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拖延症如何能防止

人們通常對於“未來的自己”沒有足夠的理解和共情,比起工作無法按時完成而帶來的痛苦,比如加班、扣獎金、炒魷魚等等,他們更能體會到自己現在不想幹這件事的煩躁。

也就是說未來的自己對於現在的我們而言,更像是一個遙遠的陌生人。

我們不能有效地理解和體會未來的我們將因現在拖延而多痛苦,所以我們更容易會為了當下的快樂而犧牲長遠的利益。

職場中的拖延症越來越成為一種普遍性現象:

待處理的工作堆積如山,索性全扔一邊休息一會;

短時間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便身心疲憊,乾脆看會手機瀏覽資訊;

不到下班的最後一個小時,堅決不去處理最棘手的事物....

有調查顯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在職場中,這個比例的數字更大。

大部分的拖延症患者都是抱怨事物太多,難以完成。

卻沒有多少人會說,“工作難度太大,無法完成。”

好像每個人的能力都能順利完成本分工作似得,如果是這樣,每個人都會在原地踏步,這不是客觀現實。

拖延症患者害怕失敗,順理成章的,寧願被人認為是沒有下足夠的氣力,也不願意被人認為是沒有足夠的能力,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

沒有一個公司會養一個無所事事的人,更不會花耗大把的資源對這樣的人進行培養,大量的拖延症患者很可能會拖毀一個公司。

但在這之前,會毀掉拖延症患者自身的前程。

作為這樣一種嚴重現象,卻無法引起重視,人們往往將工作中的不得志歸結於客觀環境的限制,而不是自我工作效率的剖析。

一個重要原因是,拖延症往往讓你覺得自己每天忙忙碌碌,讓你覺得自己已經很努力了。不怕忙碌,就怕盲目。

那麼,針對工作中的拖延症,不妨試試下面這兩種方法;

“艾森豪威爾法則”

:又被稱為“十字法則”或“四象限法則”,是指通過把自己要做的事情分成四個象限來決定次序,提高工作效率的法則。

通過分清次序,我們就能把最好的工作狀態留給“重要且緊急的工作”,然後到“緊急但不重要”和“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最後才到“不重要不緊急的”工作。

工作拖延症如何能防止

領導詢問工作狀況時也能夠條理清晰地回答,升職加薪自然就指日可待啦。

“番茄鍾工作法”

是一種簡單易行的時間管理方法:把任務分解成半小時左右,集中精力工作25分鐘後休息5分鐘,如此視作種一個“番茄”。哪怕工作未完成也要定時休息,然後再進入下一個番茄鍾。每收穫4個“番茄”後,則休息15至30分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