意氣、報知遇之恩。最後一段是直抒胸臆,表明了作者重視信義,有恩必報,不圖功名的思想,明確地反映出魏徵的人生觀、價值觀。

讀魏徵《述懷》想到孫悟空

讀魏徵《述懷》突然就想到了孫悟空,第一階段佔山為王,懷才不遇。第二階段以為遇到明主,安心養馬。第三階段大鬧天宮,被壓山下。第四階段降妖除魔,保師取經。最後立地成佛,不論功名。再想想其實每個人都是孫悟空,都經歷孩提時代、學生時代、進入社會、成長貢獻到最後功成身退這五個過程。最難的是從西行取經到立地成佛這個階段,真的要經歷九九八十一難。

讀魏徵《述懷》想到孫悟空

今天天津確診病例破百,達到104例,死亡病例也增加1例達到2例。這對我們來說只是八十一難之一,只不過這個妖怪有些不好對付,孫悟空也要去搬救兵,唐僧和豬八戒沙和尚白龍馬就老老實實待在悟空劃的圈子裡。如來佛和觀世音都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但各路神仙也良莠不齊,有的真幫忙,有的“低級紅高級黑”。遇到後者孫悟空真生氣呀,但是也沒有辦法,還是要想方設法完成自己的目標。這是成佛必須的修煉。

今天要和大家討論的問題是:你有哪些好辦法對付“低級紅高級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