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別再為你的拖延症找藉口了

以下這些情況,說的是不是你本人?

如果公司實行彈性打卡,9點——10點上班都行,你會踩點嗎?

如果領導要求每週日中午前要寫週報,你會提前寫嗎?

如果一個你付費過的線上課告訴你可以永久回放,你還會看嗎?

如果你的回答是【不會】,那麼,恭喜你,我們是同類。雖然,這個同類好像也沒什麼可喜可賀的。

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別再為你的拖延症找藉口了

最近報了一個免費線上課,課程為期一週,在這一週的時間內,我似乎每天都很忙,但又不知道自己下班時間具體在忙啥。不管怎樣,結果就是:這7天的課程,我一天都沒看!

眼看著課程結束了,在結束那天的下午,我收到了課程助理發來的微信:今天的課程,如果你在今晚24點前全部看過一遍,你就能永久保存這個課程,否則,今天之後你都沒有權限再觀看這個課程。

助教一席話,嚇得我趕緊開始把課程內容播放了一遍,當然,我沒有太仔細聽,我只是想趕在deadline之前把這個課程保存下來而已。

在我一頓操作後,課程終於被我永久保存了下來。然後偶然的,看到這個聽課機構在課程內容裡有介紹,他們做過測試,如果一個課程講完後可以讓用戶後期永久會看,只有很少的概率的人會按部就班完成課程學習;但如果你設置一個deadline,用戶幾乎全部都會把內容學習一遍。

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別再為你的拖延症找藉口了

報過一個為期一個月的付費課程,課程作業要求在這一個月內,每週需要發佈幾篇文章,但是在開營課程中,我聽到了一個關鍵點——鑑於大家可能上班比較忙,所以每週的作業也可以不在當週完成,在課程結束後的一週補完作業就行。

就因為聽到這個關鍵點,在課程即將關閉的最後一天,我苦逼兮兮地花了一天時間來補前面3周的作業。

雖然deadline極其刺激我的腎上腺激素,但是不得不說,無數次事例證明,正是deadline激發了我無窮的鬥志,讓我一個月都完不成的東西能在最後一天完成。

感受過deadline帶來的神奇功效之後,我卻並沒有沉浸於一天完成一個月工作量的喜悅,而是陷入了深深地自責:如果我在一個月內合理安排我完成作業的進度,我的思考一定更深入,寫作質量一定更高。

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別再為你的拖延症找藉口了

由於一次又一次挑戰deadline,使得事情沒有如預期得那樣順利完成,我對自己拖延事務直到截止日期的行為頗有反感,在不斷反思的過程中,我發現了這負面情緒產生的根源。

根源其實是缺乏時間規劃,並缺乏執行按計劃執行的習慣。

每次在做事情之前,全然沒有規劃,我只是想盡可能拖延,而拖延期間內,空餘時間都用來不限時地刷抖音、刷微博、參加各種娛樂活動了。

而以上面的寫作班為例,如果我能合理規劃自己的業餘時間,給需要做的事排個序,我可能會發現,這件事的優先級應該更高。

雖然提升寫作能力這件事雖然在短期來看不是特別緊急,但是我自己希望能成為優質的內容創作者,因此這件事對自己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可能不到deadline那天,完成寫作任務這件事就不是特別緊急,但是這件事很重要,所以我應該把這件事放到重要不緊急之列。

而瞭解過四象限的人會知道,一直處理重要且緊急的事情並不是最好的,始終未雨綢繆去解決重要但不緊急的事情才是人與人之間拉開差距的原因。

Deadline是第一生產力?別再為你的拖延症找藉口了

找到了deadline給我帶來負面情緒的原因之後,我總結了一下2點方法,來緩解拖延給自己造成心理壓力:

1、接納輕微拖延症

拖延症每個人都有,只是輕重程度不同,從內心接納它,承認它的存在,不要因為有拖延症而進行不必要的自我否定,認為自己一無是處。學會與拖延症相處,並把它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內,而不是徹底消滅它。

2、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

制定計劃,分步驟嚴格按照時間節點進行。你會發現一個臺階一個臺階的走會容易很多,這樣能夠緩解我們的拖延行為。

人生大部分重要的事,往往是沒有deadline的。所謂成長,就是從他律到自律,人越長大,越沒人監督你,你需要對自己負責。希望大家規劃好自己的人生路,不要因為拖延而讓自己永遠得不到更好的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