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嘉靖时期倭寇问题,居民为何假扮倭寇?解除海禁是除倭的关键

导读;对于明代的嘉靖皇帝,他在位期间做过许多令人称赞的政绩,比如许多历代新君例行的大赦、蠲免、减贡、赈灾等措施外,还扭转了自正统以来形成的宦官擅权、败坏朝政的局面,并下令清理庄田,“不问皇亲势要,凡系冒滥请乞及额外多占者悉还之于民”。

但是对于嘉靖在位时期突出的倭寇问题,一直以来就有很多争论,现在对于倭寇最大的争论就是关于倭寇的成分问题。主流的观点都认为倭寇大部分是由中国沿海的居民组成的,而中国人在倭寇之中占据着主导地位。

为什么会有这个观点呢?其实是根据《明世宗实录》中记载的“盖江南海警,倭居十三,而中国叛逆居十七也”的说法演变而来,所以本期话题我们谈一谈嘉靖时期的倭寇问题,以及假扮倭寇哪三个省最多,其实解除海禁是除倭的关键所在。

浅谈嘉靖时期倭寇问题,居民为何假扮倭寇?解除海禁是除倭的关键

嘉靖皇帝

倭寇问题是历史问题,而洪武年间的倭寇是真倭无疑

早在元朝时期就有倭寇在中国大陆沿海进行劫掠了。当时日本海盗不仅劫掠商船,还从海岸登陆,在濒海郡县地区连年烧杀抢掠,元朝军队对此束手无策。而到了明朝洪武时期,由于国家初定,各地政权不稳,治理困难,给了倭寇更多的可趁之机。在洪武永乐年间倭寇屡次进犯大明沿海,给明朝造成了极大的国防困境。其实之前太祖太宗二帝曾多次派人出海搜捕倭寇,获得了大量的倭船,倭刀,倭弓之类的战利品“获倭船十二艘,生擒一百三十余人,及倭弓等器”,

其实以上足以说明此时的倭寇应该基本都是所谓的真倭无疑,当然,也不乏沿海奸民加入其中,像台州黄岩县的海盗张阿马就多次给倭寇当带路党,引导倭寇进入中国大陆沿海抢劫,但比例应该说是相当少的。再加上同时期的朝鲜王国也多次受到倭寇侵扰,更进一步证实了这些人大多为真的倭寇,如果是中国沿海居民,显然是不愿意跨海跑到朝鲜半岛那么去抢劫的,只有从日本跨海而来经过朝鲜的日本人才会有这种心思去劫掠朝鲜。

浅谈嘉靖时期倭寇问题,居民为何假扮倭寇?解除海禁是除倭的关键

有居民假扮倭寇,居民多是福建、浙江、广东人

其实根据当时剿灭倭寇的明朝官员记载,活动在浙 、福建、广东沿海的“倭寇”,除一部分是真正的倭寇外,大多数是中国东南沿海居民。

比如明朝的一位直隶总督胡宗宪在《筹海图编》中指出,当时的倭寇数目庞大,大约有数万人,都说自己是日本人,其实真正的日本人不过数千人而已,其余都是中国人,其中以福建漳州人居多。

幕僚茅坤在其《茅鹿门文集》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在昆山有一个男子,被“倭寇”抓走,五十天后才逃回来,据他说,每艘倭船大约有两百余人,其中绝多大部分都是福建、宁波等地人,中间也有一些徽州人,在这些人中间又以福建人最多,大约占到十之六七,而日本人只有十几个人而已。昆山人归有光在《震川文集》中也有同样的记载,他说当时海上的“倭寇”有上万人,但真倭不过数百人。而且“倭寇”的基本队伍是中国沿海居民,“倭寇”的主要首领也大多数是中国人

。嘉靖初期,福建人李光头、歙县人许栋占据宁波的岛屿,成为浙 沿海“倭寇”的首领;而陈思盻则以横港为据点,成为福建、广州“倭寇”的主要头目。嘉靖中期,许栋、李光头被朱纨消灭,陈思盻被王直所吞并,浙 沿海的倭寇势力以王直为最大,徐海次之。王直,绰号“老船主”,自称“净海王”,原是徽州海商,因贸易不通便以抢劫为生,流亡日本,盘踞五岛列岛为根据地,经营多年,成为最大的海盗首领。

浅谈嘉靖时期倭寇问题,居民为何假扮倭寇?解除海禁是除倭的关键

胡宗宪照

明朝的的海禁政策是居民成为倭寇的原因

其实如此多的居民成为倭寇的主要原因就是明朝实行海禁政策,除了政府之间正常的朝贡外交之外,任何人都不准出海和外国人交易。而当时的中国已被纳入世界贸易体系之中,经过双边贸易,沿海的商人和百姓尝到贸易所带来的甜头,因而对明政府的海禁政策非常不满,一部分民众还与日本人勾结,占据沿海岛屿,或私下到中国沿海 易,走上武装反抗的道路。

浅谈嘉靖时期倭寇问题,居民为何假扮倭寇?解除海禁是除倭的关键

戚继光灭倭

像经营海上贸易而“富至巨万”的月港商人洪迪珍,刚开始的时候只是进行走私贸易,但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明政府派兵追捕他及其家人,最终将其“逼上梁山”,成为武装反抗明朝政府的“倭寇”重要首领。

再如当时最大的海上贸易集团的头子王直,本来并不想造反,后因乞求解除海禁,遭到官府的拒绝而最终沦为“倭寇”。即使起事,他还是希望朝廷开放海禁,并且表示如果明朝政府能准许通商互市,他愿意“杀贼自效”。

由此可见,嘉靖年间之所以倭患猖獗,其实跟明朝政府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压制刚刚兴盛的私人海上贸易,迫害海商也不无关系。

浅谈嘉靖时期倭寇问题,居民为何假扮倭寇?解除海禁是除倭的关键

倭寇

结语:倭寇问题如何解决

其实纵观明代的倭寇问题,其根源在于明朝进行强烈的海禁政策,而这种政策初期确实在维护国家统一,打击盘踞在东南海岛屿的方国珍、张士诚残余势力的骚扰,对于稳定东南沿海的社会秩序方面也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这是一个主权国家应有的权利,但是这种政策却违背了客观发展规律,致使嘉靖时期严重的“倭寇问题”。

而真正解决“倭寇问题”的关键之举,并非如戚继光那样发动平倭战争,而是朝廷政策的转变,像嘉靖的父亲隆庆皇帝,也就是公元1567年,当时的朝廷宣布实施比较灵活的政策,取消海禁,允许人民下海前往西洋、东洋贸易,既然民间海上贸易得到了合法化,所谓的“倭寇问题”也就消失了。

文 | 结


参考资料:《明朝实行海禁政策的原因探究》——韩庆

《王直被杀背后的明朝海禁》

《明朝海禁与日本的关系》——郑桥生

《倭寇新论》——樊树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